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6岁女孩因贫辍学当保姆,谁料,60岁男子不忍心去见了她一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8 21:07 2

摘要:湖南16岁女孩因贫困被迫辍学当保姆,谁料,60岁男子不忍心去见了她一面,哪知,竟然为了女孩花了10万多,养老金都没了!

湖南16岁女孩因贫困被迫辍学当保姆,谁料,60岁男子不忍心去见了她一面,哪知,竟然为了女孩花了10万多,养老金都没了!

第一章 湘西深山的辍学通知

2018 年的湖南湘西,秋雨把连绵的青山浇得湿漉漉的。我叫李梅,那年刚满 16 岁,坐在自家土坯房的门槛上,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辍学申请表,指尖把纸边磨得起了毛。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淌,在地面砸出一个个小水窝,像极了我心里的泪。

我们家住在湘西州龙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村子藏在群山深处,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通向山外。爹在我 10 岁那年去山上砍树,被倒下的松树砸中,没来得及送到县城医院就走了。娘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关节肿得像胡萝卜,连筷子都握不稳,更别说干农活。家里还有个 8 岁的弟弟李明,在读小学二年级,是娘唯一的精神寄托。

我原本在乡中学读高一,成绩排在班级前五,班主任王老师总说:“李梅,你是块读书的料,将来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可现实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家里的三亩梯田,全靠邻居张大爷帮忙打理,收的稻谷勉强够一家人糊口。娘的药费、弟弟的学费、家里的油盐酱醋,每一笔开销都像一座小山,压得我直不起腰。

那天,乡民政办的人来村里走访,给了我们家五百块钱救济金,可这点钱,连娘一个月的药费都不够。娘坐在床上,抹着眼泪说:“梅梅,娘对不起你,娘实在供不起你读书了,你就…… 就辍学吧,去城里找份活干,挣点钱,帮衬家里。”

我咬着牙,强忍着眼泪,点了点头。我知道,娘也是没办法,我要是继续读书,弟弟可能就得辍学,娘的病也没钱治。第二天,我去学校交了辍学申请表,王老师看着我,叹了口气,眼眶红了:“李梅,你再想想,我可以帮你申请助学金,说不定……”

“不用了,王老师,” 我打断她,声音沙哑,“家里的情况,我清楚,我必须去挣钱。”

离开学校的那天,天放晴了,阳光照在山路上,可我心里却一片灰暗。我背着一个破旧的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一本语文课本,那是我最喜欢的书。弟弟李明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姐,你别走,我不上学了,让你去读书。”

我蹲下来,摸了摸弟弟的头,笑着说:“傻弟弟,姐去城里挣钱,供你上学,等你考上大学,姐就享福了。”

娘拄着拐杖,送我到村口,眼里含着泪:“梅梅,到了城里,要照顾好自己,别受委屈,要是实在不行,就回来。”

“知道了,娘。” 我转过身,不敢再看娘的眼睛,大步流星地向山外走去。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砸在布满石子的土路上,瞬间就被晒干了。

第二章 长沙城里的保姆生涯

坐了四个小时的大巴车,我终于来到了长沙。这座城市比我想象中还要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来来往往,穿着时髦的衣服,说着我不太听得懂的长沙话。我站在车站广场上,手里攥着娘托人给我写的地址,心里既紧张又茫然。

地址上的雇主家在一个老旧小区里,六楼,没有电梯。我背着布包,爬得气喘吁吁,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敲开房门,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开了门,她穿着睡衣,脸上带着不耐烦:“你就是李梅?”

“是的,阿姨。” 我小声说。

“进来吧,” 女人转身走进屋里,“我姓张,你叫我张阿姨就行。我们家需要一个保姆,负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我瘫痪在床的老伴,一个月工资两千五,包吃包住,干得好,年底有奖金。”

我点了点头:“谢谢张阿姨。”

张阿姨的老伴躺在床上,神志不清,需要人喂饭、擦身、换尿布。家里的房子不大,两室一厅,家具都很旧了。张阿姨给我安排了一个小阳台,上面放着一张折叠床,就是我的住处。

第二天,我就开始干活了。早上五点起床,先给张大爷擦身、换尿布,然后做早饭,接着打扫卫生、洗衣服,中午给张大爷喂饭,下午收拾厨房、择菜,晚上还要给张大爷按摩、喂药。张阿姨对我很苛刻,稍有不如意就会骂我:“你怎么这么笨?地都扫不干净!”“饭做这么咸,想咸死我们啊?”“给老张擦身轻点,别弄疼他!”

我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晚上躺在折叠床上,浑身酸痛,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念娘,想念弟弟,想念学校的课堂,想念王老师讲的课文。有时候,我会拿出藏在枕头下的语文课本,借着窗外的灯光,偷偷地看,眼泪掉在书页上,把字迹都晕开了。

有一次,我给张大爷喂饭,不小心把粥洒在了他的衣服上。张阿姨看到了,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连喂个饭都不会!我花钱雇你,是让你干活的,不是让你添乱的!”

我低着头,不停地道歉:“对不起,张阿姨,我不是故意的。”

“对不起有什么用?” 张阿姨拿起鸡毛掸子,就要打我。我吓得往后退,眼泪掉了下来。

就在这时,张大爷突然咳嗽了一声,张阿姨连忙放下鸡毛掸子,去照顾张大爷。我看着张大爷躺在床上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张阿姨也不容易,照顾瘫痪的老伴,压力很大,可她也不能这么对我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慢慢习惯了保姆的生活。我学会了怎么做长沙菜,学会了怎么更好地照顾张大爷,张阿姨对我的态度也缓和了一些。每个月发工资,我都会寄两千块钱回家,只留五百块钱给自己,用来买生活用品和偶尔给娘和弟弟打电话。

每次打电话,娘都会问我:“梅梅,在城里还好吗?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我很好,娘,你放心,” 我总是笑着说,“我挣了钱,你要好好吃药,让弟弟好好读书。”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城里过得有多难。我想念读书的日子,想念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打闹的时光。有时候,我会在傍晚的时候,偷偷跑到附近的中学门口,看着学生们背着书包,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眼里满是羡慕。

第三章 60 岁老人的偶然听闻

王建国第一次听说李梅的事,是在小区的棋牌室里。那天,他和老朋友们下棋,张阿姨的邻居刘大妈也在,聊起家里的保姆,刘大妈叹了口气说:“张姐家的那个小保姆,真是可怜,才 16 岁,从湘西农村来的,因为家里穷,辍学来当保姆,每天干得累死累活,还总被张姐骂。”

王建国今年 60 岁,是长沙一家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每月退休金四千五。他老伴在五年前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在深圳工作,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他一个人住在小区的另一栋楼里,日子过得清淡又孤单。

听到刘大妈的话,王建国心里咯噔一下。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穷,要不是遇到好心人的资助,他也读不完书,更别说进工厂当工人了。16 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却要出来当保姆,伺候人,实在太可怜了。

“那个小保姆,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王建国忍不住问。

“叫李梅,16 岁,长得瘦瘦小小的,看着就惹人疼。” 刘大妈说,“听说她成绩很好,是被迫辍学的,家里有重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

王建国沉默了。他想起自己的孙子,今年也 16 岁,在重点中学读书,衣食无忧,每天还有专车接送,和李梅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从那以后,王建国心里就一直惦记着李梅。他经常在小区里遇到李梅,看到她提着菜篮子,或者推着轮椅上的张大爷散步,小小的身影,却干着和年龄不符的重活。他想和她说话,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有一次,王建国在菜市场遇到李梅,她正在买最便宜的青菜,还和摊主讨价还价,想多要一点。王建国走过去,拿起一把排骨,对摊主说:“老板,这排骨我要了,给她也称两斤。”

李梅愣住了,看着王建国,眼里满是惊讶:“爷爷,不用了,我不需要。”

“拿着吧,” 王建国笑着说,“你每天干那么多活,需要补充营养。”

摊主称了两斤排骨,递给李梅。李梅接过排骨,脸红了:“爷爷,谢谢你,多少钱?我给你。”

“不用给钱,” 王建国摆了摆手,“一点心意,你拿着吧。”

李梅看着王建国,心里暖暖的,说了声 “谢谢爷爷”,就匆匆离开了。

回到家,张阿姨看到李梅手里的排骨,惊讶地问:“你买排骨干什么?谁给你钱买的?”

“是小区里的王爷爷,他给我买的。” 李梅说。

“王建国?” 张阿姨皱起了眉头,“他怎么会给你买排骨?你别跟他走太近,小心他对你不怀好意。”

李梅愣住了,她觉得王爷爷是个好人,不像张阿姨说的那样。可她不敢反驳张阿姨,只能默默地把排骨放进冰箱。

第四章 深山里的探访与震撼

王建国越来越惦记李梅,他想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到底有多困难,想帮帮她。他通过刘大妈,问到了李梅家的地址,决定亲自去湘西山区看看。

周末,王建国坐了四个小时的大巴车,又转了一个小时的三轮车,终于来到了李梅的村子。村子藏在群山深处,土坯房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梯田旁边,一条小溪从村子中间流过,溪水清澈见底。

按照村民的指引,王建国找到了李梅的家。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院墙是用黄土夯的,已经塌了一半,门口堆着一堆柴火,院子里晾着几件打补丁的衣服。

王建国推开门,走进院子,看到一个女人拄着拐杖,坐在门口的板凳上,正在择菜。女人的手指关节肿得厉害,看起来很痛苦。她就是李梅的娘,刘桂兰。

“你是谁?找谁?” 刘桂兰看到王建国,眼里满是警惕。

“阿姨,你好,我是李梅的朋友,从长沙来的,来看望你和孩子。” 王建国笑着说。

刘桂兰愣住了,她没想到李梅在长沙还有朋友。她连忙站起来,想让王建国进屋:“快进屋坐,快进屋坐。”

王建国走进屋里,屋里很暗,光线很差,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几把板凳,墙角堆着一些杂物。床上躺着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书,是李梅的弟弟,李明。

“娘,是谁啊?” 李明抬起头,看着王建国。

“是你姐的朋友,从长沙来的。” 刘桂兰说。

王建国看着屋里的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没想到,李梅的家竟然这么穷,比他想象中还要困难。

刘桂兰给王建国倒了一杯热水,然后坐下来,和他聊起了李梅的事。她哭着说:“梅梅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就懂事,爹走得早,我又有病,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她身上。她本来成绩很好,可我实在供不起她读书,只能让她辍学去城里当保姆。我对不起她,对不起她啊。”

李明也说:“姐姐很疼我,她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舍不得吃。她最喜欢读书,每次打电话,都让我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替她实现梦想。”

王建国看着刘桂兰和李明,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穷,可比李梅家好多了。他决定,一定要帮李梅,让她重返校园,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建国从口袋里摸出五千块钱,递给刘桂兰:“阿姨,这钱你拿着,给你买药,给李明交学费,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

刘桂兰愣住了,不敢接钱:“不行,大爷,我们不能要你的钱,你赚钱也不容易。”

“拿着吧,” 王建国把钱塞进刘桂兰手里,“我是真心想帮你们,李梅是个好孩子,不能让她一辈子当保姆,她应该去读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桂兰的眼泪掉了下来,紧紧攥着钱,对王建国鞠了一躬:“大爷,谢谢你,谢谢你的大恩大德,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你。”

王建国笑着说:“不用谢,只要李梅能好好读书,比什么都强。”

临走的时候,王建国对刘桂兰说:“阿姨,我会想办法让李梅重返校园的,你放心。”

刘桂兰点了点头,眼里充满了感激和期待。

第五章 重返校园的艰难抉择

王建国从湘西回来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李梅重返校园的事。他咨询了长沙市的几所中学,得知像李梅这样的情况,可以办理转学手续,重返校园,但需要缴纳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一年下来大概需要一万多块钱。

王建国找到了张阿姨,想让她放李梅走,让她重返校园。张阿姨听了,皱起了眉头:“王建国,你是不是疯了?李梅走了,我找谁照顾老张?再说,她家里那么穷,就算重返校园,也读不起书。”

“学费和生活费我来出,” 王建国说,“我会负责李梅的一切费用,你只需要放她走就行。”

张阿姨愣住了,她没想到王建国会这么做:“你为什么要帮她?你们非亲非故的,你是不是对她有什么企图?”

“我没有任何企图,” 王建国生气地说,“我只是觉得,一个 16 岁的孩子,不该一辈子当保姆,她应该有更好的未来。我小时候家里穷,要是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也走不到今天。我现在有能力了,想帮她一把,不行吗?”

张阿姨沉默了。她知道王建国是个好人,可她也确实需要人照顾张大爷。

“这样吧,” 王建国说,“我帮你找一个新的保姆,等新保姆来了,李梅再走,这样你也不会受影响。”

张阿姨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好吧,不过你得尽快找到新保姆。”

王建国高兴地说:“谢谢你,我一定会尽快找到的。”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国到处打听,终于通过一个朋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保姆。新保姆来了之后,王建国就把李梅叫到了自己家。

“梅梅,” 王建国看着李梅,笑着说,“我已经和张阿姨说好了,你可以走了,我想让你重返校园,继续读书。”

李梅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爷爷,你说什么?我可以重返校园了?”

“是的,” 王建国点了点头,“我已经咨询了几所中学,你可以转学过来,继续读高一,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我都帮你出。”

李梅的眼泪掉了下来,激动地说:“爷爷,谢谢你,谢谢你!我做梦都想重返校园,可我…… 我担心家里。”

“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会帮你解决,” 王建国说,“我会给你娘寄药费,给你弟弟寄学费,让他们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梅看着王建国,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她不能错过。

“好,爷爷,我听你的,我重返校园!” 李梅坚定地说。

王建国笑着说:“这就对了,明天我带你去学校办理转学手续。”

第二天,王建国带着李梅,来到了长沙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学校的校长听了李梅的情况和王建国的想法后,很感动,同意接收李梅,并减免了一部分学费。

办理完转学手续,李梅拿着崭新的课本,心里既激动又忐忑。她知道,重返校园不容易,她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王建国的期望。

第六章 十万养老金的无私付出

李梅重返校园后,王建国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照顾着她的生活和学习。他给李梅租了一间离学校不远的房子,每月租金一千五百块;给她买了新的衣服、鞋子和学习用品;每天都会给她做饭,或者给她钱让她在学校食堂吃;周末的时候,还会让她来自己家,给她改善伙食。

李梅的学习成绩很好,很快就跟上了班级的进度。她很懂事,知道王建国的钱来之不易,总是省吃俭用,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可没想到,麻烦很快就来了。李梅的娘刘桂兰的病情加重了,需要住院治疗,手术费要三万多块钱。刘桂兰给李梅打电话,哭着说:“梅梅,娘对不起你,娘实在没办法了,才给你打电话的。”

李梅听了,心里很着急,她想请假回家,可又担心耽误学习。王建国知道后,连忙说:“梅梅,别担心,我给你娘寄钱过去,你安心读书,我会处理好的。”

王建国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三万块钱,给刘桂兰寄了过去。刘桂兰的手术很成功,身体慢慢恢复了。

可没过多久,李梅的弟弟李明在学校里不小心摔断了腿,需要住院治疗,医药费又要两万多块钱。王建国又拿出两万块钱,给李明交了医药费。

李梅知道后,心里很过意不去,她对王建国说:“爷爷,谢谢你,你已经帮了我们家很多了,这次的钱,我以后一定会还给你的。”

“傻孩子,” 王建国笑着说,“不用还,你好好读书,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你娘和弟弟都是你的亲人,我帮他们,就是帮你。”

除了李梅娘和弟弟的医药费,王建国还要支付李梅的学费、生活费、房租,还有家里的日常开销。他的退休金每月四千五,根本不够用,只能动用自己的积蓄。

王建国的积蓄,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还有老伴留下的抚恤金,一共十五万多块钱,是他的养老钱。可为了李梅,他毫不犹豫地花了出去。

不到两年的时间,王建国就为李梅花了十万多块钱,自己的积蓄所剩无几,连养老金都快花光了。他的儿子知道后,很生气,给他打电话:“爸,你是不是疯了?你把养老钱都花在一个外人身上,你以后怎么办?”

“她不是外人,” 王建国说,“她是个可怜的孩子,我帮她,是应该的。我以后的养老问题,不用你担心,我自己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你的积蓄都快花光了,退休金也没多少,你以后生病了怎么办?” 儿子的声音很激动。

“我身体很好,不会生病的,” 王建国说,“就算生病了,我也有医保,不用你担心。”

儿子知道父亲的脾气,说不通,只能挂了电话。

李梅知道王建国花光了积蓄,心里很愧疚,她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三名。她想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好好孝敬王建国,回报他的恩情。

第七章 邻里的议论与老人的坚持

王建国为李梅花光积蓄的事,很快就在小区里传开了。邻居们议论纷纷,有人说王建国是个好人,无私奉献;有人说王建国是个傻子,把养老钱都花在一个外人身上;还有人说王建国对李梅有企图,不然不会这么帮她。

“王建国真是疯了,自己的养老钱都给一个陌生女孩花了,以后老了怎么办?”

“我看他对那个女孩没安好心,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帮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肯定没好事。”

“是啊,那个女孩也是,年纪轻轻的,不好好干活,反而让一个老人养着,真是不害臊。”

这些话传到了王建国的耳朵里,他心里很生气,可他并不在意。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不需要别人理解。

李梅也听到了这些议论,心里很委屈,她想解释,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王建国安慰她说:“梅梅,别在意别人的议论,我们做自己的事,问心无愧就行。”

“爷爷,都是我不好,连累你了。” 李梅的眼泪掉了下来。

“傻孩子,” 王建国说,“别这么说,我帮你,是我心甘情愿的,和你没关系。你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我最好的证明。”

在王建国的安慰下,李梅慢慢放下了心里的包袱,更加努力地学习。她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让那些议论她的人闭嘴,才能回报王建国的恩情。

王建国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节俭。他以前每天都会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蔬菜和肉,现在却只买最便宜的青菜;他以前每个月都会去理发店理发,现在却自己用剪刀剪;他以前喜欢和老朋友们下棋、聊天,现在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打零工,想多挣点钱,补贴李梅的生活费。

有一次,王建国在小区里的超市打零工,搬货物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腰。李梅知道后,很着急,连忙请假来看他,给他买药、做饭、按摩。

“爷爷,你以后别再打零工了,太辛苦了,” 李梅说,“我的生活费可以省一点,不用你这么辛苦。”

“没事,” 王建国笑着说,“我身体很好,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我多挣点钱,你就能过得好一点,就能安心读书。”

李梅看着王建国,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愧疚。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好好孝敬王建国,让他过上幸福的晚年。

第八章 高考的捷报与回报的承诺

2021 年,李梅参加了高考。高考前,王建国给她买了很多营养品,鼓励她说:“梅梅,别紧张,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不管考得怎么样,爷爷都为你骄傲。”

李梅点了点头,心里很感动。她知道,王建国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她一定不能让他失望。

高考结束后,李梅每天都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成绩。王建国安慰她说:“别着急,不管成绩怎么样,你都是最棒的。”

七月下旬,高考成绩出来了。李梅考了 628 分,超过了一本线五十分,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是她最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梅拿着成绩单,激动地跑到王建国家里,哭着说:“爷爷,我考上了!我考上大学了!”

王建国看着成绩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泪也掉了下来:“好,好,太好了!梅梅,你真棒!爷爷就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小区里的邻居们知道后,都对王建国和李梅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说闲话了。有人说:“王建国真是个好人,没有他,李梅也考不上大学。”

“李梅也是个争气的孩子,没有辜负王建国的期望。”

“是啊,这真是一件好事,好人有好报。”

李梅的娘和弟弟也来了长沙,给王建国送来了很多乡下的土特产,感谢他对李梅的帮助。刘桂兰拉着王建国的手,哭着说:“大爷,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梅梅的照顾,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不用谢,” 王建国笑着说,“梅梅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能考上大学,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开学前,李梅给王建国写了一封信,信里说:“爷爷,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和照顾。没有你,我不可能重返校园,更不可能考上大学。你为我花光了积蓄,牺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在大学里一定会好好努力,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好好孝敬你,让你过上幸福的晚年。”

王建国看着信,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李梅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开学那天,王建国送李梅去大学报到。看着李梅走进大学校园的背影,王建国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和骄傲。他知道,李梅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她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九章 大学时光与养老的担忧

李梅上大学后,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挣一些生活费,减轻王建国的负担。

她经常给王建国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周末的时候,还会回来看他,给他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王建国的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有了一个亲孙女。

可王建国的养老问题,还是让李梅很担心。王建国的积蓄已经花光了,每月的退休金只有四千五,除去自己的生活费和给李梅的补贴,所剩无几。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生病,可他总是瞒着李梅,不想让她担心。

有一次,王建国感冒了,咳嗽得很厉害,躺在床上起不来。李梅周末回来,看到他病成这样,心里很着急,连忙带他去医院看病。

“爷爷,你怎么不告诉我你生病了?” 李梅的声音带着哭腔。

“没事,小感冒,不用告诉你,免得耽误你学习。” 王建国笑着说。

“怎么会没事?你都病成这样了。” 李梅说,“以后你生病了,一定要告诉我,我陪你去医院。”

从那以后,李梅更加关注王建国的身体,每个周末都会回来看看他,给他买一些营养品,陪他去公园散步。

王建国的儿子也偶尔会回来看他,看到李梅对王建国这么好,心里的气也消了一些。他对王建国说:“爸,以后你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别总麻烦李梅。”

“我知道,” 王建国说,“梅梅是个好孩子,她对我很好。”

李梅知道,王建国的儿子对自己还是有意见,可她并不在意。她只想好好孝敬王建国,回报他的恩情。

大学四年,李梅努力学习,顺利毕业了。她考上了省城的一家出版社,成为了一名编辑,月薪八千块。

上班后,李梅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建国接到自己身边,和自己一起住。她给王建国买了新的衣服和生活用品,每天给他做可口的饭菜,周末带他去旅游、去看电影。

王建国的心里很幸福,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李梅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爷爷。

第十章 迟到的亲情与幸福的晚年

李梅参加工作后,不仅好好孝敬王建国,还经常给家里寄钱,让娘和弟弟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李明也很争气,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成绩很好,他经常给李梅和王建国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王建国的儿子看到李梅对王建国这么好,也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他经常带着家人来看王建国,和李梅一起,陪王建国吃饭、聊天、旅游。

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吃饭,王建国的儿子举起酒杯,对王建国和李梅说:“爸,李梅,对不起,以前是我误会你们了。李梅,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爸的照顾,你真是个好孩子。”

李梅笑着说:“不用谢,叔叔,爷爷对我有恩,我照顾他是应该的。”

王建国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很欣慰。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帮助了李梅。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建国的身体越来越好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他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打太极,和老朋友们聊天;上午在家看看书、写写毛笔字;下午陪李梅去超市买菜,或者在家看电视。

李梅也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晋升为编辑部主任,薪资也涨了很多。她还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和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事相爱了。

结婚那天,李梅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王建国的胳膊,走进了婚礼现场。王建国的眼里含着泪,笑着说:“梅梅,祝你幸福。”

“谢谢爷爷,” 李梅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你永远是我最亲的爷爷。”

婚礼结束后,李梅和丈夫商量,想给王建国办一个隆重的七十岁生日宴。王建国笑着说:“不用那么麻烦,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就行。”

生日那天,李梅的娘、弟弟,王建国的儿子一家,还有很多亲朋好友都来了。大家一起给王建国祝寿,祝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王建国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李梅的情景,那个瘦瘦小小的女孩,眼里充满了无助和迷茫。而现在,她已经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编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

他知道,自己花光十万养老金,帮助李梅,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他不仅帮助了一个贫困女孩实现了梦想,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亲情,拥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王建国的脸上,温暖而柔和。他知道,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

第十一章 大山里的回响(新增章节)

李梅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决定带着丈夫和王建国一起回湘西老家过年。这是王建国第一次在湘西过年,也是李梅工作后第一次带着亲人回家,娘和弟弟早就盼着他们了。

坐了四个小时的大巴车,又转了一个小时的山路,他们终于回到了村子。村子里张灯结彩,充满了过年的气氛。娘站在村口,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们,笑着迎了上来:“梅梅,你们可回来了!”

“娘,我们回来了!” 李梅跑过去,抱住娘,眼里满是喜悦。

王建国看着村里的变化,心里很感慨。几年前,这里还是破旧的土坯房,泥泞的土路;现在,很多人家都盖起了砖瓦房,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村里还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

“这都是托你的福,” 娘笑着对王建国说,“你帮梅梅考上大学,梅梅有了出息,给村里捐了钱,修了路,建了文化广场,大家都很感谢你。”

王建国愣住了:“我没捐钱啊。”

“是梅梅捐的,” 娘说,“梅梅说,没有你,就没有她的今天,她要回报家乡,回报你对她的恩情。”

李梅笑着说:“爷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想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有学上,有书读,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因为贫困而辍学。”

王建国看着李梅,心里很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善意,已经传递给了李梅,而李梅,又把这份善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过年期间,村里的人都来看望王建国和李梅,给他们送来了很多乡下的土特产,感谢他们为村里做的贡献。王建国和李梅陪着大家聊天、吃饭、打牌,日子过得很热闹。

有一天,李梅带着王建国和丈夫,去了乡中学。王老师看到李梅,很高兴:“李梅,你回来了!你真是个好孩子,给学校捐了这么多图书和电脑,孩子们都很感谢你。”

“王老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梅说,“要不是你当年鼓励我,我也不会有今天。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建国看着教室里崭新的图书和电脑,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里很感动。他知道,自己花光十万养老金,不仅改变了李梅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山里孩子的命运。

第十二章 岁月的馈赠(新增章节)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王建国已经七十五岁了。他的身体很硬朗,每天都能坚持去公园打太极,还能帮李梅带孩子。李梅和丈夫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叫王念梅,寓意着永远想念王建国。

王念梅很喜欢王建国,每天都缠着他,让他讲故事、陪她玩。王建国也很喜欢这个重孙女,把她当成自己的宝贝,每天都给她买好吃的、好玩的。

李梅的弟弟李明也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医学专业。他说,他要成为一名医生,将来回家乡,给乡亲们看病,回报家乡对他的养育之恩。

王建国的儿子也退休了,经常带着家人来看他,一家人其乐融融。他总是对王建国说:“爸,当年是我错了,谢谢你坚持帮助李梅,不然,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幸福的家庭。”

王建国笑着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才好。”

有一天,李梅带着王建国去医院体检,医生说:“王大爷,你的身体很好,比很多年轻人都健康。”

王建国笑着说:“这都是梅梅的功劳,她把我照顾得很好。”

李梅看着王建国,眼里满是幸福:“爷爷,能照顾你,是我的福气。”

夕阳下,李梅牵着王建国的手,王念梅蹦蹦跳跳地走在他们身边,一家三口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王建国知道,自己这辈子,虽然花光了养老金,却收获了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 亲情、爱情和幸福。他的善意,不仅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岁月流转,善意永存。王建国的故事,像一粒种子,在湘西的深山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传递着温暖和希望。它告诉我们,一个小小的善举,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可能会影响更多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痴迷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