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构建人智协同教育新范式,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数智融合・精准育人”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智协同新范式推进会在崂山区实验学校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崂山区教育系统核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教育数字化发展新方向。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9日讯(山东台综合广播 马秀明)为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构建人智协同教育新范式,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数智融合・精准育人”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智协同新范式推进会在崂山区实验学校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崂山区教育系统核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教育数字化发展新方向。
123架构+5大场景:铺就崂山数字教育探索实践路
青岛市崂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倩倩向莅临现场的专家团介绍了区域数字转型的基本情况,明确“总结经验、专家把脉、明确方向”的核心目标。随后,青岛市崂山区数字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泽治主任围绕《崂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智协同新范式》主题展开分享。他首先介绍了崂山区教育数字化的基础布局情况:依托部署于区政府云技术基座,为全区中小学3-9年级近31000名学生配备“智慧笔盒”开展精准教学和作业管理;为所有中小学配备智慧体测设备,助力学生自主锻炼;全区1057个教室均部署了AI课堂录播分析评价系统,且算力资源充沛,日均分析5000余节课;构建“公脑”+“私脑”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模式,既满足通用教育需求,又贴合本土教学特色;建成应用“3个智能体”(服务学生学习的AI学伴、辅助教师教学的AI助教和优化教育管理的AI治理),从而深度落地课堂与管理场景。
张泽治还重点介绍了崂山教育数字化“5大场景与17项任务”的应用落地成果:在教学场景上,AI课堂构建“6A循证教研模式”,可支撑教研员专业评课、校长听课考核及教师“照镜子式”自我反思;在作业场景,智慧笔能实时记录学生答题轨迹与握笔压力曲线,精准作业体系已完成“从简单对错判断到个性化能力提升”的三次迭代;在育人场景中,创新推出“班级CIO轮岗制”,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化课堂管理,还构建了“AI专业课+融合课+研学课”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在治理场景上,统一数据上报平台为基层学校减负,同时联动智慧城市22个无人机监测点,强化校园及周边安防;在家校场景中,通过小程序向家长推送学生成长画像与作业数据,并开设家长数字素养提升课程,推动家校协同育人。
此外,在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中,高校开展全流程合作,成功申报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同时建成3批数字化骨干教师梯队,覆盖各学科教学需求,为转型提供人才支撑。最后,张泽治坦诚分享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教学数据深度应用不足、学校差异化发展路径需细化等问题,期待专家给予针对性指导。
精准支招:聚焦质量提升集体为崂山献智慧
青岛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辉、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主任助理李晓梅、北京大学教授汪琼、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张琪、《开放教育研究》主编徐辉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凯泉等专家先后进行了点评发言。专家们对崂山区的探索均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全区层面“以技术基座为支撑、以场景应用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路径,为县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同时,专家们还围绕四个方向提出了建议:一是建议强化数据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数据驾驶舱的数据清洗与多维度联动,实现课堂、作业、学情数据、教师评价等教育教学环节的闭环管理;二是提出人工智能教育需从“全覆盖”向“高质量”升级,进一步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三是强调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案例答辩、校企协同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四是建议优化成果总结与提炼,进一步增强区域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化。
本次推进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崂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更搭建了“专家引领、区域联动、骨干参与”的交流平台。后续,崂山区将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深入落实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专家建议与实践需求,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学、育人、治理的全场景融合创新,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城乡资源均衡等方面精准发力,力争打造全国县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为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崂山区实践样本。
来源:盈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