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颜征在走的时候,一定满是期盼与不舍。她没看到儿子如丈夫叔梁纥那般在乱世里凭勇力闯出名堂,却用自己的一颦一笑、言传身教,在孔子心里种下了坚韧与好学的种子,更浇灌出了满溢的爱意。
颜征在走的时候,一定满是期盼与不舍。她没看到儿子如丈夫叔梁纥那般在乱世里凭勇力闯出名堂,却用自己的一颦一笑、言传身教,在孔子心里种下了坚韧与好学的种子,更浇灌出了满溢的爱意。
这份爱,让孔子成了“暖男”,更让他在成年后笃定地走向了“让世界充满爱”的道路。他创立儒家,提出“仁”的思想,那“仁者爱人”的朴素真理,经孟子阐释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成了人际互动里最温暖的镜像——你投之以微笑,世界便报之以拥抱。
孔子的爱,是“修己安人”的双向奔赴。“修己”如淬炼,要把自己打磨成不忧不惧的君子;“安人”如烛火,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善意持续释放。这多像天堂与地狱的寓言,长勺在手,是只顾自己的饥饿难耐,还是互助互爱的其乐融融,全在一个“爱”字的选择里。
而他终极的爱之图景,是《礼记》里的大同世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了这个梦,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求职”“办讲座”,把“爱”的火种,播撒在春秋的风里。
这份从母亲那里传承来的爱,穿越千年,至今仍在发光。它让每个践行者都成了小太阳,既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来源:蔡驷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