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村爆红”到“片区共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09:37 1

摘要:“丰溪竹筏项目分了9万元,秘境小火车项目分了25万元,摆渡车项目分了1.23万元......共计进账42.6万元。”10月12日,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枝盘点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收益账后惊喜地发现,8天假期的村集体经营收入抵得上2023年一整年的

“丰溪竹筏项目分了9万元,秘境小火车项目分了25万元,摆渡车项目分了1.23万元......共计进账42.6万元。”10月12日,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枝盘点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收益账后惊喜地发现,8天假期的村集体经营收入抵得上2023年一整年的收入。

石桥村集体经营收入增长的背后,是西溪南镇通过片区联动、市场化运营等机制探索“共富”的创新实践,是乡村振兴中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的生动典范。

一村出圈有“烦恼”

发源于黄山南麓的丰乐河,流经徽州区的5个乡镇、17个村庄,石桥村就是其中之一。

石桥村原名“石浦”。据传,明代正德年间经营盐业的黄百万捐资兴建一座九孔石桥后,这里改名为“石桥”。

近年来,石桥村利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八成农户从事蔬菜种植,总面积1500余亩。

同在丰乐河畔的西溪南村,与石桥村相距700余米。因村貌如同童话故事《绿野仙踪》所描写的场景,西溪南村火爆出圈。2023年60万人次、2024年195万人次,没有围栏、不收门票的西溪南村屡创游客接待量新高。

火爆出圈后,西溪南村两年新增民宿40余家,七成农户参与到文旅行业。2024年,西溪南村集体经营收入达150万元。

看到邻村西溪南吃上旅游饭,吴柏枝心里很着急。“不眼红,不着急,那是假话。”吴柏枝说,石桥村也有丰富的文旅资源,除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条垅堨”外,还有观音桥、三眼井等古迹,以及枫杨林湿地、苦槠树林等自然生态。

事实上,着急的不只有吴柏枝,西溪南镇党委副书记胡剑霖同样很着急。去年“五一”假期,西溪南村5天游客接待量突破13万人次,单日最高达3.5万人次。去年5月3日,西溪南村首次发布限流公告:“截至中午12时,西溪南古村落游客量和车流量已突破临界值,达到饱和。为了旅游安全和秩序,景区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西溪南村可游览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如此大的游客量给旅游接待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生态承载力等都带来极大挑战。”胡剑霖说。

2024年“五一”假期结束后,西溪南镇政府组织召开文旅复盘会。会上,如何扩大游览空间、增加游览项目,如何从“单村爆红”到“片区共富”等,成为主要议题。“我们从全域旅游角度出发,找到了破解之道。”胡剑霖说。

六村联动寻“良方”

西溪南镇下辖6个村:西溪南村、石桥村、竦塘村、琶村、东红村、坑上村。在充分考虑各村的旅游资源、产业特点等因素后,西溪南镇决定按功能分区,将6个村划分为3个区:主景区、拓展区、供给区。

“以西溪南村为主景区,聚焦高端文旅体验与流量吸引;以石桥村、琶村、东红村为拓展区,通过丰溪竹筏、秘境小火车等新业态拓展游览空间;以竦塘村、坑上村为供给区,深耕特色种养,提供优质农产品。”胡剑霖解释。

在明确3区功能定位后,西溪南镇利用“西溪南—石桥片”“东红—丰乐河北片”创建省级精品示范村的契机,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拓宽延伸5条道路,新建2座旅游公厕......

基础设施的升级与完善,为后续文旅项目的“上新”打下了基础。

去年8月,串联起西溪南村与石桥村的丰溪竹筏项目投入运营。“竹筏穿梭于青山绿水间,游客可观赏两岸的葱郁林木、错落民居,让‘慢生活’与‘亲近自然’的体验感拉满。”来自上海的游客李雅丽说。

今年5月,坐落于石桥村的“向云端·西西里秘境”、秘境小火车、潮玩空间等项目陆续对外迎客。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49.9亩。“在这里,游客可乘坐全景天窗小火车穿行于枫杨林间,也可在异域主题咖啡厅品尝一杯荷兰风味的焦糖布列塔尼咖啡。”向云端IP微景点创始人吴聊介绍。

据统计,自去年5月以来,拓展区内共引进花迹茶饮、鱼灯体验馆等8类42个新业态,打造了热气球市集、西溪南村K、森林夜游等6个项目。

“今年10月3日,游客量达4.1万人次。但是,核心游览区不会觉得太拥挤。”胡剑霖说,这得益于游览空间的扩大、游览项目的增多。

多方共赢享“红利”

做大蛋糕易,分好蛋糕难。为分好“蛋糕”,西溪南镇选择了“党建引领、组织先行”的共富之路。

去年6月,西溪南镇全域共富发展联合党委成立,分管乡村振兴的负责同志担任书记,6个村的党组织书记及徽州农商行西溪南支行党支部书记担任委员。截至目前,联合党委已召开22次会议,协调解决片区项目谋划、业态招商等跨村难题62项。

联合党委为片区资源整合提供了组织保障,想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还需建立市场化运营主体。随后,黄山绿野仙踪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中,西溪南村占股25%,其他5村各占股15%。

为提升片区开发运营水平,该公司引进1名职业经理人,并招募2名乡村运营官,对片区文旅资源统一运营管理。

今年以来,该公司共从丰溪竹筏、秘境小火车、摆渡车等经营性项目中,实现营收超1000万元。而分红采用7∶2∶1模式,项目所在的村先拿走70%,然后6个村按照占股分20%,最后的10%作为其他项目启动资金留给公司。

实施片区化发展后,6个村的集体经营收入均突破50万元,平均增长45.4%。“说实话,目前共富效应在石桥村体现得最为明显。”胡剑霖说,三年前石桥村的集体经营收入仅是西溪南村的20%,今年有望达到西溪南村的70%。

除了村集体经营收入增加,片区发展也唤醒了闲置资源。去年以来,6个村还收储并改造闲置的农房、祠堂等14处,打造了蓝屋艺术馆、民谣音乐基地等项目,植入了餐饮、住宿、文创、茶饮、非遗手作等业态,构建了环丰乐河旅游产品矩阵。

■ 本报记者 袁中锋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