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51岁的谢兰官宣主演新剧《归途》,评论区瞬间被这句顶到最高赞。
“她当年说走就走,现在说回就回,把我们当什么?
”
12月,51岁的谢兰官宣主演新剧《归途》,评论区瞬间被这句顶到最高赞。
有人扒出她儿子已在南加大读电影,老公师小红留在国内拍央视剧,夫妻跨国分居,月飞一次。
紧接着11月《人物》专访放出,她第一次承认:当年去美国,是给自闭症倾向的儿子找特殊学校。
热搜爆了——“陪读妈妈”秒变“回国捞金”,两极骂战。
我刷完那篇专访,脑子里只剩一个画面:
凌晨五点的洛杉矶,她五点起床,先冥想再瑜伽,给儿子做素食早餐,然后送他去上语言训练课。
整整九年,天天如此。
抖音上她晒过一张背影,18岁的小伙子比她还高,自己拖着行李箱进校门,她站在原地捂嘴哭。
那一刻没人喊她明星,她就是一个刚失业的陪读老娘。
现在孩子毕业,她想把空掉的自己补回来。
剧组说她状态好,是因为真吃过苦,拍哭戏不用眼药水。
可网友不买账:你孩子好了,就回来圈钱?
我算了下,她捐给聋哑儿童的那100万,是2023年10月划出去的,比官宣新剧早两个月。
如果真想捞,先把钱锁死再立人设更划算,没人会傻到反向操作。
再说国籍,她护照号码被扒过,前缀仍是CHN。
有人怼:纳税记录算啥,我要看绿卡。
绿卡不等于退籍,我表姐在加拿大陪读十年,枫叶卡换了两张,照样北京户口。
只是没人关心细节,大家只想找个情绪垃圾桶。
最扎心的是同组小演员爆料:
拍夜戏到三点,谢兰请大家喝姜茶,说别学她,该拼的时候别躲,该回家的时候也别怕晚。
一句话把年轻人说安静了。
人到中年,进退都是错,站着不动也是错。
她重启事业,不是王者归来,更像把碎掉的自己重新拼回去。
有人看到的是片酬,我看到的是空窗九年后第一次试镜,她紧张到忘词,导演没喊停,让她重来十遍。
第十一遍过了,她蹲在片场哭,说对不起,太久没演戏,怕辜负。
骂她的人,多半在怕:
怕自己也有一天,为娃停职,为家远走,再想回来,发现工位早没了。
怕岁月不等人,更怕观众不等人。
她把这份恐惧活生生演给你看,你当然想骂醒她,其实是想骂醒那个不敢回头的自己。
新剧还没播,豆瓣已经一星排队。
我反倒期待,想看她怎么把陪读妈妈的九年褶皱,揉进归国女商人的角色里。
成不成,至少她先迈出脚,而很多人连机场都没到。
人这辈子,最难的不是出走,是出走之后还能回来。
回来还能被看见,更是运气加勇气。
她赌上了后半场,我押她赢——不为别的,就为她敢在51岁重新开机。
来源:端庄柑桔6qY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