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科技+标准”筑牢产业根基。由区林草局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关键技术,在草峰镇岭后村,指导合作社实施老果园矮化密植改造,让1998年建成的30亩果园焕发新生,亩产提升至4000余斤;在安国镇颉河村,创新推广“海棠树授粉”技术,通过果园内错落种植
崆峒区以全链条思维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促进苹果产业从“单点种植”向“全链增值”跨越,让北纬35°的“黄金果”成为乡村振兴的“增收果”“希望果”。
以“科技+标准”筑牢产业根基。由区林草局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关键技术,在草峰镇岭后村,指导合作社实施老果园矮化密植改造,让1998年建成的30亩果园焕发新生,亩产提升至4000余斤;在安国镇颉河村,创新推广“海棠树授粉”技术,通过果园内错落种植海棠树,不仅使红富士坐果率提升15%,更实现着色均匀度提高20%、糖度增加1-2度,果面光滑度显著改善;在平凉初心生态农业合作社,指导建立循环农业模式,培育出糖度稳定在18度的优质果实。制定了《崆峒区苹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从套袋、取袋、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收分级,明确全流程操作规范。截至目前,已牵头建成标准化示范园12处,培育果品专业合作社48家,通过“示范园带农户”模式,带动1500余户果农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让“静宁苹果”的品质有了统一的“身份证”。
以“冷链+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建设冷链仓储设施,解决苹果“保鲜难、存储短”问题。如今,索罗乡张乐家庭农场300余亩果园产出的苹果,可通过冷链仓储分批次销往北京、内蒙古、四川、广东等地,避免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波动;四十里铺镇绿园堡合作社的苹果,依托仓储设施实现“错峰销售”,溢价空间提升10%-15%。联动多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事清洗、打蜡、分级工作及果干、果汁的简易加工工作,逐步改变“以鲜销为主”的单一模式。
以“品牌+市场”拓宽增收渠道。整合全区苹果资源,打造“静宁苹果”区域公共品牌,设计统一品牌标识,突出“北纬35°黄金产区”“生态种植”“科技赋能”核心卖点。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拍摄产业宣传片等方式,让“索罗红果”“四十里铺红宝石”等子品牌成为区域品牌的有力支撑。同时,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下布局农超对接专柜、批发市场网点,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线上探索“直播带货+产地直采”模式,组织果商主播走进果园,实时展示苹果采摘、分选全过程,让消费者“眼见为实”。2024年,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苹果占比已达30%,有效拓宽了销售半径。
以“提质+延链”擘画发展新篇。继续优化品种结构,引进秦脆、瑞雪、瑞香红等优质品种,扩大错峰上市规模,形成“早中晚熟搭配、高中低端互补”的供给体系;升级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引入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预警”智能化管理。支持颉河村等试点村发展苹果深加工,延伸果酒、果醋、苹果脆片等产业链条;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果园观光+采摘体验+农事研学”融合项目,让苹果产业从“卖果实”向“卖风景、卖体验”延伸,真正实现“一果兴,百业旺”。(陈英茹)
丨来 源 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丨审核丨冯宇强 刘 杰
丨 编辑丨王榕炎
来源:平凉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