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 4 日上午 8 点半,苏州工业园区的一条非机动车道上,早高峰的车流正缓缓移动。阳光透过路边的梧桐树,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28 岁的苏州小伙李伟(化名)骑着蓝色电动车,沿着非机动车道正常行驶,准备前往公司上班。他戴着黑色头盔,双手稳稳握住
2025 年 8 月 4 日上午 8 点半,苏州工业园区的一条非机动车道上,早高峰的车流正缓缓移动。阳光透过路边的梧桐树,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28 岁的苏州小伙李伟(化名)骑着蓝色电动车,沿着非机动车道正常行驶,准备前往公司上班。他戴着黑色头盔,双手稳稳握住车把,车速保持在每小时 20 公里左右,与前方车辆保持着安全距离。
就在李伟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右转时,突然从左侧逆向车道冲出一辆白色电动车。骑车的是一名 30 岁左右的女子,她没有佩戴头盔,头发随意扎在脑后,车筐里还放着一个粉色的购物袋。由于女子骑行速度较快,且未注意观察路况,两辆车的车把瞬间发生剐蹭。“砰” 的一声轻响后,李伟及时稳住车身,没有摔倒,但女子却因为重心不稳,连人带车向右侧倾斜,最终摔倒在路边的人行道上,车筐里的购物袋掉在地上,里面的水果滚了出来。
李伟见状,立刻停车上前,想要扶起女子,嘴里还说着:“你没事吧?要不要帮忙?” 可没等他靠近,女子就猛地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推开他的手,脸色涨得通红,大声喊道:“你怎么骑车的?没看到我过来吗?” 李伟愣了一下,指了指路面的交通标识说:“你这是逆行,应该是你没注意看路。”
女子听到这话,情绪更加激动,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解锁屏幕后打开拍摄功能,镜头直接对准李伟的脸。“我逆行怎么了?你撞到我还有理了?” 女子一边拍摄,一边不停地质问,声音尖锐,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人驻足围观。“你是不是眼睛有问题?这么大个人都看不到?我看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侮辱性,每说一句,就往前逼近一步,手机几乎要贴到李伟的脸上。
周围的行人渐渐围了过来,有人拿出手机拍摄,有人小声议论。“明明是那个女的逆行,怎么还这么凶?”“这小伙子看着挺冷静的,别被她欺负了。” 议论声传到女子耳朵里,她却丝毫没有收敛,反而提高了音量:“你们别多管闲事!是他撞了我,我拍视频是为了留证据,免得他耍赖!” 说着,她又转向李伟,继续质问:“你撞到我没关系是吧?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今天这事你不赔礼道歉,别想走!”
二、冷静应对:男子 “我听交警的” 获赞
面对女子的咄咄逼人,李伟没有被情绪裹挟。他深吸一口气,往后退了一步,与女子保持安全距离,同时也避开了手机镜头。“我没有说不负责,但事故责任需要交警来判定,不是你说了算。” 李伟的声音平稳,没有丝毫急躁,“现在我们可以先保护好现场,然后报警,让交警过来处理,该我承担的责任,我不会推脱。”
女子听到 “报警” 两个字,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强硬的态度:“报警就报警,我怕你不成?我告诉你,今天你要是不先给我道歉,我就不让你走!” 她一边说,一边用身体挡住李伟的电动车,不让他离开。
李伟没有与她争辩,而是拿出自己的手机,当着女子的面,拨通了 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电话接通后,他清晰地报出了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事故的大致情况,语气冷静,条理清晰。“您好,我在苏州工业园区 XX 路与 XX 路交叉口发生了电动车剐蹭事故,对方是逆行,现在对方情绪比较激动,希望交警能尽快过来处理。”
挂掉电话后,李伟看着依旧在拍摄的女子,平静地说:“交警已经在路上了,大概 10 分钟左右到。在交警来之前,我们最好不要动现场,以免影响责任判定。” 女子见李伟态度坚决,且已经报警,虽然依旧一脸不满,但也没有再继续阻挡,只是嘴里还在小声嘀咕着什么,手机却始终没有放下,继续对着李伟和事故现场拍摄。
等待交警的过程中,女子又几次试图挑起争执,一会儿说李伟骑车太快,一会儿说他态度不好,但李伟始终保持冷静,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以 “等交警来判定” 回应。有围观的市民忍不住对李伟说:“小伙子,你脾气真好,换做别人,早就跟她吵起来了。” 李伟笑了笑说:“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事情闹大,还是等交警来处理比较好。”
10 分钟后,交警赶到了现场。女子看到交警,立刻上前,抢着讲述 “事情经过”,不断强调李伟骑车不小心撞到了她,还拒不认错。李伟则在一旁,等女子说完后,才向交警客观地描述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并指出女子当时是逆行。交警随后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查看了路面的交通标识,又向围观的市民了解了情况,最终初步判定,女子逆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当交警将初步判定结果告知女子时,她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不自然,之前的嚣张气焰也消失了大半,但依旧嘴硬地说:“我只是没注意看路,他也有责任。” 交警耐心地向她解释了交通法规中关于逆行的规定,以及逆行可能带来的危害,女子这才不再反驳,只是默默地收起了手机。
这段事故处理的视频后来被围观市民发布到了网上,很快就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视频中,李伟面对女子的侮辱和挑衅,始终保持冷静克制,一句 “我听交警的” 更是被网友称为 “教科书式应对”。有网友评论道:“这个小伙子太理智了,没有被对方的情绪带偏,既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又遵守了法律,值得学习。” 还有网友说:“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处理事故的方法,更是面对冲突时的哲学 —— 真正的底气来自对法律的遵守和规则的敬畏。”
三、后续发酵:女子传播视频侵权
本以为事情会随着交警的初步判定告一段落,可让李伟没想到的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说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关于他的视频。李伟赶紧上网查看,发现正是女子在事故现场拍摄的视频,视频被女子剪辑后,发布到了多个社交平台上。
在视频中,女子刻意删减了自己逆行以及交警判定她承担主要责任的片段,只保留了自己质问李伟的内容,还在视频的配文中歪曲事实,称 “苏州小伙骑车莽撞,撞到人还拒不认错,态度恶劣”。视频中,李伟的面部没有做任何遮挡,清晰可见,而女子自己的面部却被打了马赛克。
这段视频发布后,很快就被大量转发,截至 8 月 6 日,单个平台的播放量就超过了 10 万次,评论区有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根据女子的描述,对李伟进行指责和谩骂。“这男的怎么这么没素质,撞到人还不认错。”“看着人模人样的,没想到这么不负责任。” 这些负面评论让李伟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怒,他没想到女子竟然会通过这种方式歪曲事实,侵犯自己的名誉权和肖像权。
更让李伟困扰的是,视频的传播还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有同事看到视频后,私下里向他询问事情的真相;还有陌生网友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他的账号,发送辱骂信息。李伟尝试联系女子,要求她删除视频,公开道歉,但女子却拒绝了他的要求,还说:“我拍的是事实,凭什么删除?你要是不服,就去告我啊!”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李伟意识到,单纯的协商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于是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8 月 8 日,李伟委托了律师,正式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女子拍摄、传播视频,侵犯其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李伟的委托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女子在事故发生后,不仅歪曲事实,还公然对李伟进行侮辱,拍摄视频并上传到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这些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时也侵犯了李伟的民事权利。“我们接受委托后,第一时间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女子发布的视频、网友的评论截图、李伟与女子的沟通记录等,然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交了报案材料,并与办案警官保持有效沟通,希望能尽快还当事人一个公道。”
四、警方处理:涉事女子被行政拘留
公安机关在接到李伟的报案后,立即对案件展开了调查。办案民警首先找到了涉事女子,向她了解情况,并调取了事故现场的监控录像以及女子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视频。经过对比和核实,民警确认,女子在视频中存在歪曲事实、侮辱李伟的行为,且视频的传播确实对李伟的名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后,民警又对女子进行了询问,女子起初还试图狡辩,称自己发布视频只是为了 “让大家评评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但在民警出示了相关证据,并向她讲解了相关的法律条款后,女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李伟的合法权益,还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
2025 年 10 月 16 日,公安机关根据调查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涉事女子作出了行政拘留 5 日的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明确写道:“违法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歪曲事实,公然侮辱他人,并拍摄视频上传至网络,造成他人名誉受损,其行为已构成侮辱、诽谤,决定给予行政拘留 5 日的处罚。”
当天,李伟的委托律师收到了公安机关送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第一时间将结果告知了李伟。李伟在得知女子被行政拘留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表示,这只是维护自己权益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会考虑通过民事诉讼,进一步追究女子的民事侵权责任,要求她删除所有侵权视频,在相关平台公开道歉,并赔偿自己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她的行为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虽然现在她受到了行政处罚,但我希望通过民事诉讼,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更多人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李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五、事件反思:网络时代更需坚守法律底线
这起电动车剐蹭事件虽然看似普通,却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人在遇到冲突时,容易被情绪左右,采取过激行为;还有人利用网络平台,歪曲事实,侵犯他人权益,以为网络是 “法外之地”,可以随心所欲。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传播内容的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像涉事女子这样,为了发泄情绪,歪曲事实,拍摄并传播侮辱他人的视频,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自己也会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终得不偿失。
而李伟在事件中的应对方式,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面对冲突和挑衅时,保持冷静克制,不被对方的情绪裹挟,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既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也彰显了对法律的尊重和对规则的敬畏。正如网友所说:“在这个容易情绪化的时代,理智和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武器。”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7 日,涉事女子已经被执行行政拘留,她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侵权视频也已全部删除。李伟的律师正在准备相关的诉讼材料,计划在近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进一步追究女子的民事侵权责任。
苏州工业园区的那条非机动车道上,早高峰的车流依旧川流不息。阳光依旧明媚,梧桐树的叶子随风摇曳,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对于李伟和涉事女子来说,这段经历却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次深刻的教训,提醒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尊重他人,理性处理矛盾,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网络环境。
越来越多的网友在关注事件进展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在面对冲突和使用网络时的行为。有人表示,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学习李伟的冷静应对方式,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也有人说,会更加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起事件的影响还在持续,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不同侧面,也让更多人意识到,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理性沟通,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