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喜欢一句话:“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 这句话像一把标尺,丈量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既要有追逐的勇气,也要有接纳的坦然。人这一辈子,从懵懂走向成熟,从热烈归于平和,其实就是在慢慢
很喜欢一句话:“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 这句话像一把标尺,丈量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既要有追逐的勇气,也要有接纳的坦然。人这一辈子,从懵懂走向成熟,从热烈归于平和,其实就是在慢慢读懂一些事,慢慢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到了一定年纪,尤其当生命的刻度逐渐清晰,那些藏在岁月里的道理,会愈发分明。
曾有人统计过一组关于生命长度的概率:一个人活到50岁的概率是92%;活到60岁的概率是83%;活到70岁的概率是44%;活到80岁的概率是18%……数字背后,是“来日方长”的错觉被轻轻戳破。就像专家李银河所说,若你已50岁左右,人生余额已不算多——不出意外,还能吃30多次年夜饭,过1500多个周末,看1万多次日出,然后便要和这个世界告别。
这样的认知,不是为了让人陷入焦虑,而是提醒我们:不必为未发生的事思绪万千,也不必为无法掌控的事挣扎千百。称心合意的时刻本就难得,当你70岁时能安然醒来,看着窗外的晨光,就已经是人生赢家。因为你不仅熬过了岁月的风雨,更懂得了在有限的时光里,该如何为自己活。
为自己活,从来不是不管不顾的任性,而是带着清醒的处世智慧,在人间烟火里安稳前行。这其中,最该学会的,是藏好两样东西。
一是心事。心里的褶皱、未说出口的委屈,本是独属于自己的私密角落,一旦轻易说出口,很可能就变成别人茶余饭后随意传播的“故事”。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对人不设防,把心事当筹码,早晚都会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不如把心事酿成酒,慢慢品,悄悄藏,让它成为自己成长的养分,而非他人议论的谈资。
二是本事。就算你能力出众,也要记得藏三分。本事就像锋利的尖刺,太过扎眼,容易刺痛别人的嫉妒心。人总是很奇怪,能坦然接受陌生人的成功,却难容忍身边人比自己强。若不懂收敛锋芒,处处张扬,难免会招来没完没了的明枪暗箭,反而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真正的强大,是懂得在低调中沉淀,在沉稳中前行。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炼。我们不必埋怨谁、期待谁,更不必仰望谁,只需在阳光下尽情灿烂,在风雨中自由奔跑。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付出时全力以赴,坚持时绝不轻言放弃,哪怕偶尔选择放弃,也能做到无怨无悔。
当我们不再把目光放在外界的评价里,而是专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就会发现:原来做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比依赖任何人都更可靠。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未知的世界里遇见惊喜,既有花开时的灿烂,也有花落时的暗香,这便是人生最好的模样。
来源:沔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