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7日,云南省首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云南商务职业学院举行。论坛以“融汇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由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共同主办,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承办,全省60余家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聚焦产教融合、技术变
10月17日,云南省首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云南商务职业学院举行。论坛以“融汇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由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共同主办,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承办,全省60余家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聚焦产教融合、技术变革、校企协同等关键议题交流观点、共谋发展。
聚焦使命,共谋高质量发展
学校理事长聂晓静代表卓雅教育集团和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聂晓静表示,卓雅教育集团接手举办学校三年以来,始终坚持“规范、稳定、高质量”办学,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引入校企合作资源,不断提升云商办学品质,带领云商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面向未来,云商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对接云南产业发展,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云南产业经济升级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邹平在致辞中系统分析了云南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在肯定体系建设、规模扩大与服务能力提升等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当前存在的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应对技术变革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邹平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仰望星空”,汲取前沿理念,突破认知局限;二是“脚踏实地”,通过优化专业、深化融合、建强师资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起而行之”,推动论坛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他呼吁全省职教同仁加强协作,消除公办和民办的身份隔阂,经验互鉴、优势互补,共同形成推动云南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强大合力,走出一条契合云南实际、彰显地方特色的职教发展新路。
专家视角,探索改革发展路径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开发区协会人力资源服务与产教融合专委会主任孙兴洋教授以“需求导向 共赢共享 互塑共生——职业院校与区域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深不下去、融不起来”的深层症结,提出以治理优化与内涵提升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他强调,职业院校应积极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着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俞仲文研究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他指出,AI技术并非职教的“对手”,而是“伙伴”,院校应主动迎接技术变革,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云南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变革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借鉴。
本土实践,展现云岭职教特色
在“云南实践与本土创新”专题环节,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伟教授以国企办学历程为例,分享了学校从“厂办校”向现代化高职院校转型的实践经验。他指出,依托行业、服务本体是国企院校的突出优势,民办高职可借鉴其“校企一体,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办学模式和市场化的办学优势,破解定位模糊、产教融合不深等现实难题。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文亮教授则介绍了学校“商务底色,数智赋能”的育人模式。通过构建覆盖8845家企业的合作数据库,推进课证融通与订单培养,学校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打造出具有云南特色的“商务仓”职教品牌,展现出民办院校“守正创新”的实践活力。
圆桌对话,凝聚融合发展共识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院校、企业、学会的六位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应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促进校企资源无缝对接;构建“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机制,破解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难题;立足云南区域实际,以机制创新推动校企协同,构建多元共生、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生态。现场讨论热烈,观点交融,为推进云南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路径。
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本次活动通过“谋篇—布局—协同—实践”的全景式探讨,为云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携手推进云南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