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隐忍高手:高平陵的刀与五十年的忍,权谋高手的破局之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21:52 2

摘要:太和三年的祁山,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堆在案上,司马懿摸着衣料上的绣纹,笑得眼睛都眯了。帐外的将领气得拍桌子:“丞相这是羞辱咱们!不如跟蜀军决一死战!” 他却慢悠悠端起茶杯:“急什么?孔明身子弱,熬不过这个冬天。” 那年他五十六岁,已经在曹魏的权力场里熬了二十八

太和三年的祁山,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堆在案上,司马懿摸着衣料上的绣纹,笑得眼睛都眯了。帐外的将领气得拍桌子:“丞相这是羞辱咱们!不如跟蜀军决一死战!” 他却慢悠悠端起茶杯:“急什么?孔明身子弱,熬不过这个冬天。” 那年他五十六岁,已经在曹魏的权力场里熬了二十八年,从装病避曹操的青年,熬成了能跟诸葛亮打心理战的老将 —— 他早就懂,乱世里的胜负,从来不是靠刀快,是靠活得久、忍得住。

没人会想到,这个年轻时连曹操征召都敢装瘫痪的人,最后会把曹家的江山攥在手里。建安六年,二十三岁的司马懿躺在家里的床上,听着门外曹操派来的人脚步声来回转,故意把粥洒在衣襟上,连话都说不利索。他不是怕曹操,是怕太早站队。那时袁绍还没败,曹操只是兖州的一个军阀,他要等一个 “稳赢” 的局。后来曹操当了丞相,再一次征召,他知道不能再装了,才磨磨蹭蹭去许昌报到,一见面就喊 “明公神武,天下归心”,把曹操哄得眉开眼笑。这一忍,就是十二年,直到曹操去世,他都只是个 “文学掾”,没摸到实权的边。

司马懿的 “熬”,从来不是消极等待,是偷偷攒力气。曹丕跟曹植争储时,他表面上谁都不得罪,暗地里却给曹丕递消息、出主意 —— 曹植文采好,他就教曹丕 “多哭、多表孝心”;曹操考验两个儿子,他就帮曹丕把府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曹丕当上太子后,把他当成 “自己人”,可曹操临终前还是拉着曹丕的手说:“司马懿这小子有狼顾之相,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了。”

曹丕没敢杀,却也没给实权,只让他管管文书、算算粮草。司马懿不恼,每天把文书整理得整整齐齐,连个错字都没有,偶尔给曹丕提个 “薄赋轻徭” 的建议,既讨民心,又不抢风头。这一熬,又是七年,直到曹丕去世,他才跟曹真、陈群一起成了辅政大臣。

真正让司马懿站稳脚跟的,是诸葛亮。太和元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降,曹魏朝堂乱成一锅粥。曹叡急得直跺脚,司马懿站出来说:“臣愿往长安,破诸葛亮。” 他到了前线,不跟诸葛亮硬碰硬,只守不攻 —— 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不够,拖不起。街亭之战,他算准马谡会扎营在山上,派张郃断了蜀军的水源,一战就赢了。

后来诸葛亮几次北伐,他都用这招 “熬”,不管蜀军怎么挑衅,他就是不出战。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羞辱他,他收下不说,还派使者去蜀营问诸葛亮 “最近胃口好不好,睡得香不香”,气得诸葛亮旧病复发。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站在蜀军撤退的营地里,看着地上的营垒,说了句 “天下奇才也”,心里却松了口气 —— 最大的对手没了,他的机会,该来了。

曹爽的出现,成了司马懿夺权的 “催化剂”。曹叡去世前,把八岁的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仗着自己是宗室,一开始还跟司马懿客气,后来见曹芳年幼,就开始专权:把司马懿升为 “太傅”,明升暗降夺了兵权;把自己的兄弟都安插在禁军里;连曹芳的饮食起居,他都要管。司马懿没跟他争,反而主动告老回家,说自己 “老了,走不动路了”。

曹爽派人去探他,看见他坐在轮椅上,连喝粥都漏得满衣襟都是,说话颠三倒四,还问 “现在是哪个皇帝在位”。探消息的人回去跟曹爽说:“司马懿快不行了,不足为惧。” 曹爽信了,开始放心大胆地享乐,连去高平陵祭祖,都把自己的兄弟、亲信全带走了 —— 他忘了,司马懿这只老狐狸,从来不会真的 “不行”。

正始十年正月初六,高平陵的风刮得正紧。曹爽带着曹芳在陵前祭拜,司马懿突然从轮椅上站起来,披甲带剑,带着三千死士控制了洛阳城。他先去永宁宫见郭太后,逼着太后下旨,说曹爽 “谋反”;再派人去高平陵劝曹爽 “只要交出兵权,就保你全家平安”。

曹爽的手下桓范劝他 “带着皇帝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可曹爽看着身边的娇妻美妾,犹豫了 —— 他这辈子没吃过苦,哪敢跟司马懿拼命?最后他把剑扔在地上,说 “我还能当富家翁”,就跟着使者回了洛阳。

可司马懿从来不是心慈手软的人。曹爽一回到洛阳,就被软禁在府里,没过多久,司马懿就罗织了 “谋反” 的罪名,把曹爽的兄弟、亲信全杀了,连三岁的孩子都没放过。洛阳城的血,染红了正月的雪,司马懿站在城楼上,看着底下的尸体,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熬了五十年,从装病的青年熬成了满头白发的太傅,早就把 “仁慈” 这两个字从字典里抠掉了。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权力,彻底落到了司马懿手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着掌权,到孙子司马炎时,干脆废了曹奂,建立了西晋 —— 司马懿这辈子没当皇帝,却成了西晋的 “开国之祖”。

有人说,司马懿是 “窃国贼”,靠阴谋诡计夺了曹家的江山;也有人说,他是 “乱世枭雄”,在曹魏后期宗室无能、朝纲混乱的时候,站出来稳定了局面。可不管怎么说,司马懿的成功,从来不是靠运气,是靠 “忍” 和 “谋”—— 他忍过了曹操的猜忌,忍过了曹丕的打压,忍过了曹爽的专权,也熬过了诸葛亮这个最大的对手;他的谋,不是靠小聪明,是靠看透人性、看透时局 —— 他知道曹爽贪生怕死,知道郭太后对曹爽不满,知道那些老部下还念着他的旧情。

可司马懿的权谋,也埋下了祸根。他靠政变夺权,给司马家的后代开了个坏头 —— 后来司马师废曹芳,司马昭杀曹髦,都是学的他;西晋建立后,八王之乱、永嘉之祸,说到底,都是司马家内部为了权力互相残杀,这跟司马懿当年的 “狠”,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他以为靠权谋能守住江山,却忘了,靠阴谋得来的权力,终会被更大的阴谋推翻。

嘉平三年八月,七十三岁的司马懿躺在病床上,看着床边的司马师、司马昭,断断续续地说:“守住权力…… 别学曹爽……” 话没说完,就咽了气。他这辈子,赢了曹操,赢了诸葛亮,赢了曹爽,赢了整个曹魏,可最后,还是输给了时间,输给了自己埋下的隐患。

现在再看司马懿,总觉得他像一只冬天的蛇 —— 平时缩在洞里,看着不动,其实在偷偷观察,等机会来了,就一口咬中要害。可蛇再厉害,也躲不过冬天的寒冷,就像司马懿再能忍,也躲不过权力的反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乱世里的权谋,能帮你赢一时,却不能帮你赢一世;靠忍和狠得来的权力,终会成为绑在自己身上的枷锁。

高平陵的雪早就化了,洛阳城的血也早就干了,可司马懿的故事,还在被人反复说起。有人学他的忍,有人学他的谋,却很少有人记得,他临终前的那句话里,藏着多少不安 —— 毕竟,靠偷来的江山,哪有那么容易守住呢?

来源:十洪都烟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