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看师大学子如何在校园活动中奔赴热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0:26 1

摘要:在席由颐的成长路上,“热爱”和“坚持”一直是她的关键词。而“师大之锋”辩论赛,不仅让她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也赋予了她继续前行的底气与勇气。

各位亲爱的师大er

校园活动精彩不停

思维的碰撞

歌声的流淌

观点的表达……

都将在这里登场

每一次经历都是独特记忆

每一份体验都为青春添彩

和团团一起看看

同学们的感悟吧~

曾获荣誉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师大之锋”辩论赛冠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山西省银奖

2025年山西师范大学知识产权演讲比赛一等奖

在席由颐的成长路上,“热爱”和“坚持”一直是她的关键词。而“师大之锋”辩论赛,不仅让她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也赋予了她继续前行的底气与勇气。

初入校园时,席由颐便对辩论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坚持钻研辩论技巧,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学院辩论队,并获得了参加校辩论赛的机会。

刚加入辩论队时,她心中既充满期待,也有些许迷茫。她渴望与队友默契配合,但却在梳理辩词逻辑时屡屡受挫,担心自己无法跟上团队的节奏。幸运的是,队里的学长学姐耐心地逐字逐句为她分析逻辑,研究往届比赛的技巧,让她逐渐掌握了方法。

备赛期间,她经常与队友探讨观点的逻辑关系,修改辩论稿,并反复模拟辩论。当辩论赛临近尾声时,她心中最强烈的感受便是不舍。不舍的,不仅是与大家共同协作的时光,更是赛场上全神贯注思维碰撞的自己。

在赛场上,她真切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与思维交锋的乐趣,结识了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完成了自我蜕变——从被质询时紧张得无法完整表达观点,到能够主动起身反驳;从念辩词时频繁卡壳,到在决赛场上能够面向评委和观众,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路。“师大之锋”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她的大一时光。

她想对大家说:“不用怕迷茫,勇敢迈出第一步。大胆去尝试,在赛场上拼一次,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比想象中更勇敢,也会在一次次磨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曾获荣誉

2025年校园舞蹈啦啦操大赛二等奖

2025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

2025年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202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褚丁凡带领美术学院啦啦队在比赛过程中,始终秉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项任务,力求每个动作、每一次配合都精准到位,最终荣获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从筹备到参赛的整个过程,她对“协作”和“突破”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准备阶段,她根据队员的特点进行了科学分工。先让舞蹈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动作学习,然后一对多进行分组教学,最后进行走位的练习。在一次次重复的排练与磨合中,他们从独立的个体,融为了富有凝聚力的整体。

这段带队的经历也给了她更多前进的底气,以后再遇到难事,她也能更从容地去应对。

曾获荣誉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新生杯”篮球比赛亚军

2025年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篮球联赛亚军

谈及备赛期间的困难,鲍子翔提到,当时核心球员因伤缺阵,团队不得不紧急调整方案,让替补球员提前熟悉主力位置,优先确保基础配合不出差错。但在实际比赛中,要让整支队伍运转得顺畅且高效,并非易事。为此,他们根据每个人的技术优势分配任务:内线球员重点练习抢篮板与低位防守,后卫则专注打磨控球与战术组织能力;日常还通过3V3、5V5模拟赛,强化队员间的配合与磨合。考虑到赛场局势瞬息万变,他们也做足了准备——赛前制定多套方案,灵活应对。

鲍子翔表示,过去他更注重个人表现。但在此次比赛中,要“将团队置于首位”,注重团队整体配合,个人主动减少没有把握的投篮,才能让球队的进攻节奏更加流畅。

虽然最终没能夺冠,但他却感到收获满满。从小组赛到半决赛,他们每一场都拼到了最后一秒,没有因为落后而放弃,也没有因为领先而松懈。在他看来,这种全力以赴的奋斗过程,比最终的比赛结果更让人难忘。

曾获荣誉

2025年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篮球联赛男子MVP

去年的学生篮球联赛,对李玥琨而言是一段特殊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以外援身份,加入一支陌生的球队。

初入球队时,他总是担心自己和新队友们配合不好,影响球队发挥。但队友们的主动帮助,很快打消了他的顾虑:后卫会提前和他沟通自己的传球习惯,中锋则在训练中提醒他跑位的时机。几次对抗训练下来,他和队友们渐渐培养出了无需言语的默契:一个眼神的交汇,队友就知道他要切入篮下;而他也能预判到队友的传球路线。

比赛中,一次比分落后时的暂停让他深受触动。当时双方比分咬得很紧,他难免有些急躁,队长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我们相信你,按你的节奏来。”在接下来的攻防回合里,队友们不断给他创造进攻机会,甚至为了帮他挡拆而不慎摔倒。就在那一刻,他忽然领悟到,篮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外援的“外”字,早已被队友们的信任配合彻底消除。

如今再回想起来,这场联赛教会他的,远不止球技的提升,更有包容与协作的真谛。那些一同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夜晚,那些彼此间温暖的鼓励与支持,成了他去年最珍贵的回忆。

曾获荣誉

山西师范大学2025年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一等奖

参加歌唱比赛后,刘嘉昊体会到,唯有将艺术创作的灵气与专业功底的扎实相融合,再凭着满腔热爱坚持到底,才能遇见更广阔的未来。

备赛过程中,他体验到两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复赛阶段,他与一支摇滚乐队合作,双方分工明确:他作为主唱,专注旋律与情感表达;乐队则负责掌控节奏、烘托现场气氛。进入决赛,他选择挑战自我,组建了一支民乐队。身为团队核心,他需要清晰地阐释编曲思路与歌曲情感内涵,并带领队员们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小到一个换气口,大至一段旋律的情绪起伏,他们反复练习力求精准,直至所有细节都配合默契、处理得当。

筹备阶段,两支乐队风格差异极大:摇滚需尽情释放张力,民乐则要传递内在韵味。起初刘嘉昊总难以快速切换演唱状态,为改善这一状况,他们尝试了新方案:先进行现场排练,录制音频,随后集体听录音复盘,共同商讨修改方向。这样练习下来,问题很快就得到高效解决。

站在决赛舞台的聚光灯下,紧张不可避免。但刘嘉昊提醒自己:相信前期准备,专注音乐、信任伙伴。在演唱时,他和团队用音乐传递情感,全身心沉浸在表演中,最终呈现出了一场精彩演出

此次经历让他收获了跨乐队的珍贵情谊,也锻炼了沟通与组织能力。他深刻感受到,未来无论做什么,要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创造出一个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最后,他感慨道:“希望大家永远保持敢站上舞台的纯粹勇气——所有了不起的征途,都是从眼前这方小小的、有光的舞台起步的。”

曾获荣誉

山西师范大学2025年“三笔字”大赛粉笔组一等奖、硬笔组三等奖

作为书法学专业组的选手,“墨韵育师心·三笔书芳华”大赛既是专业能力的试炼场,也是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备赛阶段,陶怡秀和同专业同学按项目要求共同合作。她们一人书写、一人计时点评,对照评分标准,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修改。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调整后,她们找到了最好的书写状态。

决赛当天遇到突发状况时,陶怡秀凭借模拟和日常经验坦然应对。粉笔书写环节,黑板旧字迹难以擦去,她蘸湿纸巾快速清理出干净区域;有时因紧张发力不均弄断粉笔影响书写连贯性,她迅速调整握笔姿势,最终顺利完成作品。

赛后,她总结了一个道理:“我们既要做到技法娴熟,也要具备灵活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专业组比拼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对规则和内容的理解。只有平时多加练习,稳扎稳打,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在赛场上从容发挥!”

曾获荣誉

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中文演讲比赛一等奖

2025年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国赛三等奖

第十九届“挑战杯”山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24年的比赛主题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杨佳敏担心内容和大学生的生活脱节,就主动与指导老师交流想法,最后决定以身边的真实案例和个人亲身经历为素材。正是这些真切的感受,让她的演讲成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她说:“教育家是把知识和学生的心连起来,我们播音要做的事是把故事和听众的情感连起来。”这场比赛让她明白,以后不管站在哪个舞台,手里的话筒要装着真心温度,这样的“声音”才最有力量。

参与过多种多样的比赛活动后,她坦言:“大学其实就是一段拥有无限可能的成长之路。”志愿活动锤炼她独当一面的勇气,学科竞赛与实践则教会她团队协作的力量。许多难题在尝试与合作中才能迎刃而解。同时,也要学会培养“弹性生活”的能力,在专注与放松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她说:“多关注下一秒、下一分钟、下一小时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惊喜。心里揣着好奇,主动去闯去试,好好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我们最好的回应。”

曾获荣誉

山西师范大学2024年中文演讲比赛一等奖

山西师范大学2024-2025年度校园广播工作“优秀工作者”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杨雪始终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于她而言,这次比赛既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收获了巨大的成长

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她学会了用真诚打动听众。她认为,无论面对什么题目、需要表达何种观点,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出发,用真情实感去表达,这样才能和观众建立心灵连接、达成精神共鸣

她搜集资料、了解优秀教育家的事迹,还细心观察思考身边老师们的言行。在这个过程中,她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当记住伟大的教育先辈,更要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契合时代需求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师范生,杨雪通过这次比赛深刻认识到:真诚是与听众对话的钥匙。而透过“教育家精神”这一主题,她也更加清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朝着“成为新时代好老师”的目标努力成长

曾获荣誉

山西师范大学2025年未来教师素质大赛理科组一等奖、“模拟上课·板书”单项奖

2025年山西师范大学“行知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优秀奖

在学习中,赵淇妙始终秉持着锤炼地理教学技能的初心,通过参加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她收获了丰富的实操经验,也提升了应变能力

她将备赛过程分为“搭框架”和“磨细节”两个环节进行。首先重点关注地理学科核心课题,系统梳理各课题的教学逻辑、重难点与课标要求,提前搭建基础设计思路,确保抽到任意题目都能快速找准切入点;接着她以预设思路为核心撰写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流程与互动环节,之后再结合设计反复模拟上课,同时专门观摩地理学科名师课堂,重点学习其节奏把控、师生互动的技巧,进而一点点优化设计细节,调整授课状态,让内容更专业、呈现更流畅。

在赛前,她就对突发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预案,比如自备翻页笔、地理简易教具,以及备份课件,提前检查避免设备、工具故障。她说:“若遇到未预料到的情况,要先保持冷静,不打乱比赛节奏,按照设计的教学环节完成授课,最大程度减少对比赛效果的影响。”

比赛结束后,她提到这次的收获既“”又“”。“实”在巩固了地理教学知识,还积累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的实操经验,讲课熟练度也显著提升;“深”在通过观摩同学授课、听取指导老师建议,拓宽了教学思路,打破了自己的认知局限。作为地理公费师范生,这不仅是一次核心技能的集中锻炼,帮她补齐了教学设计、模拟授课的短板,更让她清晰掌握了教师岗位的能力要求,为日后顺利走上讲台、做好地理教学工作筑牢了基础。

看完同学们的分享

你肯定也满心期待

想解锁属于你的高光时刻

下面这些活动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