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得好不好?5个不同“段位”,你是哪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09:31 1

摘要:糖友,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疑惑: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一直都达标,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糖友,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疑惑: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一直都达标,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如果把血糖管理比喻为开车,那么不同的“驾驶水平”就相当于血糖控制的不同“段位”。

对照下面标准,看看你是哪个段位的“老司机”。

任意时间的血糖>3.9长期反复低血糖还会损害其他脏器,诱发和加重其他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

血糖仪表盘:

空腹血糖:>8.5(身体在尖叫:快救救我!)餐后血糖:>13.9(血糖火山随时喷发!)糖化血红蛋白:>8.5%(成绩单D,再不管真要出大事!)

不出现低血糖只是最低要求,如果血糖如果经常超过以上水平,仍然可能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

紧急危机:

❗️ 可能突然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 血管像年久失修的水管,随时“爆裂”或“堵塞”!

救命行动指南:

尽快就医:血糖靠自己已经不够,要请医生帮忙了。大声求助:如果感觉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及时告诉家人,他们是你最可靠的“急救员”。严控主食:白米饭、白面条、白馒头升糖快,要严格控制,肠胃好的可以添加一部分粗粮,多吃豆腐和绿叶菜。

血糖仪表盘:

空腹血糖:7.0–8.5餐后血糖:10.0–13.9糖化血红蛋白:7.0%–8.5%

空腹血糖<8.5,餐后血糖<13.9,糖化血红蛋白<8.5,只能确保不出现急性并发症,但是不足以预防慢性并发症,所以这个血糖水平只能算是一般。

你的风险:

❌ 血管像被糖水浸泡的皮筋,逐渐失去弹性。
❌ 5年内出现眼病、肾病、脚麻的概率翻倍!

逆袭攻略:

饮食大改造:把白米饭部分替换成“杂粮三兄弟”(糙米+燕麦+藜麦)。别抗拒胰岛素:如果口服药降不下来,胰岛素就像“外援消防队”,帮你扑灭血糖大火!找战友:加入糖友群,互相打气比孤军奋战强10倍!

血糖仪表盘:

空腹血糖:6.1–7.0餐后血糖:7.8–10.0糖化血红蛋白:6.5%–7.0%

血糖达到这个水平,不会出现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也能大大延缓,还有进步空间。

你的状态:

⚠️ 血糖像过山车,偶尔冲高但能回落。
⚠️ 长期可能悄悄损伤血管神经(像生锈的水管)。

适合人群:中老年、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多线作战战士”。

控糖急救包:

写血糖日记:记录“失控时刻”(比如聚餐、熬夜、生气),下次绕开这些“路障”!加餐小技巧:下午3点吃颗核桃或苹果,避免饿到“报复性吃喝”。睡好觉:熬夜就像给血糖“打兴奋剂”,11点前关灯!

段位一:理想控制(平稳驾驶,风景独好)

血糖仪表盘:

空腹血糖:4.4–6.1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70%

最理想的血糖,不但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要求更严格,还要尽量减少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大不大,看的就是这个指标:血糖目标范围时间,简称TIR。

血糖目标范围时间(TIR) 指24小时内血糖处于理想范围的占比,可以通过动态血糖监测或每日至少7次指尖血糖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为:目标范围内时间/总监测时间×100%。

例如,若72小时监测中有48小时血糖都处于理想范围,则TIR为66.7%。

指南推荐大多数糖尿病患者TIR应>70%(约16.8小时/天),妊娠期需更严格(>85%)。

你的状态:

✅ 血糖像温顺的小溪,几乎没有大波浪。
✅ 并发症风险极低,身体“零件”像新车一样耐用!

适合人群:刚确诊、自律性强,或“控糖老司机”。

控糖小妙招:

吃对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血糖不飙车!饭后“黄金10分钟”:放下筷子走一走,血糖乖乖往下溜~别太自信:即使数值完美,也要定期复查,防患未然!

以上是糖尿病人控糖的5个段位,你是什么段位呢?

来源:营养和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