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这个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妈妈们,尤其要多注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09:00 1

摘要: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深耕母婴行业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时和13岁的儿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儿和教育的路上,咱们一起切磋吧~

最近一次体检,我那二十出头的小侄女查出了“双侧乳腺增生”。

她给我拍了报告单,一脸慌张地问我:“这是乳腺癌前兆吗?”

我笑着安慰她:“别太担心,这个年纪有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的女生可太多了,跟乳腺癌真不是一回事。”

小侄女发我的检查结果

可就算我这么说了,她脸上的焦虑也没散去。

也难怪,光听“增生”这两个字,总觉得像是和“癌症”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想,有这个困扰的不只是她一个人。其实别说年轻女孩了,我们中年老母亲们,大部分也搞不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这些概念。 至于乳腺癌,我们听到这个词就会瞬间紧张,但是大部分姐妹也并不真正了解它是怎么回事。

于是,这些天,我索性认真啃了好几本专业的医学书籍,又翻找了一些国内外的论文,把乳腺癌相关的知识系统地过了一遍,也想借这个机会,好好跟姐妹们捋一捋。

毕竟,这不只是某一个人的担心,而是我们每一个女性都绕不开的焦虑。

01

乳腺癌到底是什么?别把“增生”错当成“前兆”

2020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乳腺癌超越肺癌,成了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目前,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超过230万,而在中国,2024年新发乳腺癌病例已超过43万,平均下来,每天都有1000多名女性被确诊。

我们知道的患乳腺癌的名人也不少。歌手姚贝娜、87版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歌手阿桑……她们都是因为乳腺癌,在生命的黄金年代离开了这个世界。

左:姚贝娜 右:陈晓旭 图源网络

两人都因乳腺癌年纪轻轻离世

那么,这个威胁了千千万万女性健康的癌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乳腺癌是乳腺细胞“叛变”的结果。

我们女性的乳房由乳腺腺体、导管、脂肪组织等组成。正常情况下,乳腺细胞该生就生、该死就死。但如果某些细胞的DNA发生变异,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地疯长,最终形成恶性肿瘤,这就是乳腺癌。

图源网络

这也解释了我们的一个常见误区: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不会。因为,脂肪不会癌变,真正会出问题的是乳腺腺体。因此,患乳腺癌的风险跟胸大胸小根本没关系。

另外一个误区,是很多人会像我的小侄女一样,会把“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从字面意义出发,理解成“癌前病变”。

其实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乳腺增生:一种常见的、激素影响下的良性变化,尤其在经期前后,很多女性都会出现,属于生理性现象。

乳腺结节:常见的有纤维瘤、囊肿、导管扩张等,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医生会在B超报告上写明“边界清晰”“回声均匀”等字样来提示良性。

真正要小心的只有那些具有恶性倾向的结节,B超报告里会明确写“高度可疑”或分级达到BI-RADS 4级以上,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所以姐妹们,如果你的报告上没有医生的“恶性倾向”提示,大可放心。

02

一种高发却可控的癌症

前面聊了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多高,但是我更想让你安心的是:乳腺癌虽然高发,但是治愈率同样很高。

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及时,五年生存率超过90%;I期乳腺癌甚至能达到98%以上。

如今的医学手段非常成熟,从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到内分泌治疗,能做到“对症下药”,让很多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甚至不少早期患者连化疗都不用,只需手术加内分泌治疗就能控制病情。

图源:unsplsh

所以,乳腺癌虽然高发,但风险是可控的。

当然,最好的方式永远是提前预防。目前被确证的乳腺癌风险因素包括:

1.酒精摄入:哪怕每天只喝一杯红酒,也会提高乳腺癌风险。酒精会影响肝脏代谢,让体内雌激素升高,而高水平的雌激素会刺激乳腺组织中癌细胞的生长。

2.激素使用:长期、不规范地使用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HRT),尤其是在更年期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联合疗法,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P.S.所以我们之前在讲更年期那篇文章里反复强调,是否进行激素治疗一定要审慎决策。详见文章:)

图源:unsplsh

3.初潮早、绝经晚、未育或哺乳时间短:这些都会延长乳腺组织暴露在雌激素下的时间,从而增加风险。

换句话说,当妈妈这件事,会降低我们患乳腺癌的风险。

4.肥胖与缺乏运动: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主要来自脂肪组织,体重越高,雌激素越多。而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改善代谢与免疫功能,缺乏运动,也会让患癌几率增加。

图源:unsplsh

5.遗传与家族史:如果母亲、姐妹或女儿患过乳腺癌,风险会显著上升。比如,我的后姥姥和我的后小姨都是因为乳腺癌离世的。

如果你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推荐去医院咨询一下,若是确诊携带BRCA1/2等基因突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更早更频繁地进行针对性筛查。

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BRCA1基因携带者,她分别在2013年及2015年进行了双侧乳腺以及部分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手术 图源网络

说到底,我们会不会得这个病,是基因+激素+生活方式共同决定的。

而我们能尽力改变的,正是生活方式那一部分。少喝酒或戒酒、减肥、多运动、尽可能避免不规范地服用激素药物,都能让风险远离我们一步。

03

早筛,最值得坚持的小事

乳腺癌是一种筛查起来并不复杂的癌症。进行乳腺癌筛查,姐妹们只需要记住下面这两点就够了。

1. 自查:每个月给自己几分钟

月经结束后的第5~7天,是乳房最软、最适合自查的时间段。

我们可以轻轻按压乳房,注意有没有硬块、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或形状改变等异常情况。

图源网络

如果摸出了问题,也别慌,十有八九是良性,但及时就医永远是最稳妥的做法。

2. 定期去医院检查,别拖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与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的《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一书中的建议,40岁以下人群,每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我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医生体格检查就够了。

而40岁以上人群,除了上述两项,还要求我们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影像学检查,也就是乳腺彩超或钼靶X光。

这里重点提醒一下:由于中国女性的乳腺密度普遍较高,乳腺彩超在我国应用更为广泛,且对致密性乳腺有更高的准确率。因此,对于大部分中国女性而言,乳腺彩超是更合适的基础筛查手段。

我自己做过一次钼靶X光,因为要把乳房紧紧地夹住,过程剧痛。

后来我改成做乳腺彩超,体验就好多了。只能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写在最后

我知道,作为中年妈妈,每天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总是很容易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家庭、工作上,忘记真正关照自己。

但实际上,健康才是根本,是那个生命中至关重要的“1”,其他的东西,都它后面锦上添花的“0”罢了。

乳腺癌是和我们每一个女性息息相关的健康隐患。

它不疼不痒,如果不注意筛查,等到显现严重症状,就已经是中晚期,这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姐妹们,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每年一定一定去医院检查一次乳腺彩超!

为自己,也为孩子,请每年留一点时间,关照乳房、关注健康。

最后,如果你觉得文章的科普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你关心的女性。

1.李治中《她说:菠萝解密乳腺癌》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IARC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GLOBOCAN 2020 Data.

·

···

·

·

·

·

原创不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包解决,包满意

来源:健康的记忆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