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小区的苦,谁住谁知道,为了逃离高层,搬到了老小区,有人说我消费降级,还有人暗戳戳说我“日子越过越回去了”。
高层小区的苦,谁住谁知道,为了逃离高层,搬到了老小区,有人说我消费降级,还有人暗戳戳说我“日子越过越回去了”。
可谁能想到,老小区的生活,比挤在光鲜的高层里舒服太多。如今住满一年,实实在在感叹一句:早知道这么香,当初干嘛住高层!
为何卖掉高层房子?
普通人买房,预算卡着,哪有那么多挑挑拣拣的余地?可选范围很少。高层住宅又是楼市主力军,于是,当初脑子一热就入手了,几年过去,这居住体验攒下的苦,真是太多了!
①高层公摊大
买房时不知道公摊面积如此大,建面95㎡,实际只有70㎡,公摊面积足足占了25㎡,我发现高层都有这个问题,公摊普遍大。
网友@王屿洋的装修日记吐槽说:买的带连廊的房子,看房的时候销售说公摊最多就十八、十九平,等到我签合同的时候才看到合同123平,套内才93平,真的吐血了。
高层得房率普遍低于75%,而老小区,得房率普遍90%以上,等于多出一间房,住起来就宽敞多了。
②日常的糟心事多
以前总觉得住高层有面子,视野好,落地窗能俯瞰城市风景,可是,住满一年才懂,住在高楼层就不要谈生活质量了。
电梯要等:早晚高峰出门乘电梯必排队等,赶着上班时急的直跺脚。要是赶上电梯检修或突然停电,那就只能爬楼,住30层爬到一半腿就开始打颤,到家直接瘫软了不想动。
水压太小:高层靠二次供水,自来水忽大忽小,经常得避开高峰期才能用,加了增压水泵作用不大,而且,二次供水的水箱洗没洗全凭物业良心,听人说,有些水箱半年,甚至一年才洗一次。
风大噪音大:高层一刮大风,整栋楼都能感觉到轻微摇晃,窗户哐哐响像演恐怖片让人心慌。
别以为住得高就安静,高层年轻人居住的多,避免不了四面八方的邻居生活噪音,真的能让人神经衰弱。
③居住成本高
物业费一年小四千,停车费再薅走大几千,还有各种零碎开销积少成多,钱花得让人心疼!
服务却真心一般,楼道卫生时好时坏,小区绿化缺少管理实在不咋地,感觉钱不知道花哪去了,只能将就住。
更扎心的是高层的未来,维护难、不好卖、拆迁无望,说高层多年后会变成贫民窟,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老旧小区好在哪?
搬进老小区后,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幸福生活是这样的!
①地段好
大多老小区都处在城市中心地段,或有老味道的历史特色街区。它们能在城市更新里留存下来,要么是地段金贵“拆不起”,要么是承载着城市记忆被特意保留,单论位置和交通,新小区还真不一定能比。
周边配套成熟,充满生活烟火气,出小区门就是超市,菜市场,附近公园,家里老人遛完弯顺带就买菜回家了,孩子上学也方便,对口的小学、幼儿园步行就能到,头疼脑热的,三甲医院也近。
反观不少新建小区,配套差,开发商承诺后续会陆续完善配套设施,也不知道能不能落地,何时能够落地。
②价格香
同地段老房子比高层便宜一大截,价格绝对占优势,对预算卡得紧的人来说,这笔差价太关键了。买房时少背几十万贷款,每月房贷压力轻,日子就不用过得紧巴巴。
所以,年轻人买房,想降低生活成本,老小区就是性价比之选。
不只是买房便宜,物业费一年几百块搞定,停车费更是白菜价,这些可是真金白银的“减负”。
③公摊少
老小区因为大多是步梯房,没有电梯、电梯井这些设施,走廊少,公摊面积自然少了,公摊普遍在10%-15%之间。不少老房子还赠送小阳台,不算在房产证面积里,却是实实在的生活空间,比同面积的高层房子住起来要舒服不少。
④人情味重
老小区虽然破旧,但是绝对不缺乏人情味,阿婆阿公就像自己家的长辈,时不时的跟你聊几句天。生活的烟火气,人情味儿,都浓缩在这种小区里。
小区绿树成荫,小孩老人都在树下乘凉、玩耍,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繁华,却有着最纯粹的人间烟火气。
文末总结:
从高层到老破小,入住一年,真心感觉太幸福,夏天开窗自然风比空调舒服,孩子放学自己回家不用接送,周末赖床到中午不会被吵醒……
本以为的消费降级,却是在享受烟火气,还有满满的回忆和人情味。
来源:设计师有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