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依赖、生产外包、研发费用率1.25% 若羽臣做好再上市准备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0 10:01 1

摘要:据Wind统计,截止10月15日,港股按募资额计稳居全球新股集资榜首。98%的新股获超额认购,86%的新股超额认购倍数超20倍,较去年同期翻倍。其中,医药生物、耐用消费品企业备受追捧。

奔跑之前先夯实底盘

作者:陈晨

编辑:可乐

风品:张戈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2025,是港股当之无愧的大年。

据Wind统计,截止10月15日,港股按募资额计稳居全球新股集资榜首。98%的新股获超额认购,86%的新股超额认购倍数超20倍,较去年同期翻倍。其中,医药生物、耐用消费品企业备受追捧。

火热行情撩拨下,一些行业龙头开始快马加鞭。9月19日,若羽臣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如愿发行,将成中国电商代运营业首家“A+H”双重上市的企业。

愿景足够诱人,但更大舞台也带来更多审视目光、实力要求,若羽臣做好准备了么、价值底色如何呢?

1

销售费大增 研发费用率1.25%

公开资料显示,若羽臣成立于2011年5月,是一家以科技为驱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新消费品牌企业,主营业务涵盖自有品牌开发、品牌管理服务及电商运营服务三板块。

202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募资4.63亿元后,若羽臣持续推进新品牌孵化、代理品牌营销、电商运营配套服务及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设,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市场一直在变,随着电商平台流量红利见顶、赛道竞争加剧,单纯依赖代运营业务的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若羽臣显然意识到了这一挑战,并主动开启深刻的战略转型。

从业绩表现看,转型已初见成效。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2.17亿元攀至17.66亿元,并在2025上半年达到13.19亿元;同期净利也从0.34亿元增至1.06亿元,2025上半年实现0.72亿元,呈现出营利连增的向好态势。

尤其收入构成的根本性变化。曾作为绝对主力的电商运营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6.8%急剧收缩至2025上半年的28.8%。取而代之的是自有品牌异军突起,收入从1.61亿元猛增至6.03亿元,占比从13.2%大升至45.8%,已是第一大收入来源。

目前,公司自有品牌包括绽家、斐萃、纽益倍,主要布局家清个护、大健康等消费品领域。以2025上半年为例,自有品牌营收6.03亿元,同比大涨242.42%。其中,绽家品牌营收4.44亿元,同比增长157.11%,斐萃品牌营收1.6亿元,两大主力表现“远超公司预期”。

不过,任何战略转型都伴随相应的代价。自有品牌建设并非易事,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都需巨大投入。以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例:从2022年的2.76亿元增至2025上半年的5.99亿元,销售费用率从22.68%飙至45.41%。

2025上半年,体量同比增长124.23%,超过2024全年的开支规模。其中,营销开支是大头占比高达83.6%,约5亿元。若羽臣方面表示,营销开支包括在电商平台上获取流量以推广产品所产生的费用,以及支付给合作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的佣金。话虽如此,同期公司净利润率仅 5.48%,较2024年末的5.98%下滑 0.5 个百分点,是否折射“以投入换增长”策略的隐忧值得企业审视。

相比之下,研发开支显得羸弱,还以2025上半年为例,即便同比增加27%,体量仍只有1644.1万元,占营收比仅1.25%,占同期营销开支比为3.29%。

拉长维度看,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为2830 万元、2404 万元、2573.5 万元,占同期营销开支比为17.92%、9.67%、6.81%。其中,大部为员工成本。2025上半年还产生 63.2万元外包研发服务费。

截至今年6月末,若羽臣共有825名全职雇员,按职能划分,负责销售及营销的雇员有705人,约占总人数的85.5%,研发部门的雇员则为56人。

2

线上依赖、生产外包

品牌合作隐忧知多少

同时,为优化运营效率,在自有品牌生产方面,若羽臣并未自建重资产工厂,而是将生产外包给 OEM 供应商。委聘若干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生产自有品牌旗下产品。2022年-2024年,分别与5个、13个以及26个OEM供应商合作,以支持生产需求。

若羽臣表示,会根据严格的标准筛选OEM供应商,但其也坦言,如公司与OEM供应商的关系出现恶化,或对方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公司标准、合约约定、监管规定等,“都可能影响我们的产品质量或供应、引起消费者不满”,甚至令公司面临产品责任索赔、监管处罚、声誉受损或财务损失。

不算多夸言。以绽家为例,高增长并非没有隐忧。放眼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家清赛道,且瞄准高端定位,无论联合利华、宝洁加码高端线,还是立白、奥妙推出香氛洗衣液新品,都意味着高端化赛道竞争正日益激烈,绽家能否持续领先决定了成长上限。要知道2025 上半年,自有品牌收入中绽家占比超 70%,若其增速放缓,公司整体业绩将面临波动。

正是在此背景下,若羽臣开始谋求“A+H”两地上市,此番募资用途明确指向“品牌建设”、“研发能力建设”、“自有品牌的海外扩张”以及“收购或投资海外品牌”。这表明,若羽臣并不满足国内市场完成转型,希望借助香港这一国际平台,打开海外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若羽臣海外征程还在起步阶段。2022-2025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收入占比在28.9%至38.0%间波动,尚未形成稳定且占主导的海外收入来源。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海外市场意味着不同消费习惯、法规环境和竞争格局,其对若羽臣的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运营能力提出了远高于国内的要求。能否成功将国内资源经验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决定此次港股上市一大看点,也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最大变量。

深入业务运营面,公司对线上渠道存在较高依赖。报告期内,收入占比持续攀升,分别为41.7%、45.3%、57.1%及67.2%。

这种高度依赖带来了营收高增,也带来了相应运营风险。招股书明确指出,公司无法保证始终维持与主要电商平台的合作关系,或持续保持当前线上销售水平。任何平台服务中断——如系统故障、平台政策或算法调整、监管措施变化等——均可能扰乱正常运营,降低品牌曝光,进而影响客户参与度与转化效率。若平台合约条款发生不利变更、运营或营销成本上升,或公司未获预期的推广资源,都可能削弱吸引和留存消费者的能力。

此外,若羽臣品牌合作方面也面临集中度风险。公司业务发展较依赖品牌合作伙伴,若无法持续吸引并维系关键品牌关系,甚至出现“去中介化”情况,其业务、财务及经营业绩或将受到不利影响。目前,公司与品牌方的合作合约通常为一至三年,并不能绝对保证到期后能以相同或更优条件续约。同时,品牌方自身业务或营销策略的调整,也可能对若羽臣服务的需求下降。

3

负债率超50% 股东大幅减持

进一步从存货管理角度看,报告期内,若羽臣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94亿元、3.19亿元、2.26亿元和2.79亿元,对应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16天、117天、104天和82天。

公司主要通过需求预测进行存货管理,而市场需求又受季节性波动、新产品上市、定价策略、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若预测偏差或管理失效,可能导致仓储成本上升、存货积压、价值贬损乃至计提大额跌价准备,从而对盈利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若低估市场需求或供应链响应迟缓,又可能面临存货短缺问题,影响销售机会与客户满意度。这种供需平衡的把握,对公司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若羽臣负债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及2025上半年,负债总额分别为1.24亿元、2.49亿元、4.47亿元和8.69亿元,资产负债率相应从10.31%增至18.50%、28.82%,并在2025上半年达到50.56%,杠杆水平持续增长,需警惕负债压力。

2025上半年,若羽臣财务成本中有492.9万元为借款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93.04%。

好在2025年以来,若羽臣股价涨势喜人、处于高位期间。然重要创始股东——朗姿股份减持操作引入瞩目。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发起人之一,朗姿股份早在2015年便通过增资方式获得若羽臣20%的股权,成为战略投资者。2020年9月登陆深交所,朗姿股份持股比被稀释至12.33%,并自此开启了多轮减持进程。

2022年10月至11月,朗姿股份完成首次减持,持股比降至10.54%。随后2023年6月至7月间再次减持,持股比降至9.61%。进入2025年,朗姿减持步伐明显加快,2月,若羽臣披露其计划减持不超476.8071万股,占总股本比不超3%。截至5月20日实际减持476.762万股,成功套现约2.17亿元,持股比降至7.3%。

6月8日,若羽臣再次公告称,朗姿股份计划进一步减持不超476.8万股,占总股本3%。若减持计划顺利完成,持股比将降至4.04%,即不再是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

平心而论,只要合法合规,大股东减持本无可厚非,朗姿股份也解释称"自身资金规划安排"。但重要股东如此大力度退出,难免让市场犯些嘀咕、继而不利投资者信心。

好在为稳定股价、提振市场信心,若羽臣抛出了股份回购计划,宣布将回购股份价上限从原先的30.22元/股大幅调至88.4元/股,同时保持10亿元至20亿元的回购资金规模不变。

4

三个亮点 奔跑之前先实底盘

如同硬币总有两面,问题槽点之外,若羽臣的实力亮点同样不容小觑。

首先,自有品牌业务采用轻资产运营,展现出与传统品牌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该模式核心在于,公司专注高附加值的产品定义与品牌运营环节,而将生产制造全流程外包,实现了资源的较优配置。

研发层面,若羽臣不追求底层技术突破,而是聚焦应用型创新,如旗下品牌“绽家”依托新西兰品牌基因,与国际知名实验室合作开发独特香氛配方;“斐萃”则重点发力成分复配技术,以科学配比打造产品竞争力。在生产端,公司通过整合全球优质供应链资源,实现协同运作。如“绽家”优选国际原料并与国内优秀代工厂合作,“斐萃”则选择与GMP认证工厂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品质。

其次,凭借多年积累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公司构建了以DTC为核心的全渠道增长模型。该模型通过自营渠道的快速崛起,有效带动KOL/KOC渠道的健康增长,从而加速品牌人群资产的沉淀。更重要的是,对各生态平台的精细化流量运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渠道共振效应,为品牌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再次,内容建设能力较强,有一套特色传播心法。产品设计阶段就植入具备传播基因的视觉与情绪元素,借助运营矩阵化直播间,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图文和短视频内容。若羽臣还善整合外部资源,包括IP跨界合作、与多层级KOL的深度联动,以及激发用户自发创作,构建了一套能够实现内容影响力倍增的组合式内容体系,进而打造出多个具有强记忆点、高效传播力的标志性产品。

得益于全渠道共振+内容驱动,相关成效正在一点点释放出来。如2025上半年,公司自有品牌在抖音渠道的零售额达到5.07亿元,占全渠道零售额的61.5%。在不计入KOL/KOC贡献的情况下,“绽家”与“斐萃”在抖音平台的零售额占比分别为65.1%和83.5%,显示出较强的自然流量转化能力。

种种梳理可见,若羽臣拥有一定的上市底气,也受一些拦路虎牵绊。站在A+H的聚光灯下,更凸显查漏补缺、修炼内力、夯实基本功的重要性。

一句话,奔跑之前先夯实底盘。如何完善精进、迎来更好的自己、进而在国际市场劈波斩浪、如愿搏出第二成长曲线,或许才是二次上市的最大价值。

本文为首财原创

来源:首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