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CUADC)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航天工程大学智慧火箭俱乐部共选派3支队伍参赛。在“航天火箭发射与返回”(飞行挑战)和“机翼静载挑战”(工程验证)两个项目的角逐中,我校学员凭借出色表现,取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航天火箭发射与返回项目要求以固体发动机为动力的小型火箭,携带可控无动力固定翼飞行器至指定高度后分离,并实现火箭安全回收与飞行器精准着陆。在俱乐部教员悉心指导下,我校学员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全力投入箭体结构与开伞机构的设计工作。他们围绕核心技术要点反复研讨,历经多轮方案迭代优化、关键部件调试改进与全场景模拟训练,在不断打磨中攻克技术难点,为后续比赛筑牢了坚实基础。
正式比赛阶段,面对风力波动等突发情况,学员们始终保持沉着心态,结合前期训练积累的经验,创新提出应对方案,凭借高效的团队协作与精准的现场操作,圆满完成比赛项目并取得军警组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机翼静载挑战赛事中,选手需要根据给定的机翼重量,翼型、翼展参数与材料限制等设计要求,设计机翼结构并制作机翼模型,按任务要求完成机翼静力加载试验,以加载质量高取胜。团队成员基于软件受力分析及多次实物试验,不断优化结构设计,改进加载方式,控制加载节奏,力求机翼承弯能力达到极限。比赛过程中,学员们沉着应对、默契协作,成功斩获军警组一等奖。10月18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简称长八甲火箭)YF-75DB氢氧发动机顺利完成鉴定试车。此次试车严格按照四倍工作循环流程开展,自9月22日起,历经4次试车共9次点火,覆盖不同工况,全面验证了发动机在复杂条件下的工作性能、结构可靠性及各组件工作适应性。本次试车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型发动机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长八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对长八甲火箭进行了改进,其中就包括发动机的改进升级。传统发动机依赖火工品一般只能点火两次,而YF-75DB氢氧发动机采用先进的火炬点火方式,不仅省去火工品测试安装环节,有力提升了测发效率,缩短了测发周期,而且具备多次点火能力,可在主任务结束后,实现末级主动快速离轨,有效减少太空垃圾。该型发动机将于明年配套长八甲火箭,进一步提升火箭的市场竞争力。”
“为提升长八甲火箭的运载能力,型号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升级和优化,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火箭推迟发射的能力。”型号团队成员崔垒介绍。
系统简化是该型发动机的另一大亮点。如气路系统的优化,显著简化了测发操作流程,有效提升了测发效率。
此外,该型发动机还进行了多项减重设计,有效减轻了发动机的整体重量,进一步提升了火箭运载能力。
在该型发动机的研制和试车工作中,型号团队积极与兄弟单位团队深化沟通、精准对接、高效协同,为顺利完成试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型号团队将继续鼓足干劲,以敢为人先的闯劲探索创新,以同舟共济的韧劲凝聚团队智慧,为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来源:我们的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