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搞养殖是不少农户的生计来源,但“怎么养、在哪养”可不是自己说了算。2025年以来,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农业农村部专项通知,养殖监管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不是不让养,而是要规范养。尤其是近期多地开始落地执行新的养殖管控措施,明确了3类重点严查的养殖行为,一旦触碰不仅
农村搞养殖是不少农户的生计来源,但“怎么养、在哪养”可不是自己说了算。2025年以来,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农业农村部专项通知,养殖监管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不是不让养,而是要规范养。尤其是近期多地开始落地执行新的养殖管控措施,明确了3类重点严查的养殖行为,一旦触碰不仅要整改罚款,严重的还得负法律责任。家里搞养殖的农户,不管是散养还是小规模养殖,这些规矩必须提前弄明白,别等被查了才后悔。
首先得澄清一个误区:2025年的养殖政策不是“一刀切”禁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禁止擅自扩大禁养范围,合法的养殖场不能强拆,环保不达标也得给整改期限,这是给养殖户吃的“定心丸”。但“不盲目禁养”不代表“随便养”,尤其是以下3类行为,现在查得特别严,属于“红线”级别的禁区。
第一类:禁养区内违规新建,或粪污直排污染环境
这是当前查处的重点,分两种情况,不管哪种都得担责任。
第一种是在法定禁养区新建、扩建养殖场。2025年新畜牧法明确划定了禁养区范围,像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这些地方,绝对不能建养殖场。有人觉得“我就养几头猪,规模小没人管”,但从2025年9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已经明确了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就算是散户,只要在禁养区内养殖,就算违规。比如安徽、辽宁等地近期排查中,仅长江沿线就清退了65户违规散养户,就是因为选址在禁养区内。
第二种是粪污不处理直接排放。这是农户最容易踩的坑。2025年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技术指南(试行)》里明确,粪污处理必须符合规范,不能随便往河道、空地排。现在各地查得特别严,只要发现污水直排,直接就罚款,严重的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比如有些地方规定,粪污直排最高能罚10万元,要是污染了饮用水源,还得按《环境保护法》追加处罚。
可能有人说“我家规模小,没必要搞粪污处理”,但现在政策要求“谁养殖、谁治理”,就算是养十几只鸡、几头猪,也得有简易的粪污收集设施,比如建个小型化粪池,不能露天堆放或直排。而且粪污处理设施还得注意安全,像氧化塘、化粪池这些有限空间,容易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气体,浓度超标能致人死亡,作业时必须做好通风、检测,这既是防污染,也是保安全。
第二类:病死畜禽随意丢弃,或非法处置、售卖
病死畜禽处理是防疫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2025年的管控力度比往年大得多,不管是丢弃还是售卖,都要担法律责任。
先明确规矩:不管是病死的猪、牛、羊还是家禽,都必须做无害化处理,比如焚烧、深埋,绝对不能随意丢弃在路边、河道里。2025年新畜牧法把这一条列为“五不准”之一,就是为了切断疫病传播链。有些农户觉得“死一只两只无所谓,扔了没人知道”,但现在各地都有巡查队,还有群众举报渠道,一旦被发现,最少罚2000元,要是引发疫病传播,罚款能涨到3万元以上。
更严重的是非法收购、售卖病死畜禽,这已经触犯刑法了。2025年8月就有案例:鄂尔多斯的李某信等人收购、捡拾病死羊,加工后卖给食品公司,检测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和超标46倍的大肠菌群,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还罚了3600元,违法所得全被没收。这个案例给所有养殖户提了醒,病死畜禽只能无害化处理,千万别想着“变废为宝”,否则不光赔钱,还得坐牢。
正确的做法是:发现畜禽病死,先向村集体或乡镇农业农村部门报告,然后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户还得在养殖台账上记录清楚处理时间、方式。现在很多地方有专门的病死畜禽收集点,养殖户可以联系回收,不用自己费心处理,还能避免风险。
第三类:防疫不到位,未检疫就交易或运输
动物防疫是养殖的“生命线”,2025年10月1日起,新版动物检疫标志已经启用,防疫要求更严了,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可能被罚。
最关键的两条规矩必须记牢:一是畜禽出栏前必须检疫,没检疫合格的不能卖、不能运。2021年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虽然不是新法规,但2025年执行得更严格,不管是散户卖猪还是养殖场出栏,都得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拿到检疫证明才能交易。从2026年1月1日起,旧版检疫证明停用,全部用新版证明,要是用错或没有证明,交易时直接被扣查。
二是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疫消毒。比如定期给畜禽打疫苗,进出养殖场要消毒,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入。2025年多地排查中发现,有些小规模养殖户防疫意识差,既不打疫苗也不消毒,一旦出现疫情,不光自己的畜禽全遭殃,还得被追究责任,甚至整个村的养殖都得停。
另外,运输环节也有新要求。2025年起,运输畜禽必须用符合防疫条件的车辆,沿途要做好防护,不能让畜禽接触其他动物。要是运输过程中发现畜禽染病,得立即停止运输,就地报告处理,不能想着“先运到市场再说”,否则一旦被查,车辆会被扣押,还得罚运费几倍的钱。
除了这3类重点严查的行为,还有两个细节得注意,不然也可能违规:
用地手续要齐全:建养殖场得办《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尤其是占用耕地、荒山的,必须提前备案,不然就算“违建”。离村庄太近的养殖场(比如小于500米),就算手续齐,要是影响村民生活被举报,也可能被要求搬迁。
种畜禽经营要许可:要是搞种猪、种鸡等种畜禽养殖销售,必须拿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的许可证,没有许可就卖种畜禽,最高能罚5万元。
可能有人觉得“政策越来越严,养殖没法搞了”,但其实这些规矩不是为了限制养殖,而是为了让行业更规范。2025年的政策明显是“扶优罚劣”,比如环保达标、防疫到位的养殖场,能申请补贴;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得好的,还有额外奖励。像有些地方给规模养殖户补贴粪污处理设备,散户建化粪池也能报销一部分成本,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最后给养殖户提个醒:现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都有免费的政策培训,不清楚的可以去问;遇到有人乱罚款、强拆合法养殖场,也别慌,按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这些行为都是违规的,可以收集证据向上级部门举报维权。
养殖是个辛苦活,别让一时的疏忽给自己惹麻烦。搞清楚政策红线,按规矩养殖,既能保住生计,也能避免损失。
我是如意,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农村政策、养殖干货和民生实用技巧,把复杂的规定讲明白,帮农户少走弯路、多拿实惠。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