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管风琴,俗称双排键,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它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变化多端的演奏风格,自问世以来一直活跃在演出舞台上。但与此同时,因其归属于现代范畴,与传统乐器差异显著,再加上它具备电子属性,故而受到了许多人的轻视与调侃。
文 | 程茵
电子管风琴,俗称双排键,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它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变化多端的演奏风格,自问世以来一直活跃在演出舞台上。但与此同时,因其归属于现代范畴,与传统乐器差异显著,再加上它具备电子属性,故而受到了许多人的轻视与调侃。
作为一名拥有钢琴、双排键演奏双学位的教师,多年来我始终积极投身于双栖教学工作。早些年,当我介绍自己是钢琴教师时,家长们总会投来尊敬的目光;而当我表明自己是双排键教师时,往往紧接着就会面临“什么键”“跟谁双排”这类稀奇古怪的问题。由此可见,人们对双排键这一乐器的误解和轻视由来已久。
作为一名教龄已逾二十载的双排键教师,我十分希望能和大家聊一聊这个“特别”的乐器,谈一谈大家的误解与调侃,引领大家真正认识这个功能强大的乐器。
误解一:
这是一台只有“塑料音色”的大电脑?
把双排键当作一台“大电脑”,这是对它最为严重的误解。我曾向一些其他乐器专业的老师请教,他们认为一台乐器竟然能够插U盘,这着实令人“出戏”。
双排键本身没有物理音色,缺少了钢琴的共鸣、管乐的气息、弦乐的摩擦。这种因科技发展而产生的革新,的确让许多“古典派”一时难以适应,就如同有了电脑之后,写字都成了一门艺术。音色依赖电子音源的双排键,好听与否取决于音源的优劣。那么问题来了,你所听到的那台双排键发出的“塑料音色”,是否有可能是其收录的音源本身质量不佳所致呢?
实际上,一把品质不佳的工厂小提琴所发出的音色,比“塑料感”还要差;一把低档次的圆号,其声音也实在难言悦耳。任何乐器都有优劣之分,若你只因听到一架价格低廉的二手钢琴发出的弹奏声,就认定钢琴音色难听,只能说明你还需突破认知局限。同样,倘若你聆听的是优质双排键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你或许会难以分辨自己听到的是不是整个交响乐团的演奏。
误解二:
伴奏程序化,弹奏真实性难以判断。
双排键具备强大的编程能力,能够自带伴奏效果,很多时候,人们确实很难分辨出哪些旋律是演奏者弹奏出来的,哪些是与电子伴奏融合的。在许多初级教学中,程序化伴奏被大量使用,演奏者只需弹奏极为简单的几个音,乐曲就能变得十分丰富。甚至有些教学者还将此作为卖点大肆宣传,以招收更多学员来谋取利益,在网上随便一搜都能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也容易让人认为这个乐器没有学习的价值。
实际上,这都是对双排键强大音色功能的滥用,而此类滥用已被专业从业者察觉,并力求加以改善。
近年来,艺考中的双排键考试已明确规定不得使用伴奏,并且强化了对演奏者从技术能力到音乐素养的全方位考查。失去伴奏后,所有声部都需由演奏者自行把控,杜绝了浑水摸鱼的现象,演奏者不仅要有娴熟的键盘乐器演奏技术,还需对弦乐、管乐、打击乐、声乐的音色特性了如指掌,真正兼顾“一人乐队”各声部的独特与平衡。这种考核方式是其它乐器考试所没有的,在提高专业人才门槛的同时,更能从根源上净化双排键专业的从业环境,让该乐器强大的音色功能服务于乐曲本质,而非用于单纯炫技,甚至靠“擦边着装”来博人眼球的“行为艺术”。
误解三:
曲目肤浅化?演奏杂耍化?
记得有一回,我在一所高中进行艺考宣讲活动,有同学问我:“老师,我参加双排键艺考,是不是就弹《铁血丹心》和《西游记》?”我回答道,双排键有许多专业曲目,并非只有流行乐曲,学生又追问道:“哪有许多,网上都是这些曲子啊?”试想,连专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刻板偏见,何况是普通听众呢?
双排键当然可以弹《铁血丹心》、弹《西游记》,但不是“只”可以弹这些通俗曲目。双排键的本名叫“电子管风琴”,顾名思义,最初是为了替代体积庞大的“巴洛克之王”管风琴而产生的,所以它不仅可以演奏几乎全部的管风琴作品,更是可以轻松地驾驭各个时期的交响曲、协奏曲,当然,也有现代各类流行、摇滚曲目。
至于演奏杂耍化,双排键演奏时手脚并用的繁忙景象,确实会给人一种“杂技”或“炫技”的印象,这原本是双排键演奏的形式魅力,却被有的演奏者舍本逐末,成了重点的表演内容,反而舍弃了音乐本真,很难说不是一种遗憾。
总之,饱受误解的双排键实际上是一种能同时带来视觉与听觉享受的乐器。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始终被一层偏见所笼罩,真正的魅力未能被大众发掘——人们往往忽略了,作为一件现代乐器,双排键其实高度契合当下市场需求,不仅能为演出市场提供极大便利,更有望推动行业呈现新的变革。与此同时,双排键也十分适合儿童学习,它以更轻松、更丰富且更简便的方式,为孩子们搭建了一条踏上音乐学习之路的友好捷径。期待未来社会能放下固有偏见,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视角重新审视双排键的艺术价值,让更多人真正领略这一乐器的独特风采。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