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刀砍下去,柬埔寨十几年的抗疟成果可能功亏一篑。这个国家原本计划在2025年底前彻底消除本土疟疾,如今却因资金断供,连基层志愿者的10美元补贴都难以维系。
2025年7月,美国突然关闭国际开发署,切断了包括柬埔寨疟疾防控在内的全球援助资金。
这一刀砍下去,柬埔寨十几年的抗疟成果可能功亏一篑。这个国家原本计划在2025年底前彻底消除本土疟疾,如今却因资金断供,连基层志愿者的10美元补贴都难以维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距离柬埔寨仅一步之遥的云南边境,2024年已报告564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蚊子可不会办签证,跨境传播的隐患正让整个大湄公河次区域拉响警报。
柬埔寨的疟疾防控,几乎是用钱堆出来的奇迹。过去十几年,病例数从2011年的11.2万例猛降到2024年的355例,死亡病例自2018年起归零。
但谁能想到,胜利在望时,钱袋子突然瘪了。
柬埔寨疟疾项目80%的经费靠外部援助,美国一直是“大头”。光是“美国总统疟疾倡议”就累计投入了8700万美元,全球基金过去十年也砸了7.3亿美元。
可现在美国国际开发署说关就关,连锁反应迅速蔓延:村疟疾志愿者的补贴缩水、培训会议取消,连检测试剂都快发不起了。
说实话,这就像长跑最后一百米突然被抽走了补给站。柬埔寨疟疾项目经理西夫无奈道:“病例越少,越难找捐助方要钱。人家觉得你都清零了,还伸手干嘛?”
可现实是,越是接近终点,越需要资金维持防线。
比如边境地区的军人巡逻时容易感染,2025年前8个月37例本地病例全出现在柬老边境,一半是军人。
更棘手的是,许多基层医生多年没碰过疟疾病例,连检测步骤都忘了,还得重新培训。这种“成功后的松懈”,反而成了防控链上最脆弱的一环。
柬埔寨的困境,云南感同身受。中国早在2021年就拿到了世卫的“无疟疾认证”,但输入性病例像打地鼠一样防不胜防。
云南2024年报告的564例疟疾病例,一半是从缅甸传来的。
别看中缅边境线长,蚊子飞过界只要几分钟,研究显示,住在境外疟疾区300米内的中国居民,被跨境蚊子叮咬感染的风险极高。
但最让人头疼的是“隐形炸弹”:无症状带虫者。
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解释,这些人在境外感染后没症状,入境时检不出,但进入中国后可能成为传染源。
加上云南边境居民普遍觉得“疟疾有特效药,不怕”,医生多年没见病例容易漏诊,风险一触即发。
2025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去云南评估时发现,有些医院连疟疾采样都省了,上报流程形同虚设。
说白了,和平太久,哨所容易打盹。
资金断供的冲击波早已超越国界。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疟疾病例反而比前一年多了1100万,死亡59.7万人。非洲疟疾专家吉米·奥皮戈警告,断供可能导致抗疟物资供应链一个月内崩溃。
而柬埔寨的基层志愿者,正用最原始的方式死守“最后一寸”防线,他们骑着自行车,带快速检测卡深入森林,为伐木工抽血化验。
志愿者MeasSarem说,她检测的病例数从每月50人降到20人,最后一次在村里发现阳性病例还是2022年。
这些志愿者每月的补贴只有10美元,夫妻两人一共20美元,不到柬埔寨人均年收入的1%。讽刺的是,当国际组织忙着撤资时,盖茨基金会等机构接盘也显得力不从心。
就像世卫专家帕斯卡尔·林瓦尔德说的,现在不是“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一寸”。
这一点距离,考验的不仅是钱,更是国际社会能否意识到:消除疟疾不是终点,维持无疟状态才是真正的长征。
美国一刀切掉外援,看似省了预算,却可能让全球疟疾防控倒退回十年前。
柬埔寨若在终点线前倒下,云南乃至整个东南亚的边境地区都要遭殃。
别忘了,传染病面前没有孤岛,今天省下的蚊帐钱,明天可能变成疫情暴发的代价。
这场和蚊子的战争,人类输不起,也慢不起。
来源:南破青丝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