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7号,美国空战司令部的威斯巴赫上将在华盛顿一场军事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歼-36战机完全符合美军对六代机(NGAD项目)的技术标准。这话距离美军此前称其为“五代半”仅过去两个月,直接揭开了中美六代机研发竞争的关键态势。
2025年3月7号,美国空战司令部的威斯巴赫上将在华盛顿一场军事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歼-36战机完全符合美军对六代机(NGAD项目)的技术标准。这话距离美军此前称其为“五代半”仅过去两个月,直接揭开了中美六代机研发竞争的关键态势。
这事儿得从2024年12月说起,歼-36首飞视频公开后,美国五角大楼随即成立专项分析组,对该机性能展开细致评估。据《简氏防务周刊》2025年3月《歼-36技术参数分析》披露,美军报告显示,歼-36机身长度较F-22增加约2米,内置弹舱可搭载12枚中远程空空导弹,最大航程达4000公里,还配备“智能蒙皮”系统。在200公里距离、S波段雷达探测场景下,该系统能模拟云层反射特征,使雷达探测效率下降70%以上,大幅提升隐蔽性。
威斯巴赫在研讨会上提及歼-36时坦言,“这一机型的部分技术指标,已超出NGAD当前设计预期”。而美军NGAD项目仍停留在原型机研发阶段,美国《防务新闻》2025年2月《NGAD项目预算报告》显示,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投入300亿美元,受技术瓶颈影响,首飞时间多次推迟。据《中国航空报》2025年1月《歼-36研发历程》报道,歼-36从立项到首飞仅用5年,研发周期较NGAD缩短近40%。
论核心技术,两边的差距更明显。歼-36搭载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燃油效率与超音速推力均优于现役五代机,能实现长航程快速机动。这种能力可快速支援远域战场,提升作战响应速度;配备的高超音速突防技术,大幅压缩敌方防空系统拦截窗口,目前美军同类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作战时,歼-36的智能航电系统可高效处理空情信息,飞行员通过专用装备能指挥无人机协同行动,这类能力已在公开军事训练中有所体现。
中美之外,其他国家的六代机研发更显乏力。欧洲“暴风”六代机项目,因英、法、意三国在技术主导权与标准制定上存在分歧,2025年上半年进度停滞;日本“心神”验证机虽完成多次试飞,但发动机叶片、雷达系统等关键部件仍依赖美国进口,自主维护能力有限;韩国KFX战机的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雷达采购自以色列埃尔比特,连基础零部件都需进口,国产化率不足30%。
其实中国能有这样的研发速度,关键在于航空工业坚持“装备一代、亮相一代、预研一代”的体系化路径。从歼-20列装到歼-36首飞,再到公开资料显示的高超音速发动机领域突破,每一步都形成清晰的技术迭代脉络。而美军NGAD项目不仅多次被国会削减预算,空军与海军还因“优先发展空优型号还是舰载型号”存在分歧,进一步拖慢研发进度。
说到底,这场六代机博弈早已超越单一装备比拼,而是研发体系、工业基础与战略定力的综合较量。据公开信息显示,美军NGAD单机造价约3亿美元,中国同类装备依托完整产业链,成本控制更具优势。
往后随着六代机逐步列装,全球空中力量格局会迎来怎样的调整?中国航空工业的体系化优势,能否持续推动国防科技进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中美六代机博弈# #歼-36 六代机技术# #美军NGAD项目进展# #中国航空工业突破# #全球空中力量格局#
信源:美国空战司令部2025年3月7日军事研讨会声明、《简氏防务周刊》2025年3月《歼-36技术参数分析》、《中国航空报》2025年1月《歼-36研发历程》报道、美国《防务新闻》2025年2月《NGAD项目预算报告》
来源:壮志凌云yywz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