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去娃哈哈董事长,独立品牌娃小宗已上线,侄女辞职宗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18:55 1

摘要:宗馥莉把“娃小宗”一口气控到67%,自己手里的娃哈哈股份却悄悄降到18%,一边减,一边加,动作比双十一尾款人还利索。

“娃哈哈公主”真的把老父亲的品牌甩在身后了?10月的一条工商变更像往饮料圈扔了颗薄荷糖——呛得同行直打喷嚏。

宗馥莉把“娃小宗”一口气控到67%,自己手里的娃哈哈股份却悄悄降到18%,一边减,一边加,动作比双十一尾款人还利索。

更狠的是,新出的气泡水直接比自家老产品贵两成,首批500万瓶眨眼铺满华东便利店,摆明车马:我不靠情怀,我要赚新钱。

可新钱不好赚。

抖音上#娃小宗#播放量飙到3.2亿,骂声却占了17%,“像素级撞脸元气森林”的吐槽被顶到热一。

包装像谁暂且不议,口味才是第一道坎——第一批货刚上市,就有华东经销商在群里甩图:货架最显眼的位置,一周只搬走12瓶,还是搞特价搭赠的结果。

贵,又没故事,年轻人凭啥买单?

宗馥莉显然料到这茬。

她把西安工厂智能化直接拉到行业前三,87项新专利里15项和老爸的“老底子”零重叠,等于另起炉灶;生产线上一瓶气泡水从空罐到装箱只要18分钟,比传统线快一半,成本却降8%。

技术省下的钱,她全砸进渠道——天猫前食品总监带队,电商团队清一色90后,直播间里“0糖0脂”喊得比rapper还押韵。

线下更豪横,2亿元市场费用,买的不只是堆头,还把23名老娃哈哈区域经理连锅端,一夜之间“老臣”变“新军”。

另一边,叔叔宗泽后也没闲着。

“娃小智”同样盯上经销商,只是打法更“江湖”——先挖人,再谈心,最后给账期。

清退492家旧经销商的消息一度刷屏,可最新数据出来:实际新增211家,90后老板居多,他们才不管宗家恩怨,谁返点高、谁发货快就跟谁干。

于是出现诡异场景:同一条街上,左手“娃小宗”,右手“娃小智”,中间还夹着老娃哈哈,三家货摆一起,像宗家年夜饭翻桌后没收拾的残局。

更微妙的是香港那桩信托官司。

法院突然让三兄妹补交流水,审理直接拖到明年3月,时间一下全塞到宗馥莉手里。

有投行朋友私下说,这半年窗口价值百亿——她得把“娃小宗”的月销从8000万稳到2亿,让资本市场相信“不靠娃哈哈也能打”;只要数据漂亮,宏胜集团整体估值就能从400亿再抬一个台阶,独立品牌部分就能分拆融资,到时候老爸留不留她股份,意义已经不大。

饮料圈的老人普遍不看好:“口味没惊喜,价格却上天,新品牌九死一生。

”可他们忽略了一点——渠道年轻人并不追求“更好喝”,只要“不一样”。

买一瓶5块的气泡水,发张图配文“宗家大小姐创业”,社交货币就到手了;至于是不是像元气森林,谁在乎?

反正下一波包装已经在打样,网友吐槽的“山寨色”据说要换成更扎眼的荧光绿。

故事讲到这儿,胜负还早。

宗馥莉押的是代际差:当90后、00后成为家庭采购主角,他们选饮料的第一标准不再是“小时候的味道”,而是“我今天想试什么”。

老娃哈哈再经典,也挡不住“想尝鲜”的心。

她只要让新品在货架上多喘三口气,就能把品牌从老爸的影子下拖出来——至于能不能长久,那是下一道考题。

饮料行业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今天你是新宠,明天就可能被更亮的包装挤到角落。

宗馥莉的“娃小宗”首战8000万,算拿到入场券;可窗口期只有半年,官司一落地,资本、渠道、家族三方火力全开,她要是稳不住复购,所有故事都会变成“大小姐败光家产”的段子。

到时候,再贵的生产线也救不了人心。

所以,下一瓶气泡水,你买谁?

来源:高冷海浪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