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知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表象),看山不是山(解构),看山还是山(重构)
更多深度好文:认知专栏付费文章
破局四法:换位、造势、夺权、翻桌
阶层跃迁的非常规路径:向上寄生、认知收割、资源掠夺、规则套利
当前社会阶层全景分析:你在第几阶层?(此文无价)
天机不可泄露:当前社会的阶层攀登路径,只剩这么几个了权力垄断时代的生存法则(既得利益集团不敢说的秘密)
阶层跃迁的新机会已经出现,你千万不要再错过了!(改命干货)
社会规则核心是分配:上层按权分配,中层按资分配,下层按劳分配
真正能发大财、做大官、有大成就的人,终生在打造这四个系统(收藏)
认知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表象),看山不是山(解构),看山还是山(重构)
不同阶层的沟通法则:和底层人,用情绪说话;和中层人,用逻辑说话;和上层人,用利益说话
一个粉丝问我,说自己的孩子很不懂事,不懂自己的不容易,想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多体谅一下父母?
我听了这个问题,感觉很复杂。我告诉她:
不要想着让孩子体谅父母,那些从小就会体谅父母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体验,大概率都不会太好,甚至可能就是个悲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孩子的最多的夸奖,就是“听话”、“懂事”、“有出息”。太多人把孩子早早“懂事”,当成一种值得赞美的优秀品德。
父母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听话懂事、能体谅父母的“好孩子”。
但是呢,那些从小学会体谅父母的乖孩子,在人生的深层结构里,已经埋下了沉重的代价。
他们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他从小就被父母偷走了一部分人生,一部分独自我。
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体谅自己?
因为父母觉得自己的很苦:工作很辛苦,命运很悲苦、经济上很穷苦。
所以他们希望孩子早点懂事,能体谅自己,为自己分担一部分苦。
但问题是,父母的苦,不是孩子造成的,孩子没有责任承担。
父母无论是事业失败、经济拮据、婚姻破裂,或是情绪失衡,这些都是成年人需要面对的生活题目,需要你自己来面对、自己解决。
孩子没有理由帮你分担这些属于你自己的难题。
但是呢,太多的父母,自己作为成年人,不去消化、克服这些困难,反而把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拼命给孩子灌输些垃圾思想:
你要理解爸爸的难处;妈妈都是为了你好;爸妈这么辛苦,你要好好学习,别惹事......
有些话听起来好像是爱,但实际上臭不可闻,只是在用爱的名义转移责任。
孩子在这些话的暗示下,就会在内心打下思想钢印:
我得为父母的人生负责。
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背负上了沉重的壳,套上了枷锁,进入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悲剧人生。
孩子体谅父母,不是性格好,而是被逼出来的情感反应
很多人以为,孩子懂事、体谅父母,是一种性格天赋,就像智商高一样,是一种在个性、情感方面更好的表现。
大错特错。孩子体谅父母,其实是被逼出来的情感反应,是失去自我的表现。
当一个家庭里面,父母情绪崩溃、大吵大闹、焦虑敏感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会恐惧、紧张、无助。
为了重新获得安全感,让家里平静下来,他们就会本能地压抑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哭不闹,不吵不笑,不争不抢,只是安静地待在角落里,做父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本质上,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寻求被爱的迎合。
再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心理机制,就是我必须体谅父母,才能被父母关注、爱护。
不体谅,就意味着会被责备、被抛弃、被忽视,以为家庭的纷争、破裂。
因此,他们的天性被压制了,他们失去了作为孩子的童真、童年,他们成了父母情绪的照顾者、避风港。
他们与父母的角色错位了。
体谅父母的孩子,会复制父母的人生悲剧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代际复制”。
就是说,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养成完整的自我,就会不知不觉地重复父母的人生命运。
体谅父母的孩子,走不出父母的人生轨迹、阴影。
他们长大以后,不仅要体谅父母,还要继续体谅朋友、同事、伴侣、其他人。
因为这就是他们从父母家庭中,习得的维持关系的方法,他们潜意识里,会把与别人的关系变成这样,继续体谅别人、迁就别人、牺牲自己。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就成了被情感剥削的一方;
在职场中,他们就是服从、被压榨的老好人;
在任何人生的选择中,他们都不敢要太多,不敢活得勇敢、自我、锋利。
在社会的大舆论之下,他们以为自己是善良、有品德、有教养,殊不知,自己其实是在复制父母的屈从与隐忍。
他们的“体谅”,是一种温柔的诅咒,让家庭的悲剧在代际间传播,一代人不敢活,一代人就无法醒。
真正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未来,就不要让孩子去体谅父母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
真正爱孩子,就要为他们的人生做长远打算。
一个成熟的、有认知能力的父母,不需要孩子来体谅自己。
自己的苦,自己的人生,要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来消化、面对、解决问题。
让孩子体谅父母,就是把自己的苦传给孩子,把自己的悲剧扩散给后代。
只有让孩子体验自己完整的人生,培养自己完整的自我,才能止住悲剧的传播,改变家族的痛苦延续。
父母该怎么做?不是让孩子心疼、体谅自己,而是让孩子相信,他只需要做自己、只需要关注自己。
他可以撒娇,也可以叛逆,也能够出错、表达不满。
他不需要担心父母的责备、家庭的破碎,也不需要共情父母的情绪,承担父母的责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独立的灵魂。
人只要有了独立的灵魂,才不会被原生家庭影响,才能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当然了,这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必须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生活搞得一地鸡毛,然后怪罪孩子。
但孩子能成长,比你更幸福、更优秀,就不要教他如何“懂事”“体谅”,只需要教他如何做自己。
请理解:孩子不需要弥补你的遗憾,也不需要背负你的命运,更不需要因为理解你,而失去自己。
真正的成长,不是从“体谅”,而是“自我的完整”
从小就体谅父母的孩子,长大后,最难的就是“允许自己不体谅”。
允许自己说“不”,允许自己生气、拒绝、疏远、逃离。
你要知道,那不是你变坏了,而是终于开始长成一个完整的人。
体谅是温柔、也是枷锁,只有独立完整的自我,才能让你真正自由。
没错,我不只是在说孩子与父母,也是在说你,在说我自己。
如果你是那个孩子,请记住:
如有受益,右下角请帮忙点个推荐来源:先觉者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