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逛过华强北的都懂它,却没人敢轻易买它股票:深赛格的“生死赌局”,藏着多少普通人的机会与坑?
逛过华强北的都懂它,却没人敢轻易买它股票:深赛格的“生死赌局”,藏着多少普通人的机会与坑?
你肯定在华强北逛过赛格广场吧?电子元件摊摆得密密麻麻,商户吆喝声此起彼伏,看着特热闹。
可你知道吗,撑起这片热闹的深赛格,股票却成了散户手里的“烫手山芋”——
有人骂它“大坑货”割肉离场,有人攥着不放赌它翻身。
一边是深圳国资背书的“金字招牌”,一边是营收连降、转型乏力的尴尬;
一边是百亿旧改的想象空间,一边是372倍市盈率的离谱估值。
这公司就像华强北的山寨货与黑科技的混合体,让人分不清是宝藏还是陷阱。
今天咱不绕弯子,就聊点实在的:买深赛格的人,到底在赌什么?
别被“深圳国资”四个字唬住,深赛格现在的日子,简直是“外表光鲜,内里掉渣”。
先说赚钱的本事越来越差。2024年营收直接降了12.19%,净利润更是腰斩还多,跌了58.48% 。
到了2025年中报更难看,营收7.51亿同比降6.32%,净利润4734万还在下滑。
最要命的是“收不回的钱比赚的还多”:应收账款高达3.96亿,是净利润的8.3倍——相当于你辛辛苦苦赚了10万,别人欠你83万没还,手里的现金流早就绷得紧紧的。
再看吃饭的老本行快保不住了。深赛格靠电子市场起家,巅峰时占华强北半壁江山,可现在这生意早不是香饽饽了。
电商抢生意、同行拼低价,华强电子世界都搞起“线上商城”年交易额破50亿了,深赛格还在靠线下收租续命 。
2025年中报显示,物业经营收入占比虽有83%,但增速才6.37%,商户续租率肉眼可见地降,有的铺位空了半个月都租不出去。
这就像开了三十年的小卖部,邻居都搞直播带货了,你还守着柜台等客来,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更让人糟心的是转型全是“雷声大雨点小”。
2011年就喊着搞新能源,结果到2025年新能源收入才3478万,占比刚过6%。
旗下的碲化镉光伏转换效率才15%,连晶硅的23%都赶不上,成本还高,跟华为合作的电站累计装机量连50MW都不到 。
搞检验检测更像是交学费,花1850万收购的公司业绩不达标,最后还得仲裁索赔3714万,钱没赚到反惹一身麻烦。这哪是转型?分明是拿着钱在试错。
还有管理层的“迷之操作” 让人不安。
2025年原董事长突然辞职,新来的董事长连电子或地产行业经验都没有,管理层还没人持股
——你想想,一群不拿自己钱当赌注的人,能真心为公司拼吗?更别提子公司还因担保代偿470万,风控漏洞大得能钻进去人。
虽说问题一堆,但深赛格能被人盯着,手里确实攥着两张别人没有的“好牌”。
第一张是深圳旧改的“百亿蛋糕”。深圳“十四五”要改1.2亿平方米城中村,深赛格在深圳的老旧物业随便改改就是黄金。
就说那个坪深智慧产业园,原先是老厂区,改完建筑面积44.72万平米,2025年7月都开园了,要是能像坪山其他园区那样做到98.7%的出租率 ,按80元/㎡/月算,一年租金就有4.3亿,净利润能超1亿,直接把现在的盈利翻一倍。
还有福田下步庙北区的项目,容积率从1.3提到6.0,一旦落地又是几十亿的价值。关键是深圳9月刚放宽限购、降利率,将来这些物业不管租还是卖,都比以前容易多了。
第二张是国资整合的“想象空间”。深圳国资正忙着把优质资产装到上市公司里,深赛格这壳子被传了不少“绯闻”——
一会儿说要装半导体设备企业新凯来,一会儿说可能接深圳国免的免税牌照,甚至还有传闻要拿赛意法微电子的股权。
虽说这些传闻有障碍,比如赛意法的外资方可能抢股权,但只要成一个,估值逻辑直接重构。现在市值才80多亿,要是真注入优质科技资产,翻到280亿都不是梦。
更难得的是低负债的“安全垫”。现在房企和科技公司动辄几百亿负债,深赛格总负债压力不大,手里还有点现金,就算转型慢半拍,也不至于像那些暴雷企业一样突然垮掉。
这种“家底干净”的国企,在政策风口上说不定就能熬出头。
最后不扯虚的,直接给你划重点——这股票真不是谁都能买,得看你是哪种玩家:
如果你是敢赌的激进型散户:手里有闲钱,能接受亏一半,也能等3年以上,可以小仓位试试。
但必须盯紧两个信号:
一是坪深智慧产业园的入驻率,要是开园半年还空着一半,赶紧跑;
二是国资动作,要是深圳国资委没实质公告,别死磕传闻。
现在平均成本10.60元,止损线就设在9.5元,跌破了别犹豫 。
如果你是求稳的稳健型投资者:赶紧绕路!372倍的市盈率,比行业平均高6倍,净利润还在降,这估值就是“空中楼阁”。
与其赌它反转,不如去买那些营收稳增、现金流扎实的龙头,至少不会半夜被退市公告吓醒。
如果你是行业观察者:这公司太值得盯了。它就是传统国企转型的“活样本”——
一边是旧模式的拖累,一边是新机遇的诱惑;
一边是政策红利的加持,一边是市场化能力的缺失。
看它能不能成,就知道国企改革到底是“真转型”还是“喊口号”。
说到底,深赛格就像华强北的缩影:
一半是电子市场的怀旧烟火气,一半是产业升级的焦虑与希望。
它的“生死局”里,有政策的温度,有市场的残酷,也有资本的疯狂。
你要是想进场,先问自己一句:我是来赚“确定的钱”,还是来赌“不确定的梦”?毕竟在A股,故事好听,但能变现的没几个。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