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手机成瘾,游戏成瘾,上网成瘾,如何远离“上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8 10:08 1

摘要: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亮起。有多少人还在对着屏幕,刷着短视频,看着朋友圈的热闹?就像张爱玲说的:“你问我迷恋什么,我说,我迷恋你的心。”可惜,太多人的心被冰冷的手机和网络带走了。上瘾,何以至此?

文/文若诗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亮起。有多少人还在对着屏幕,刷着短视频,看着朋友圈的热闹?就像张爱玲说的:“你问我迷恋什么,我说,我迷恋你的心。”可惜,太多人的心被冰冷的手机和网络带走了。上瘾,何以至此?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人的新“枷锁”

其实,“上瘾”不是青春专属,那些步入中年的朋友们,也难逃网络的“漩涡”。不少叔叔阿姨,每天掐着点准时上线斗地主、观看直播、跟网友聊天比家常。这不单是玩乐,更是一种习惯,就像有的人离不开早上的那杯咖啡。

图片来自网络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笑着摇头,觉得自己只是消遣。但慢慢你会发现,原本的一点点娱乐,不知不觉吞噬了本该属于家人、属于自己的时间。孩子喊你吃饭,却被一局没结束的游戏搁置。老伴想唠嗑,却被不断跳出的点赞提示打断。——现实生活的温度,被无限制的“连接”隔绝。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离不开它”?

心理学家发现,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机制,与传统的酒瘾和烟瘾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都懂得用及时的反馈、不断的刺激,让我们的大脑里多巴胺泛滥,把短暂的愉悦无限放大,最后成了温水煮青蛙。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中年人来说,生活压力未减,身份转变频繁——从职场到家庭,从父母到子女,有时需要一个出口。而网络恰好充当了那个随时陪伴、不会反驳的小伙伴。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常说:“没人陪我聊天,只好跟手机做朋友。”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寻求归属的表现。不妨坦然面对,这很正常。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自觉调节,把自己的生活掌控权一点点夺回来。

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远离“成瘾”,找回幸福感?

第一步,承认“我有点上瘾了”, 勇敢面对,是自我成长的开始。记住,《活着》中有句话“人只要好好活着,就有希望。”我们远离网络并不是要否定它,而是让生活有更多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不如试试制定一个小计划——每天留半小时给自己,放下手机,和家人聊聊今天发生的趣事,或是去小区散步,看着孩子蹦跳。你会发现,真实的目光和呼吸,比屏幕里的十万点赞更疗愈。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朋友问:“手机那么方便,真的能放下吗?”答案当然不是全然割舍,而是学会有限度地使用。当我们愿意把注意力分给生活本身,就会发现,其实幸福一直在身边温柔守候。

图片来自网络

打造属于自己的“心理小空间”

每个人都有想逃避的时候,但也别忘了为自己构建一个安静的小角落。不必关掉所有通知,只需在阳光好的午后,泡一壶茶,把手机调静音,看一本纸质书,或者静静听一首老歌。“你知道吗?我曾最爱浪费时间,如今只想浪费在美好里。”

图片来自网络

适时的“断联”,其实是放过自己,也是给家人一次机会,让心更靠近。如果你的朋友总是被信息狂轰滥炸,不妨相约线下见个面——真实的笑声和眼神,比任何表情包都来得真切。

图片来自网络

追寻简单的快乐

有人说,世间真正的幸福从来都是简单的。做饭时闻到米香,出门时沐浴晨光,和老伴一起看电视……这些,才是无可替代的润泽日子的“幸福盐”。

图片来自网络

上网也好、游戏也罢,其实它们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把全部幸福寄托在虚拟世界。适当娱乐,享受科技的便利;但不要忘了偶尔“空空内容”,还给自己最原始的欢喜与陪伴。

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醒,大家一直在找一种“平衡”而不是极端。正如鲁迅笔下:“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图片来自网络

想和大家说,“戒掉上瘾”并非自我为难,而是给生命添一份松弛感。科技很美好,切忌成为它的奴隶。愿我们都能在不经意间,细细品味生活的小细节,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理自由。

图片来自网络

读到这里,你是否也曾有“被手机牢牢黏住”的今夜?不妨留下你的故事,聊聊那些你舍不得放下,又想重新拥有的东西。一起寻找平衡,在真实的世界里遇见更幸福的自己。

来源:心语治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