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水·千年的泪·中国茶花女苏小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8 01:09 2

摘要:在西湖的柔波里,藏着太多太多故事。西湖不仅山水相依,风景优美,也埋葬着中国一系列灵魂谱系。忠烈祭场,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也有秋瑾、章太炎、陈布雷等的墓。而苏小小墓,就是其中最婉约、最动人的一笔。它静立在西泠桥畔,没有恢宏的碑碣,没有繁复的纹饰,仅一方

在西湖的柔波里,藏着太多太多故事。西湖不仅山水相依,风景优美,也埋葬着中国一系列灵魂谱系。忠烈祭场,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也有秋瑾、章太炎、陈布雷等的墓。而苏小小墓,就是其中最婉约、最动人的一笔。它静立在西泠桥畔,没有恢宏的碑碣,没有繁复的纹饰,仅一方朴素的墓冢,却让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为这位南朝才妓的传奇低吟浅唱。

苏小小(479年——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被誉为钱塘第一名伎。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很受父母宠爱,因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她十分喜爱西湖山水,常乘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彻夜难眠。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穷书生鲍仁与苏小小相遇,她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不料佳人薄命,身染重病,她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关于苏小小,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提到苏小小:“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

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清代的袁枚、近现代的曹聚仁、张振华、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白居易把苏小小作为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袁枚:“钱塘苏小是乡亲”;《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

张振华言:苏小小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第一才女,她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孩,江南才女,绝代佳人!余秋雨《西湖梦》曰: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如此说来,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一点也不为过。

千百年来,苏小小墓历经兴废,却始终未被西湖遗忘。文人骚客纷纷来西湖为她作诗、题写楹联,将她的故事融入笔墨,世代流传,永垂不朽。“慕才亭”静静护着苏小小的墓茔,亭柱上的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道尽了世人对她的怜惜与敬仰。站在苏小小墓前,看西湖水波光粼粼,听游船桨声咿呀,仿佛能看见那位乘油壁车的女子,正笑着掠过桥畔。她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而是化作了西湖的一缕魂是才情的象征,是自由的符号,更是西湖风月里,一段永远鲜活的浪漫。

一抔西湖土,千年才女魂。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这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