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辣椒:12万亩“火辣”田地 锻造富民“金招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8 02:26 2

摘要: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甘谷这座小城,凭借其“香而不辣”的独特风味,成功打造了一张走向世界的“味觉名片”。一颗传承四百年的辣椒,已茁壮成长为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宏大产业,书写了一段从传统农业迈向全产业链的“逆袭传奇”。

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甘谷这座小城,凭借其“香而不辣”的独特风味,成功打造了一张走向世界的“味觉名片”。一颗传承四百年的辣椒,已茁壮成长为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宏大产业,书写了一段从传统农业迈向全产业链的“逆袭传奇”。

昔日深藏于陇中的风味,如今已成为香飘全国、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截至2025年,甘谷辣椒种植规模已达12万亩,年产鲜椒29.28万吨,仅一产产值就高达8.73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更是突破11.36亿元。这小小的辣椒,正以其醇香的风味与强劲的产业动能,全力撬动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华丽转型与跨越。

探寻四百年传承的品质密码之路

和往年一样,作为天水麻辣烫“灵魂佐料”的甘谷辣椒,今年再次迎来丰收。放眼望去,农户屋檐下、院墙边,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如跃动的音符,在秋日暖阳中奏响丰收的乐章。

甘谷辣椒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四百多年前。这片黄土深厚、光照充足的土地,孕育出了一种色泽红亮、肉厚油多、香味浓郁的特有辣椒品种。

科学研究显示,甘谷辣椒含有45种风味物质和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其中(E)-2-庚烯醛、壬醛、反-2-辛烯醛为甘谷独有。正是这些特殊的醛类和烯类物质,构成了甘谷辣椒“脂果飘香”的味觉基因,也使其在中国调味品界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2011年,甘谷辣椒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明商标;2020年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2年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年10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启动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这一系列荣誉,是甘谷辣椒品质与品牌实力的双重认证。

铺就从“小散弱”到“大聚强”的升级之路

过去,甘谷辣椒虽有名气,却长期面临“有产品无产业、有品牌无规模”的困境。转变,始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系统性布局。

围绕“扩量、提质、延链、增效”的总体思路,甘谷县先后出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备建设实施方案》《“1+13+1”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2024-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辣椒产业纳入全县农业振兴的核心内容。

大石镇牛川村高标准打造的500亩“甘谷辣椒”智能水肥一体化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正是甘谷辣椒从“小散弱”走向“大聚强”的缩影之一。

该村作为全县9个核心示范基地之一,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创新模式,整合零散耕地,科学规划种植区域,配套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旱地变水地”的转变,有力推动了辣椒产业的标准化、智能化与品牌化发展。

真金白银的投入,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2024年,全县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200万元,实施基地建设、育苗体系、品种培育、加工奖补等项目6个,建成标准化辣椒基地36处、深加工基地1处,奖补“三品一标”及“甘味”品牌企业10家。

2025年,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品牌提升、研发中心等6大类36个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3个乡镇187个村种植线辣椒4万余亩,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15处、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9处,受益农户达1.97万户、8.49万人。

突破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的革新之路

产业振兴,种子是“芯片”。2024年4月,甘谷县与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甘谷辣椒研发中心”及实验基地,开展品种选育与技术攻关。

目前,研发中心已成功培育出具有原始品种特质的“甘谷辣椒1号”“甘谷辣椒2号”,并对1100个品种进行区试,为“种全国、供全国”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无人机“一喷三防”、智能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种植采摘等现代农技的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旱作栽培模式,推动辣椒种植走向精准化、标准化与高效化。

贯通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价值之路

过去,甘谷辣椒多以干椒、粗加工产品的形式销售,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如今,通过系统推进延链补链工程,辣椒产业正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全面转型。

全县50多家辣椒企业从原料供应向精深加工迈进,产品从传统的辣椒面、丝、油、酱,拓展至麻辣烫底料、辣椒文创、休闲食品等七大系列80多款产品,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

甘肃陇上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辣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从育苗、种植、收购到加工的全链条闭环;天水国昌食品有限公司则打造传统石碾工艺体验区、辣椒博物馆等项目,推动“辣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电商直播基地的崛起,更让甘谷辣椒插上“云翅膀”。“陇上椒”“椒乡一品”“辣椒红了”等品牌通过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走向全国,线上销售成为新的增长极。

甘肃嘉晟世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颉恭表示:“今年线上线下销售依旧火热,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光昨天就发了1200多单;线下和周边的超市、加工厂也签了长期供货协议,根本不愁卖。”

“我们去年一年卖出去的甘谷辣椒制品,有33%发往川渝地区做火锅底料,21%发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年8月,共有6.5吨甘谷辣椒通过跨境电商出口至海外仓。”

目前,全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机制联结农户4.6万户,订单生产覆盖率达68%,产业链带动就业1.5万人。

谱写从“地方味”到“全国香”的扬名之路

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甘谷县积极推动“甘味”农产品进商超、进景区、进社区,实现专柜、门店、专区三类布局全覆盖,构建起立体多元的销售网络。

同时,当地主动“走出去”,组织企业参与“甘味入湘”“甘味入津”“甘味入鲁”以及各类农博会、辣椒交易博览会等省内外推广活动30余场。2024年,以辣椒为主的“甘味”农产品销量达20.72万吨,实现销售额7.9亿元,出口额突破700万元。

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各项荣誉也纷至沓来。在2024、2025年中国(青岛)国际辣椒及调味品交易博览会上,甘谷县先后获评“辣椒产业特色产地”“辣椒行业区域杰出贡献奖”,多个辣椒产品累计斩获六项金奖。2024年,“甘谷辣椒”更跻身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第12位。

同时,品牌价值也得到权威印证。2024年5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数据显示:“甘谷辣椒”品牌强度达785,品牌价值达4.23亿元。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甘谷县正在加紧建设“甘味”展销馆、辣椒博物馆和研发中心,并与浙江农本咨询开展合作,系统编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为品牌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记者手记】甘谷辣椒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源于四百年的品质积淀,成于政策的精准发力、科技的持续赋能、链条的深度整合与品牌的系统打造。从十万亩田地到亿元产值,从地方特产到全国名品,甘谷用一颗辣椒诠释了“小产业大作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未来,这颗红彤彤的辣椒,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升级为方向,带领甘谷走出一条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而这段“辣椒经济”的逆袭传奇,才刚刚开始。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