摘要:“家里有矿”听起来像段子,可对几内亚人来说,这就是日常——只不过,矿是国家的,钱包是自己的,中间那条缝越来越宽。
“家里有矿”听起来像段子,可对几内亚人来说,这就是日常——只不过,矿是国家的,钱包是自己的,中间那条缝越来越宽。
2023年11月,力拓带着中铝、宝武,把西芒杜铁矿最后一纸合同拍在桌上,200亿美元砸下去,铁路开工。
消息一出,当地酒吧直接涨价,一听可乐从5000几郎跳到7000,老板咧嘴笑:外国人来了,得按国际胃收费。
可转头一看,矿区旁的村子还在点煤油灯,电线从矿场头顶过,就是不往村里拐。
铁矿浅得离谱,挖两铲就见红,品位66,炼出来直接能当磁铁用。
全国铁路没有一条是给人坐的,全拉石头。2024年3月,政府突然发话:卖土可以,得把土烧成铝,不然加税。
赢联盟只好再掏28亿美元盖氧化铝厂,工地门口天天堵车,尘土飞扬,小孩在路边卖塑料袋装的水,一袋200几郎,日入比爸妈在矿上扛包还高。
关税从5.5%提到7%,听着不多,可一船铝矾土60万吨,多交的就是400万美元。
矿企算账,最后还是加到国际铝价上,全球终端一皱眉,几内亚财政部先打哆嗦——出口占国家收入快八成,一点波动就是教师工资发不出。
2024年5月,过渡政府再补一刀:所有矿山留15%股份给本地人。
消息当晚,科纳克里街头喇叭齐鸣,不是庆祝,是黄牛在兜售“入股申请表”,一张50美元,包教包会,实则空白纸。
朋友苦笑:矿没挖到,先被矿挖空口袋。
西芒杜铁路要往马里再伸300公里,欧盟掏1.2亿欧元修路,说是为了“区域一体化”。
司机老穆摇头:一体化我不懂,我只知道以前跑一趟要爆胎两次,以后可能三次,轮胎店倒是先富了。
太阳能电站、新水电站、LNG项目,PPT一个比一个亮。
可苏阿皮蒂水电站发的电,八成送境外,剩下两成里,矿场先切一半。
首都隔三差五 blackout,手机信号跟着一起熄,大家早就练会:一有电,先给充电宝喂饱,再考虑做饭。
最魔幻的是机场。2024年6月,中国承建的新航站楼启用,空调冷得像冷库,LED 大屏循环播放“几内亚,未来已来”。
可出港行李带只开一条,等箱子一小时起步,旅客干脆跳上传送带坐着滑,保安看得直乐:反正传送带也是中国制造,耐造。
矿、电、路、港,全齐活,GDP 数字漂亮得能当壁纸。
可路边摊的米价一年涨四成,大学毕业的表弟还在开摩托拉客,他说:矿越挖越多,工作越来越远,唯一不变的是月底钱包空空。
资源诅咒?
当地人没空背这个词,他们只认得一条铁律——当外国人开始砸钱,先涨的不是工资,是隔壁小卖部的可乐。
至于15%股份、氧化铝厂、太阳能板,那是下一届政府的作业,今晚先想办法把肚子哄睡。
矿还在那,红得发紫,铝土像雪片一样堆在港口,火车昼夜吼。
可只要电线还没牵进自家茅屋,再响的汽笛也只是别人的闹钟。
来源:才高八斗熊猫S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