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发长文维权,称当下生活如“灾后重建”!究竟发生了什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23:04 1

摘要:歌手李行亮和妻子麦琳,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一档综艺里的生活片段,会被扭曲成一把尖刀,整整刺了他们一年。

一场网络风暴的起点,竟荒诞到只是一只鸡。

歌手李行亮和妻子麦琳,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一档综艺里的生活片段,会被扭曲成一把尖刀,整整刺了他们一年。

这场风暴的残酷之处在于,它早已溢出屏幕,涌进了他们真实的生活。

最令人窒息的一幕,发生在幼儿园的家长群里。

当别的妈妈们在讨论孩子的午餐和兴趣班时,麦琳却看到了要求她退群的消息。

那一刻,网络上的恶意不再是虚拟代码,而是真真切切的社交驱逐,是对她“母亲”这个身份的公开否定。

事情的起因,是2023年那档名为《再见爱人3》的芒果TV综艺。

节目中“麦琳熏鸡”的梗,在播出后被无限放大,成了一场网络狂欢的燃料。

最初,人们只是调侃,但流量的潮水退去后,留下的却是最恶毒的淤泥。

调侃升级为举报,举报演变成抵制,最终形成了一个“让你丢工作、让你社会性死亡”的完整闭环。

谈好的商业演出,主办方一个电话就“秒撤”,理由是“网友抵制”;夫妻俩一起出门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戴上口罩,一前一后,像做贼一样。

而那份该死的节目保密协议,像一道封口令,让他们在风暴最猛烈的时候,连一句辩解都说不出口,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舆论的洪水吞没。

沉默了一年,他们终于决定不再沉默。2025年10月13日下午,李行亮在各大社交平台同步抛出了一篇名为《灾后重建》的长文。

这篇文章不像明星公关稿那样字斟句酌,字里行间充满了普通人被逼到绝境后的愤怒与决绝。

他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直接亮出了武器——一张公证书,编号清清楚楚:(2025)京国信内经证字第10427号。

他宣告,已经固定好所有证据,将对那些最恶劣的侵权者,正式启动诉讼程序。

这不是一次虚张声势的警告。

两天后,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官网上,案件信息悄然更新。

案号(2025)京0491民初11291号,案由是“网络侵权责任纠纷”。

被告席上,是三个粉丝量都超过百万的微博大V,以及他们背后的一家MCN机构。

诉求很明确:删除侮辱性言论,公开道歉,并连带赔偿50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法院的电子传票已经发出,开庭时间定在了2025年11月19日。

一场迟到了一年的正名之战,终于打响了第一枪。

就在李行亮选择用法律硬扛的同时,一股系统性的力量也开始介入。

抖音平台悄悄上线了一个名为“一键举证”的绿色通道。

这是平台与首都互联网协会、北京互联网法院合作的一个试点项目,旨在为受到严重人格权侵权的公众人物提供快速处置服务。

李行亮,正是首批被纳入该通道的7位艺人之一。

这意味着,他可以实现“批量取证-公证-平台下架”在24小时内完成的惊人效率。

公告发布后的72小时内,就有超过1.3万条涉嫌侮辱和恶意P图的视频被下架,362个违规账号被永久封禁。

这道“绿色通道”,就像一把开在网络丛林里的快刀,精准地斩断了那些二次传播的毒藤。

行业的风向也变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在9月底发布了一份《关于理性使用“劣迹”标签的提示》。

这份文件,第一次明确地给出了一个界定:对于那些仅仅是陷入网络争议,但“尚未被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认定”的艺人,演出商和票务平台不得再仅凭“网友说不行”就单方面取消已经报备的演出。

这份提示,几乎就是为李行亮、麦琳等在2025年暑期被临时取消了5场商演的“综艺争议嘉宾”量身定做的。

它像一道防火墙,试图隔开网络情绪与商业契约之间的非理性连接。

在丈夫于法庭和舆论场上冲锋陷阵时,麦琳则在另一个战场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突围。

她那个曾经被“熏鸡”等负面评论淹没的自媒体账号“麦麦生活日记”,悄然转型,一头扎进了“母婴+家居”这个垂直赛道。

根据新抖数据显示,在最近一个月里,她开了14场直播,场均销售额高达118万,环比暴涨了217%。

她的直播间里,合作品牌是贝亲、蓝月亮、苏泊尔这些响当当的国民品牌。

评论区的关键词,也从去年的各种嘲讽,变成了“收纳神器求链接”和“亲子沟通技巧学到了”。

账号的负面评论率,从骇人的42%骤降到了7%。

这次转型,甚至被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当作正面案例,写进了《明星带货声誉修复报告》里。

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当舆论想把你按死在一个标签上时,你可以撕掉它,重新给自己画一幅肖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个课题组,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追踪了包括李行亮夫妇在内的三位《再见爱人3》嘉宾的舆情。

他们发布了一份《网络暴力“长尾效应”研究》白皮书,精准地描绘了这场风暴的全貌。

报告指出,节目结束后的前三个月,是负面声音的顶峰;之后的4到9个月,会进入一个漫长的“长尾”阶段,关键词也从节目里的梗,变成了现实中的“举报”和“抵制”;而最可怕的是第10到12个月,会出现“二次伤害”的高峰,因为那些旧的片段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剪成30秒的短视频,再次掀起波澜。

课题组给出的建议是,当事人必须在节目播出后的4个月内,也就是“长尾前段”,完成法律取证、平台备案和公益转向这三步,这样可以将后续的伤害值降低63%。

对照这个模型,在第11个月才启动诉讼的李行亮团队,无疑是“滞后处置”了。

但迟到,总比不到好。

当芒果TV着手制作第五季《再见爱人》时,新的合约里首次加入了一个“反网暴条款”。

内容包括:节目一上线就同步开设“嘉宾维权邮箱”;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恶意剪辑,平台必须在48小时内发布“原始素材对照”视频。

这个被业内戏称为“亮亮条款”的新规,正是李行亮夫妇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

如今,李行亮夫妇的“脱困工具箱”里,已经装满了武器。

法律层面,他们有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进行区块链存证,配合“绿色通道”快速清理新的攻击。

叙事层面,李行亮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了“音乐疗愈乡村儿童”项目,准备用一场公益直播,为自己的公众形象构建一个新的锚点。

商业层面,那份行业协会的提示函,成了他们与演出商和品牌方沟通时最有力的“护身符”。

从一只熏鸡到一个立案号,他们用一整年的时间,记录下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网络时代的挣扎与反击。

来源:古道上欣赏古风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