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回撤时靠他加仓!《金钱的艺术》教我的财富哲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9 09:51 1

摘要:这几天快速翻完MorganHousel的新书《金钱的艺术》,作为他的老粉,我有点小失望。

这几天快速翻完MorganHousel的新书《金钱的艺术》,作为他的老粉,我有点小失望。

本来想新书能给我点新鲜东西,结果翻几页发现,好多想法前两本里都讲过。

不过先别急着否定,咱慢慢说这事。

我跟Morgan的书还算有缘分,前两本都做成播客节目了。

要说惊喜,还是《金钱心理学》给的最多。

当时做那期播客的时候,我那个“面基”账号订阅刚破2万,本来没抱太大期望,结果那期靠自然流量慢慢涨,还有几个小红书博主帮忙推荐,最后居然冲到了16.7万播放。

你知道不,现在小红书上聊理财书的笔记多到数不过来,好内容确实能被这些博主带起来,这点我是真没想到。

后来第二本《一如既往》出来,我也做了播客。

当时我就在节目里说,没看过《金钱心理学》的人,看这本绝对觉得好,但要是看过前一本,就会觉得重复太多,好话说第二遍,那味儿就淡了。

结果也真应了这话,那期播客播放量直接打了五折还拐弯,数据不会骗人,大家确实不爱听重复的内容。

到了这本《金钱的艺术》,我的感受跟看《一如既往》差不多。

要是你没读过Morgan前两本,这本绝对是优质入门书,把财富和人性的关系讲得挺明白,但要是前两本都看过,就会发现他又把相似的想法翻出来说了一遍。

不过话说回来,书里也不是全没新东西,有两章我特别想推荐。

第11章里,Morgan聊了“自由独立的15级光谱”,说等级越高,人过得越自由。

我看完特意对着那个光谱对了对自己,发现现在也就处在中间档,离“完全支配时间”还差得远,这倒是给我提了个醒。

还有第19章,讲贪婪和恐惧这两个人性钟摆,从中间往两边偏的时候,人到底是啥心态。

读这段的时候我脑子里不停点头,这不就是咱们买基金时的样子吗?

涨一点就想卖,怕后面跌,跌一点就慌,想赶紧割肉,Morgan把这心态写得也太透了。

其实作为半个同行,我挺理解Morgan总讲老观点的。

任何创作者都有自己的“母题”,就是他最擅长、最有体会的那几个点,不可能啥都懂、啥都能出新。

Morgan的写作母题大概有七个,每一个都挺实在。

比如他总强调“同理心”,说要关注别人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才是人家三观、花钱决策的根源。

这点我特认同,你想啊,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情怀产品,有人一分钱都要算着花,背后不都是经历不同嘛。

还有“重视储蓄”,他说储蓄不是为了攒钱,是为了多拿点“选择权”,不想上班了能裸辞,想做自己的事能有底气,这比单纯说“要省钱”实在多了。

另外几个母题也都挺接地气,比如要“按自己的标准活”,别管别人怎么看,要“知足”,钱赚得越多,带来的快乐会越来越少,控制好预期才幸福,还要在人际关系里攒“好名声”,这比有钱更能满足高层次需求,钱就是个工具,不能盯着数字活,最后就是要懂点人性和规律,比如别太贪、别太怕,要看得长远。

这些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的大道理,但关键看谁说、怎么说。

有的人讲这些,跟站着说话不腰疼似的,爹味儿特别足,听着就烦。

但Morgan不一样,他总能找着让你听得进去的法子。

他用的词都特简单,英语也就6级水平,翻译过来也不别扭,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专业术语。

更重要的是,Morgan从不装精英。

他说自己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能独立、能自己管时间,致富方法也普通,就是存钱、买个全款房、投指数基金。

他还总说“世界就这样,我是普通人,你也是普通人,这没什么不好的”。

就这真诚劲儿,比那些动辄说“我带你赚大钱”的专家靠谱多了。

你看标普500这二十年,平均每年能涨10%左右,国内沪深300虽然差点,但也还行,说明他说的方法真不是瞎吹的,普通人照着做也能行。

我得说,Morgan的书对我影响真不小。

本来想把“面基”播客做成纯理财的,专门讲怎么选基金、怎么存钱,后来看了《金钱心理学》才发现,钱固然重要,但数字和物质带来的快乐,到一定程度就没增长了。

反而把自己理顺、把跟别人的关系处好,这些带来的幸福能维持很久。

所以我干脆把播客改成了“情感播客”,聊怎么平衡钱和情绪,怎么跟家人商量理财,没想到听的人还挺买账。

以前我总分不清“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觉得不都是管钱嘛。

现在才明白,资产管理是要做一条风险和回报更优的曲线,比如选哪个基金赚得多、风险小,但财富管理的核心,是过上让自己满意的日子,而且得是按自己的方式满意,不是为了让别人看着好,也不是按家里或社会的期待活。

这点想通了,我看钱的心态都不一样了。

还有个好玩的发现,我订了不少海外理财博主的newsletter,跟国内的公众号差不多,也看了几本海外理财书,看完总觉得他们写的不是理财书,更像标普500的使用说明书,翻来覆去就讲怎么投指数基金、怎么应对波动。

不过这也给了我启发,我开始想,到底啥样的投顾才是好投顾?

我觉得首先得会配资产,比如选几个长期能涨、但波动方向不一样的资产。

就像去年4月美股跌得厉害,标普500一个月跌了快4%,但当时美国国债反而涨了点,这样搭配着,就算一边跌,另一边还能扛一扛。

然后投顾得会“心理按摩”,不能光给你推产品就不管了。

去年4月那波回撤,Morgan写了篇文章安抚读者,说“回撤是市场的呼吸,长期持有就好”,我看了之后心里立马有底,直接加仓了,现在回头看,当时那底气真是他给的。

好投顾还得能持续输出有用的内容,帮你通过投资看懂世界、看懂自己,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更擅长、能赚更多的事上。

比如你本来就擅长做设计,就别天天盯着K线看,把钱交给靠谱的投顾,自己专心做设计,赚的钱可能比盯盘还多。

好投顾就是帮你赚该赚的钱,还帮你多拿点时间和独立。

真没必要像个“暴露狂”似的,到处显摆自己多会投资、赚了多少钱。

理财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显摆多了容易翻车,还招人烦。

《金钱的艺术》虽然有重复,但还是值得看。

Morgan没教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他教的是怎么跟钱相处,怎么通过管钱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他还提醒我,理财不是只关乎钱的游戏,要是没在想法上理顺跟钱的关系,就算赚了钱,也未必能过得好,没有独立想法的财富,其实也是一种贫困。

现在我再看理财,就不盯着数字看了,更在意这笔钱能不能让我多点选择权,能不能让日子过得更顺心。

理财不是比谁赚得多,是比谁能把日子过明白,你说对不?

来源:史观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