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3:26 3

摘要:在华夏文明的晨光熹微之时,天地间弥漫着一种混沌初开的磅礴之气。那时,部落星罗棋布,英雄应运而生。在古老的黄河与渭水之畔,两位伟大的始祖——炎帝与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恢宏序章。

在华夏文明的晨光熹微之时,天地间弥漫着一种混沌初开的磅礴之气。那时,部落星罗棋布,英雄应运而生。在古老的黄河与渭水之畔,两位伟大的始祖——炎帝与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恢宏序章。

1.炎帝的传说。故事的起点,始于那位被尊为“炎帝”的仁德之君。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号是“神农氏”。在那个时代,先民们蜷缩在自然的威严之下,采摘野果,追逐野兽,常常食不果腹,疾病缠身。就在这时,炎帝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降临。

他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与慈悲。传说他生来便有一个晶莹剔透的腹部,为了辨别植物的特性,他毅然决然地亲尝百草。那些草叶在他体内如何运行、何处温凉、何处有毒,皆清晰可见。他一次次中毒,又一次次寻得解药,在生死边缘徘徊,只为筛选出可供族人安心食用的五谷——稻、黍、稷、麦、菽。

他不仅仅是一位“农学家”,更是一位“医学之父”。他通过尝草,分辨出哪些植物可以治愈疾病,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石。他教导人们砍伐树木,制作耒耜,开启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从此,人们开始在土地上扎根,春华秋实,生生不息。他所在的部落,因其善于利用火,并带来温暖与熟食,故被尊称为“炎帝”。他是大地的儿子,是滋养万物的慈父。

2.黄帝的故事。与此同时,在西北的姬水之畔,另一位伟人正在崛起,他便是黄帝,号“轩辕氏”。如果说炎帝是慈爱的播种者,那么黄帝便是秩序的建立者。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他见人们居无定所,便发明了房屋,以避风雨;见部落纷争不断,便整顿武备,训练军队,创造了兵法与战阵;他的史官仓颉,观察鸟兽足迹与星辰轨迹,创造了最早的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他的妻子嫘祖,发现了蚕丝的奥秘,教民养蚕缫丝,从此人们告别了树叶兽皮,穿上了柔软的丝绸衣裳。

黄帝的时代,是一个创造大爆炸的时代。他命人制定历法(《黄帝历》),指导农时;发明舟车,便利交通;定算数,制音律,甚至中华医学的瑰宝《黄帝内经》也托名于他。他如同一支开天辟地的巨笔,为华夏文明勾勒出制度、科技与文化的宏伟框架。

3.华夏联盟。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平坦。炎帝部落的仁慈,在岁月中或许渐显衰微,而其他部落则日益强大,尤以南方好战的蚩尤为甚,他铜头铁额,麾下八十一兄弟,肆虐一方。在共同的威胁与部落融合的大势下,两位伟大的君主不可避免地相遇了。历史的聚光灯,投向了名为“阪泉”的旷野。这是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对决。

史载,黄帝率领着他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部落联军,与炎帝部落展开了三次惊天动地的大战。这并非一场简单的兄弟阋墙,更像是两种文明治理模式的碰撞与融合。最终,黄帝的谋略与武力更胜一筹,炎帝部落融入了黄帝的联盟。这场战争,没有赢家与输家,只有融合与新生。

战后,黄帝并未羞辱炎帝,而是与他结盟,共同治理天下。炎帝的仁德与农耕智慧,与黄帝的文治武功完美结合,一个更强大、更团结的华夏部落联盟,就此诞生。

4.涿鹿之战。联盟既成,真正的挑战方才来临。南方的蚩尤掀起叛乱,他作法兴起漫天大雾,使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富神话色彩的战争——涿鹿之战,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神魔与人王交织的大战中,黄帝展现了他作为中华始祖的坚韧与智慧。他发明了指南车,在迷雾中辨别方向;他请来旱神“女魃”止住风雨,又命应龙蓄水攻敌;他驯养猛兽,擂响以夔牛皮制成的战鼓,声震五百里,震慑敌胆。最终,在众神与族人的帮助下,黄帝擒杀蚩尤,平定了天下。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个部落对另一个部落的胜利,它象征着文明对野蛮、秩序对混乱的胜利,彻底奠定了华夏民族在中原大地的生存根基。

5.炎黄子孙的由来。炎帝与黄帝的部落深度融合,他们的后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与周边的其他部落不断融合,历经尧、舜、禹乃至夏、商、周三代,如同滚滚溪流汇成江河,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炎黄二帝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真实历史的细枝末节,它沉淀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炎帝代表着我们对生存、温饱与健康的原始追求;黄帝则象征着我们对秩序、文明与进步的永恒向往。他们一慈一严,一农一战,一柔一刚,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最初的精神内核,开启了五千年文明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的身影,永远屹立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最神圣的殿堂,是我们共同的血脉之源与文化之根。

6.毛主席多次论及炎黄二帝。1937年清明节,国共联合祭黄帝陵时,毛主席亲撰四言诗:“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几句话,集中表达了毛主席对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高度评价,认为黄帝以聪明睿智开创了华夏民族,奠定了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东方的伟业。他还提到“涿鹿奋战,区宇以宁”,赞颂黄帝在统一中原、融合各部族方面的功绩。

当时正值全面抗战爆发,毛主席的祭文通过重塑黄帝作为民族精神图腾,目的在于凝聚抗日统一战线。他强调黄帝开创华夏文明的功绩与地理疆域,将始祖崇拜转化为抵御外侮的精神力量。

毛主席对炎黄子孙身份的认同是毫不含糊的。他曾指出:“直到今天,中国人还在自豪地以炎黄子孙自称”。

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进一步用“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这样的表述,来强化炎黄二帝作为民族血缘与文化源头的地位,来强调历史连续性,但他同样也反对将其神圣化。在《贺新郎·读史》一次中,他有这样一句话——“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直斥正统史书对上古帝王的神化虚构。他认为,《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因其由封建臣子修撰,充斥“为尊者讳”的曲笔,将统治者塑造为“神乎其神”的圣王。

本质上,毛主席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将炎黄二帝从神坛请进人民史观的殿堂,既承认其作为文明起源符号的现实价值,又坚决解构帝王史观的神话叙事,最终指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人民主体论。

来源:岂尽但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