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制裁未到1天!汉奸石平态度极为嚣张!三句话回应中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07:43 1

摘要:吃着中国饭长大,却背弃祖国典籍,跑到日本去当起了“汉奸”。时隔三十年,中国政府再次公开点名首位汉奸石平。此人竟出自中国一流学府北京大学。这让无数同为北大的校友们感到耻辱与愤慨。

吃着中国饭长大,却背弃祖国典籍,跑到日本去当起了“汉奸”。时隔三十年,中国政府再次公开点名首位汉奸石平。此人竟出自中国一流学府北京大学。这让无数同为北大的校友们感到耻辱与愤慨。

“祖国把他拉进黑名单,他还觉得光荣?”——外交部的制裁名单一上网,石平就把这句话挂在推特置顶,像戴上勋章一样。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人,就是因为那份冷冰冰的公文:冻结资产、禁止入境。石平出身北大哲学系,留学日本还是公费的,换了国籍,还说南京大屠杀是“编出来的”。

1962年,石平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他正好赶上了好机会。凭着一股子拼劲和勤奋,他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1984年大学毕业后,又顺利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后来,他被分配到四川大学当讲师。从草根出身到站上大学讲台,石平成了全家人最骄傲的那个人。

石平的成绩一直很不错。硕士毕业后,他被推荐去国外深造,就抓住机会去了日本。1988年,他来到了神户大学,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日本,但找工作并不顺利,没有进入公立大学,只能在私立学校当讲师。为了在日本扎下根,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渐渐地,日本的右翼势力注意到了他。他在公开场合频繁发表贬低中国的言论,还加入了反华组织。这些言论让他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2007年,他加入了日本国籍,并改名为“石平太郎”。此后,他经常通过各种媒体公开批评中国,还娶了日本妻子,过上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

外界常将他贴上“日本右翼工具人”的标签,然而这种看法在日本社会内部并未获得广泛认可。关西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认为石平“不过是在贩卖情绪,缺乏可信度”;而在右翼看来,他更像一次性手套,用完便随手丢弃。

在历史问题上,石平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把相关史料污蔑成“南京大谎言词典”“中国谎言的样品”。他说自己上学时从来没听过这段历史,就认定大屠杀根本不存在,还荒唐地讲“中国人自己杀自己人更多,日本不用道歉”。这种言论,不光是对30万无辜遇难同胞的侮辱,更是对人类良知的践踏。

靠着不断发表反华言论,石平太郎在媒体上混出了点“名气”。可他并不满足于只当个评论员,2024年突然跳出来,打着“日本维新会”候选人的旗号参选参议员,还放话说要“亲自推动日本对华政策调整”。

结果他一宣布参选就引爆网络,日本网友骂声一片,不少人直接喊他是“间谍”,说他“骨子里还是中国人”。甚至一些右翼网友也嘲讽:“改个名字就想代表日本?别做梦了,赶紧滚回中国去。”

在这场选举中,他最终以47,939票当选,顺利进入参议院。然而,他赢得选举后的第一件事,并非向选民表达谢意,而是在202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当天,公开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并在供奉甲级战犯的牌位前行跪拜之礼。

这一举动随即在中国舆论场掀起强烈反应,被普遍视为对民族情感的挑衅,更被批评为“触碰民族底线”的挑衅性行为。

9月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太郎采取反制措施,主要有三点:他在中国境内的房产、存款、投资等一切财产都会被冻结;中国境内的公司和个人都不允许和他做生意、合作或其他来往;他本人和直系亲属(包括家人)不给签证,不允许进入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

根据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显示,石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随即接受了日本媒体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大言不惭,肆意发表夸张的言论。把这样的事情,当作自己在日本从事政治活动的佐证。这样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早就离开中国了,在国内也没什么财产,根本不怕冻结。至于直系亲属不能入境,他更是一笑置之。光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石平对这次的严厉制裁完全不放在心上。连国家都能背叛的人,对家人自然也不会太在意。

对他来说,中国的制裁根本没啥威慑力,反而让他更坚定了自己在日本政治立场上的选择。他说“自己很光荣”,好像中国政府还给他发了奖章一样。日本媒体报道,这是中国第一次直接对日本国会议员下手。

石平看起来满不在乎,好像制裁对他没啥影响。他为什么要第一时间发声明?他心里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在日本极右翼人群中混得开。否则,他就只是别人手里的一个工具而已。

而石平的回应,不仅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也让人看清了他“反转身份当汉奸”的真实面目。在中日关系的语境里,石平太郎这个名字从来都不平静。

别人给他贴的“忘本”标签,在其他阵营和国际眼里,只会让他更孤立。长久和中方撕裂关系,未必真能帮他和他的党捞到好处。要是选举输了,那些激进的言行只会变成他背锅的理由。

回过头看石平这事,其实不难看出,他那些嚣张的回应,更多是一个“角色选择”——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团体形象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有自己想炒作的心思。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看着政坛的这种起伏,很容易生出一句感慨:时代潮流是没人能逆的。

其实难受的不是那两句嚣张的回怼,而是身份被撕扯后的荒唐。一个人,前半生拼命攒下故乡的学历和人脉,后半生又亲手把这些割掉,好去换一盏异国的聚光灯。

可等灯光一灭,两边的观众都起身走了,只剩他一个人站在原地,嘴里硬撑着自言自语:我不在乎。

石平似乎以为,只要反华就能在日本政坛中更进一步。他忘了一个铁律:叛徒的价值从来都只在“有用之时”,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会立刻被弃之如敝屣。

他既无法回到中国,也难以真正融入日本社会。对日本政坛来说,他不过是一枚临时的工具,一旦失去功效,等待他的只会是冷遇与边缘化。

如今的他虽然挂着“议员”的头衔,却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国会里毫无实权。而他所在的日本维新会,本身就只是一个地方色彩浓厚的关西小党,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有限,更难以支撑他的政治野心。

历史已经证明,那些想靠诋毁祖国、讨好外部势力来捞好处的人,最后往往会被两边同时抛弃。石平的下场,只是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就像网友说的:“不管跳得多高,最终还是要落地。只是摔下来的时候,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

来源:饭乐派国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