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不到三分钟,那盆红神荷就被戴金链的大哥扫码拖走,大姐手里的绿萝瞬间不香了。
“28万买一株草?
疯了?
”——广州兰展那天,隔壁摊卖绿萝的大姐直接翻白眼。
可不到三分钟,那盆红神荷就被戴金链的大哥扫码拖走,大姐手里的绿萝瞬间不香了。
别急着吐槽人傻钱多,先把这株“草”拆开看:花是墨兰里唯一的红素,瓣型正儿八经荷瓣,阳光一打,红得自带滤镜;香味不是那种上头浓,是路过客厅突然“欸?
谁在泡花茶”的幽;更离谱的是,它只长侧芽,不爱结籽,野生血统基本断档——说人话:卖一棵少一棵。
去年中国兰协的报价单更扎心:2021年精品苗6万还能砍砍价,今年直接8万起跳,品相再好点,12万只是“友情价”。
数字听着像炒作?
行,看实验室:农科院把组培周期从4年压到18个月,苗子成活率飙到85%,按常理供得多价格该掉吧?
可现实是价照涨,说明买的人压根不图“养得活”,图的是“养得到”——原始老苗就那些,组培再多也替代不了“祖代”身份。
有人杠:“花几十万买盆草,不如买黄金。
”巧了,去年红神荷NFT图谱上线,1000份数字藏品3分钟抢空,转手就翻倍;黄金可没这速度。
再说国际评委也认:今年世界兰花大会,小红灯笼一样的红神荷把“特别栽培奖”第一次塞进中国墨兰口袋,外媒标题直接写“Chinese Red Queen”——为国争光这顶帽子,它算戴稳了。
云南那边想“造个平替”,折腾出“红神冠”“赤霞珠”,花色却像兑了水的红酒,香也差口气。
老兰友一句话毒舌:“复印的画再清楚,也比不过原作带笔毛。
”听着刻薄,理不糙:红素基因像调皮的猫,杂交一次就窜味,想复制?
难。
普通人咋凑热闹?
真别冲动,阳台党劝退:红神荷娇气在根,夏天空调风直吹都能烂尖,冬天低于10度就给你“脸色”看。
真想养,先交学费:买棵2年小苗,几千块练手,把“通风+浅植+见干见湿”八字背熟,死了不心疼,活了就当攒经验值。
毕竟,28万那盆是拿奖级别,咱先学会让它安稳开花,再谈收藏。
说穿了,红神荷暴涨背后就两条:稀缺+共识。
数量上不去,审美又在线,再加上“中国唯一”buff,价格天花板在哪没人知道。
唯一确定的是,下次兰展再遇见,可能得隔着玻璃听别人喊价了。
来源:木木生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