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乳腺结节,身体或会有这 3 种表现!医生:别忽视,定期检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0:39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25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1岁的李阿姨最近总觉得胸口闷闷的,有时候还会隐隐作痛。她没太当回事,以为是上了年纪,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更年期反应”。直到一次单位体检,医生提醒她乳腺B超显示有多个乳腺结节,其中一个直径接近1.2厘米。

“结节?是不是癌?”李阿姨吓坏了,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各种可怕的画面。但医生安慰她:乳腺结节其实很常见,大多数是良性的,关键是要定期复查,别等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才重视。那么,得了乳腺结节,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哪些信号值得警惕?今天就来跟大家讲清楚。

简单来说,乳腺结节就是乳腺组织中的“异常小团块”,可以是实性的,也可以是液体囊性结构。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乳腺病变的表现形式,比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纤维腺瘤,甚至乳腺癌。

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50%的成年女性在体检中会发现乳腺结节,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不需要手术治疗。但这也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有些结节在早期没什么症状,等到身体“说话”时,往往已经发生变化。

很多人以为乳腺结节是“无声的”,其实不然。有些结节在发展过程中,身体会悄悄给你提示,关键是你有没有注意到。

1.乳房隐痛、刺痛,尤其在经期前后加重

不少女性会在经期前几天感到乳房胀痛,这是雌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痛感是持续性的、单侧的、局部刺痛或牵拉感明显,就不能简单归为“例行不适”。

尤其是当你用手摸到某一处似乎有个硬块,按压有痛感,就要提高警惕了。良性的结节如纤维腺瘤通常是“活动的”,但恶性肿块则可能是“板结型”的,不易推动。

2.乳头溢液,尤其是带血或单侧持续性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非哺乳期女性乳头不应有分泌物。但如果你发现乳头有液体渗出,尤其是一侧乳头反复有血性或褐色分泌物,那就要尽快就医。

这类症状可能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恶性病变的早期信号。特别是闭经后还出现乳头溢液,更要引起重视。

3.乳房或腋下出现可触摸的硬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

不少乳腺结节在体检时才被发现,但也有一些结节在体表就能摸到。如果你在洗澡或涂乳液时,发现乳房或腋窝内有坚硬、固定、不规则的“疙瘩”,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有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中,超过70%是在无意中摸到肿块后就诊的。因此,定期自检+体检,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

“得了乳腺结节,是不是就离癌症不远了?”其实,绝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比如纤维腺瘤、囊肿等,往往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观察。

那什么样的结节需要特别注意呢?医生通常会根据超声BI-RADS分级来判断风险:

1~2类:良性,不需处理;

3类:可能良性,建议6个月复查;

4类及以上:有恶性可能,需进一步穿刺活检。

此外,如果结节直径增长较快(如半年内增长超过20%)、合并钙化点边缘不规则,都可能提示风险增加。

乳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内分泌失调是最常见的诱因。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作息紊乱,常常成为“高发人群”。

但你知道吗?以下几种行为,可能正在悄悄“喂养”乳腺结节:

长期熬夜、情绪紧张:扰乱雌激素水平,促进结节增生;

滥用保健品或雌激素药物:如随意服用丰胸产品、激素口服液,加重乳腺负担;

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体内脂肪堆积会增加雌激素合成,提高乳腺病变风险。

医生建议,规律作息、平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放松,是最好的“乳腺保养法”。

想要确诊乳腺结节,靠“摸”还远远不够。科学检查才是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

乳腺彩超:首选检查方式,适合各种年龄段女性,能判断结节的性质(实性/囊性)和大小;

钼靶X线检查:对钙化点、结构紊乱的判断更精准,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

MRI:适用于复杂病变或术后随访;

穿刺活检:当超声提示高风险时,需取样化验,明确结节性质。

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检查方案,不必一上来就“全套体检”,也不需要过度焦虑。

乳腺结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和放任。不少人觉得“反正不疼不痒,管它呢”,结果错过了最佳观察和干预时机。其实,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多数乳腺结节都能“和平共处”。

每位女性都值得拥有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力。别等身体“喊疼”了才行动,定期乳腺检查、关注身体变化,是给自己最好的保障。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乳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2023年版
[2]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乳腺癌防治现状与策略报告》. 2021年
[3]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手册》. 2022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香河牛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