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微醺的状态,清醒的人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22:17 1

摘要:最近“微醺”层出不穷,但能让人在忙碌生活中获得片刻治愈的却不多,不过却意外的发现了两位“微醺”的“大神”,都取得意外的关注,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闫妮,在《大湾区晚会》上那“根”发疯的香蕉,还有一位就是综艺《一饭封神》中的黎子安。

最近“微醺”层出不穷,但能让人在忙碌生活中获得片刻治愈的却不多,不过却意外的发现了两位“微醺”的“大神”,都取得意外的关注,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闫妮,在《大湾区晚会》上那“根”发疯的香蕉,还有一位就是综艺《一饭封神》中的黎子安。

而让我忍不住想一再回味的,忍不住动笔分享的,正是这位让我重新思考生活可能的主厨:David黎子安。

一、专业实力,无可争议

愿意分享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的身上,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差距”。

同样的年纪,同样的性格可能是我喜欢他的主要原因,都是到了已知天命的阶段,而且极恐社交,喜欢宅居,而且做事看似随意,实则寓意无限。

这位外表呆萌可爱,随时微醺的社恐宅男,却是加州伯克利艺术生出身,最后把热爱炼成了传奇。

他的餐厅Neighborhood连续八年入选“亚洲50最佳餐厅”。这是实力,也是资历。

节目中,不管多复杂的食材,在他手中都能焕发新生。

他让每一道菜都像在诉说一个故事,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二、他的松弛感,照见了我们的焦虑

在这个经济下行的时代,我们这代人背负着太多——上有老下有小,赚钱养家成了压在心头的重担。

正因为如此,看到黎子安在节目中的状态,才格外让人触动。

别人紧张竞技时,他哼着歌逛菜市场,随手挑选食材,随心创意发挥,可偏偏每道菜都成为食客追捧的佳作。这种“举重若轻”的境界,恰恰是我们这个被KPI和生计追赶的世代最渴望而不可得的。

他打趣道,自己是被“诓骗”去参加节目的,直至抵达现场方才知晓,一同前来的其他人皆担任评委之职,唯独他成了参赛选手。

正因如此,他所展现出的松弛感,是其他选手望尘莫及的。而最令我欣赏之处,便是他对竞争的淡然疏离,以及面对比赛时的从容不迫。

三、张弛有度的分寸把握

很多人动容的就是黎子安被淘汰时说的“不失礼”三个字。

不失礼,意味着一个人由内而外,对内多外高度一致的自我要求与对外呈现,从待人接物,到信守承诺,有礼有节,这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基本要素。

在淘汰赛的最后环节,两道看似“摆盘随性”,却始终“不失礼”的菜品惊艳亮相;那段“Let me go,Let me go”的可爱唱段;还有被淘汰后的真挚感言,无一不完美诠释了“不失礼”这三个字所蕴含的知行合一。此情此景,着实令人心生敬佩,为之动容。

我们收藏圈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大神”。谦虚低调,宽厚待人,从不倚老卖老,给他人相应的尊重,不评价别人的藏品,不炒作热门的话题,以喜爱为主,凭眼力为尊。以前讲课时我也经常讲述孔子为何“比德如玉”的道理,“君子”必备特质之一,就是“得体”,所阐释的内涵与“不失礼”基本一致。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数千年来以此自居。许多人常常将“礼”挂在嘴边,然而在收藏行业的日常交往中,在朋友圈的字迹图片间,真正能够讲究“礼”,在意并努力做到“不失礼”的人,又能有几何呢?别的不谈,仅收藏“玉器”人员而言,可能懂一点收藏,真正懂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道理的人又有多少?

古玩行业的老先生曾经教导过我:“不要歧视任何一位收藏爱好者,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记得给别人留一条生路。”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文化传播为主,不介入任何商业纷争和事端。

但是现实的收藏行业,许多人却深陷于相互较劲,甚至自我内耗的泥沼之中。有些人恰似好斗的公鸡,四处寻衅、无事生非。有人仰仗平台和网络,对他人嘲讽攻击,蓄意谩骂,那种对名利的追逐,对欲望的表现溢于言表,相较之下,黎子安那种大智若愚、大隐于世的超然与坦然,无疑是我们应当效仿的典范。

四、 从焦虑到从容,他走出了另一条路

更让我敬佩的是,黎子安并非一开始就如此从容。

他放弃了看似光鲜的专业道路,选择投身厨房。

这份勇气,在如今这个求稳怕变的环境里显得尤为珍贵。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拼命追赶,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事,然后把它做到极致。

这种生活态度,对于我们这些被各种责任捆绑的中年人来说,是一种温柔的启示。

同样,相对于利益纠缠的古玩行业,做好自己,坚守初心也是难得的一份责任,我们知道,古玩行业也有许多的“鉴定”大师,古玩专家,像黎子安大师一样没有被网络发现,而沉寂于街头巷尾,如同“扫地僧”一样的“大神”也是随处可见,我们更要有一颗谦卑和虚心的态度来面对。

五、他的出现,让我重新看见生活的可能

看着黎子安,我更坚定了那个藏在心底的梦想——等孩子独立了,责任轻了,一定要去云南租个小院,开一间温暖的美食作坊。

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回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我也喜欢美食,与其说是嘴馋,更不如说是喜欢一个人的创作,跟我现在的写作一样,不为了观众,只是记录下自己生活的片段。

经常被朋友拉到他们的会所展示“厨艺”,我喜爱黎大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创意无止境,我也喜欢根据自己吃过的美食进行其他食材的改变和创意,就是不墨守成规,随心随性。

由此也创作出很多美味,而且我的“醉蟹”很多人是交口称赞的,由此也衍生出很多例如“醉虾”等新的拿手好菜。

虽然不能跟大师水平相比,但是作为一个烹饪美食的发烧友,家里常备的就是黑鱼籽、黑松露和鹅肝等,随时都可以进厨房准备出一顿美味的“星”级佳肴。

每天清晨去集市挑选最新鲜的食材,根据心情和季节创作菜肴,邀请懂得的人一起品尝、交流。这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其实是对抗生活焦虑的最好方式。

黎子安让我明白:我们或许暂时无法逃离现实的重担,但永远可以保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那里有我们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有我们不被定义的灵魂。

六、不确定的时代,却可以拥有确定的目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黎子安给我们的不只是美食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我们都可以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出生命的质感。

将外界的喧嚣和纷争置之度外,专心深耕自己喜欢的领域,不争抢好胜,不虚伪表现,用实力说话,用能力征服。

微醺的状态下,却有着清醒的认知。

这样的David黎子安,不只是厨艺大师,是生活艺术家,更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和模板。

如果你也在现实中感到疲惫,不妨去看看《一饭封神》,或许你也能从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