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犯罪团伙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招聘网站发布 “高薪岗位” 信息,以 “游戏代练”“跨境电商运营”“中文翻译” 等名义吸引目标人群,其中 20-35 岁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成为主要诱骗对象。
编辑^W.n
在柬埔寨,一个人的价值可以被精确量化。如果你是中国籍,黑市上的标价能冲到一万五千美元。其他国籍,从韩国到印尼,价格在两千到五千美元不等。
这可不是什么高端人才市场的报价,而是发生在人口交易中的残酷现实。这些交易的地点,对外却挂着“科技公司”的招牌,坐落在看似现代化的写字楼里。
柬埔寨的人口贩卖产业已形成分工明确的链条,从诱骗、运输到剥削,每个环节都充斥着精心设计的陷阱。
犯罪团伙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招聘网站发布 “高薪岗位” 信息,以 “游戏代练”“跨境电商运营”“中文翻译” 等名义吸引目标人群,其中 20-35 岁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成为主要诱骗对象。
这些岗位标注的月薪普遍在 8000-1.5 万美元,远超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且承诺 “包机票、包住宿、无经验要求”,对经济压力较大或渴望快速赚钱的年轻人极具吸引力。
韩国公民成为重点目标,与语言、地理因素密切相关,韩国年轻人对海外就业接受度较高,且部分人具备基础英语能力,符合犯罪团伙对 “可培训人员” 的需求。
另一方面,韩国与柬埔寨无直飞签证壁垒,持韩国护照可免签进入柬埔寨停留 30 天,为犯罪团伙 “快速收网” 提供便利。
2025 年韩国警方破获的一起中介案件显示,犯罪团伙通过韩国本地 “猎头” 以 “海外实习” 名义招募大学生,每人向 “猎头” 支付 500 美元佣金,再将招募者通过陆路从泰国转运至柬埔寨,全程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一旦进入所谓的 “科技园区”,受害者便失去人身自由。这些园区多位于柬埔寨边境地区或非核心城区,外围有武装人员看守,内部安装铁丝网与监控设备,禁止随意走动。
韩国外交部 2025 年发布的《柬埔寨公民安全报告》提到,受害者抵达后会被没收护照、手机等证件,若拒绝参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将面临电击、水刑、饥饿惩罚等酷刑,部分女性受害者还会遭遇性暴力。
朴民浩的尸检报告显示,其身体存在 27 处骨折、内脏破裂等创伤,推测生前遭受了持续数周的虐待。
柬埔寨的犯罪据点呈现 “园区化”“产业化” 特征,仅西港一地就有超过 20 个伪装成 “科技公司” 的犯罪园区,这些园区往往拥有正规营业执照,甚至与当地势力存在利益勾结,导致打击难度极大。
以位于西港 4 号公路旁的 “金港科技园” 为例,该园区对外宣称是 “跨境电商与游戏开发基地”,实际内部设有 12 个诈骗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 50-100 名 “员工”,主要针对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公民实施电信诈骗,涉及虚假投资、婚恋诈骗、刷单诈骗等多种类型。
根据 2025 年柬埔寨警方解救的受害者证词,每个工作室设有 “主管”“打手” 两类角色,“主管” 负责分配诈骗任务、监控业绩,“打手” 则专门负责惩罚未完成任务的受害者。
任务量通常设定为每日完成 5-10 单诈骗,涉案金额需达到 1 万美元以上,未完成者会被关入 “小黑屋”,每天仅提供少量水和面包,直至完成任务或被转卖至其他园区。
部分园区还设有 “医务室”,但所谓的 “医生” 并无专业资质,仅能处理简单外伤,大量受害者因酷刑导致的重伤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最终死亡或留下终身残疾。
犯罪团伙还会通过 “转卖” 受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不同国籍受害者的 “利用价值” 不同,犯罪团伙会根据诈骗目标地区调整人员配置,例如将中文流利的受害者转卖至针对中国市场的园区,将韩语流利者转卖至针对韩国市场的园区,每次转卖可获利 1000-3000 美元。
2025 年 8 月,柬埔寨警方在一次突袭行动中解救了 47 名韩国受害者,其中 12 人已被转卖过至少 3 次,最长被囚禁时间达 18 个月。
尽管韩国、中国等国与柬埔寨展开跨国合作,但犯罪团伙的打击仍面临多重阻碍。
司法体系差异,柬埔寨法律对电信诈骗、人口贩卖的量刑较轻,且司法程序繁琐,从立案到审判平均耗时 18 个月以上,大量犯罪嫌疑人利用时间差转移资产或潜逃至第三国。
2025 年韩国与柬埔寨联合破获的 “10・12 跨国诈骗案” 中,主犯李某在被捕后通过贿赂当地官员获得保释,随后逃往越南,至今尚未归案。
其次,柬埔寨部分地区存在 “政商勾结” 现象,犯罪团伙向当地官员支付 “保护费”,获得园区运营的 “默许”,甚至在警方突袭前收到通风报信。
韩国外交部在 2025 年的内部文件中提到,西港部分官员与犯罪团伙存在利益关联,导致 2025 年前三季度开展的 12 次突袭行动中,有 7 次因 “提前暴露” 未能抓获主犯。
此外,由于受害者多被长期囚禁,缺乏外界联系,且部分人因恐惧不敢作证,导致案件证据链不完整。
韩国警方统计显示,2025 年已立案的 187 起柬埔寨公民失联案件中,仅有 32 起成功起诉犯罪嫌疑人,起诉率不足 17%。
而即使案件胜诉,大部分赃款也已被犯罪团伙转移至海外账户,受害者难以追回损失。
面对柬埔寨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多国政府已升级旅行警告并发布安全提示。
韩国政府除发布 “红色旅行警告” 外,还在柬埔寨金边、西港设立 “公民安全中心”,为当地韩国公民提供 24 小时咨询服务,同时与柬埔寨移民局合作,建立韩国公民入境登记系统,要求入境者提供详细行程与紧急联系人信息,以便及时追踪动态。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也在 2025 年 9 月更新《中国公民赴柬安全提示》,明确指出 “高薪招聘”“海外实习” 等名义的骗局特征,提醒公民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工作,避免前往边境地区或非正规 “科技园区”。
同时,大使馆与柬埔寨警方建立 “快速反应机制”,接到公民失联报案后 48 小时内启动调查,2025 年已协助解救 37 名中国公民。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防范此类风险需保持警惕。
要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通过目标国家驻华使领馆、正规招聘平台确认企业资质,避免相信 “无经验、高薪酬” 的虚假岗位。
其次,前往柬埔寨等国家前,应将行程告知家人,留存当地使领馆联系方式,避免单独前往偏僻地区。
最后,若在当地遭遇人身限制,应尽量保存证据,寻找机会向使领馆或警方求助,避免与犯罪团伙发生正面冲突。
柬埔寨的人口贩卖与犯罪产业链,已成为继缅北之后又一威胁跨国公民安全的 “灰色地带”。
朴民浩的悲剧并非个例,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球已有超过 1200 名公民在柬埔寨失联,其中仅 15% 被成功解救。
要彻底铲除这一罪恶链条,需要多国政府加强执法合作、打破司法壁垒,同时也需要普通民众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成为犯罪团伙的 “猎物”。
这片看似风光的土地,正隐藏着远超想象的危险,“千万不要去” 的警告,不仅是对个人安全的提醒,更是对跨国犯罪治理的迫切呼吁。
官方信源及链接
韩国外交部《2025 年柬埔寨公民安全报告》:https://www.mofa.go.kr/eng/policy/overseas-citizen-protection/regional-safety/index.do(韩国外交部英文官网,可查询柬埔寨旅行警告及公民失联数据)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中国公民赴柬安全提示(2025 年 9 月更新)》:http://kh.china-embassy.gov.cn/chn/lsfw/azts/202509/t20250915_11288984.htm(中国驻柬大使馆官网,含安全防范建议及求助方式)
柬埔寨国家警察总署《2025 年跨国犯罪打击报告》:https://www.police.gov.kh/english/reports/transnational-crime-2025/(柬埔寨警方英文官网,可查询园区打击行动及解救数据)
韩国《中央日报》关于朴民浩案件的详细报道(2025 年 9 月 22 日):https://www.joins.com/english/article/2587444(含尸检报告摘要及韩国政府应对措施)
来源:青天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