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迎下半年最强冷空气!大幅降温来袭,枣庄已跌破10℃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16:25 1

摘要:从16日开始,一股偏强冷空气南下,把这几天的天气脖子一扭,温度一路往下掉。17日夜里到18日白天是风口最凶的时候,滨州、东营沿海和半岛那嘎达阵风能飙到7、8级,内陆也有6到7级,渤海海面上阵风一阵接一阵,偶尔接近11级。所以这会儿大家觉得又冷又起风,不是心理作

到21日早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的地表温度已经逼近3℃,局部还出现了轻霜,

从16日开始,一股偏强冷空气南下,把这几天的天气脖子一扭,温度一路往下掉。17日夜里到18日白天是风口最凶的时候,滨州、东营沿海和半岛那嘎达阵风能飙到7、8级,内陆也有6到7级,渤海海面上阵风一阵接一阵,偶尔接近11级。所以这会儿大家觉得又冷又起风,不是心理作用,是数据摆着的事实——全省从16日到21日普遍降了8到12度,枣庄白天率先跌破10度,感觉像被按了急刹一样。

过程很直白:冷空气先来带风,随后带温度,风越刮越猛,降温一直持续到21日早上才基本稳定。鲁西北、鲁中山区最低温在3℃左右徘徊,其他城市多在5到7℃之间。枣庄那边最先“尝鲜”,所以当地农户和市民比别处更早有感受。影响不是两下子就完,范围广、时间拉长,这一点要放在心上。

农田方面影响明显也实际。鲁南前段时间刚下了中到大雨,土壤含水量本来就高,像菏泽、枣庄这类地儿,碰上冷风和低温,低洼处的玉米容易倒伏或者发霉,收成和品质都有风险。大葱如果没及时盖起来,叶尖会发黄;临沂的生姜露在地面,没做好防寒的就容易受冻。好消息是预报说18日以后雨势会停,能见到晴天,这段天窗就是抢收的关键期。别等湿漉漉的地里把东西随手一堆,潮一沓就容易长霉。

田间操作有不少细节要把稳。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先干后收,或者优先收割;收上来的玉米不要一股脑堆着,应摊开放风晾干,必要时用翻晒机或风干机助力,别当成一次性事儿。大葱、姜类还在地里的,夜里温度低时要加厚覆盖,草垫、黑膜都行,关键是保温又透气。冬小麦别急着下种,土壤黏手、粘机器的时候播种效果不行,等地面稍干、墒情合适再动手,省事还省力。

对人的影响也很现实。早晚降到3度附近的地方,单薄外套当晚装不住,老幼体弱的人尤其要注意穿衣——秋裤、抓绒、薄羽绒随手拿出来,出门别忘帽子围巾。骑电动车的朋友要准备防风的装备,手套、护膝、口罩都挺管用,风大时热量一吹就散。空气干,皮肤容易干裂,多喝水,勤用润肤霜,别只盯着穿得厚不厚,手脸也得照顾好。

公共安全方面别大意。强风会影响行车稳定性,尤其是高架、桥梁和沿海路段,过往车辆宜降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街面上的临时广告牌、工地脚手架要及时固定,管理单位要提前巡查。海上风高浪急,沿海渔民和航运单位得听海事预警,能不出海就别出海,安全比赶活重要。

说到好处,有点正面效果也要看到。低温和霜冻能压一压越冬害虫和病菌,清掉一部分虫卵,等于给来年春天减压;雨后转晴、土壤墒情适中,对冬小麦出苗总体有利。把收割和播种时机掐准了,损失可以降到最低。这不是在淡化问题,只是把利弊都摆在案子上,方便农户做选择。

现场的一些画面挺接地气。17日晚上,滨海那头的行人把衣领拉高,帽檐被海风掀得乱飞;田间,几个村民连夜把收来的玉米摊开晾晒,机器轰隆声在夜里回荡;城市清晨,公交站台上裹得像粽子的人不少,有人提着菜篮排队进集贸市场,想趁晴天备菜。这样的细节能让人马上想到自己该怎么准备。

气象台的数值是参考,地方上还得看地形和微气候差异。海边风更猛,温差大;山区和盆地的低温点更集中。农业和社区管理部门可以按照分区来布置应对措施:低洼和露天晾晒地要先安排,易冻作物先覆盖先收;老人多的社区提前走访,备好药品和取暖用品,必要时上门帮忙。

再交代两件实用的细节:一是粮食收了以后别急着堆一团,潮湿条件下先摊开自然风干,条件允许就用风机或晒场机械处理;二是户外作业的人回到家要及时换洗湿衣,别穿着潮衣睡觉,容易受凉引起呼吸道不适。

来源:清闲的河流ycDjh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