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发声!AI热潮不是泡沫,开场阶段的A股投资机会藏在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0:52 2

摘要:2025年10月,一则“GPT-6测试版实现全行业专家级决策”的消息在科技圈炸锅——其在医疗诊断、金融风控、工程设计的模拟测试中,准确率超人类专家30%。与此同时,高盛发布重磅报告《AI:非泡沫化增长,仍处开场阶段》,直言当前AI的产业渗透、技术突破才刚刚开始

前言:GPT-6测试版曝光,高盛:AI才刚开场,你手上的票踏对节奏了吗?

2025年10月,一则“GPT-6测试版实现全行业专家级决策”的消息在科技圈炸锅——其在医疗诊断、金融风控、工程设计的模拟测试中,准确率超人类专家30%。与此同时,高盛发布重磅报告《AI:非泡沫化增长,仍处开场阶段》,直言当前AI的产业渗透、技术突破才刚刚开始,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10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A股的AI行情不是“题材炒作”,而是“时代级产业革命”的预演。2.5亿股民中,有人因错过2023年的AI行情拍断大腿,如今“开场阶段”的机会摆在眼前,你还想再错过吗?今天,我们就从技术底层、市场需求、A股产业链、投资策略四个维度,拆解这波“非泡沫化AI热潮”的赚钱逻辑,让你在开场阶段就占得先机。

一、技术迭代:从“聊天工具”到“产业大脑”,AI的进化远超想象

高盛之所以判断AI非泡沫,核心依据是技术迭代的“非线性爆发”——AI已从“能说会道”的大模型,进化为“能做会干”的产业解决方案。

1. 大模型:从“参数竞赛”到“效率革命”

多模态突破:字节跳动“豆包”的多模态大模型,可通过一张工业设备照片,直接生成故障诊断报告和维修方案,准确率达92%;

自主学习能力:OpenAI的GPT-6测试版能在无人类干预下,自主优化算法模型,迭代周期从“月级”压缩至“周级”;

行业适配性:华为“盘古大模型”在石油勘探领域,将地震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倍,单井勘探成本降低300万元。

2. 算力基建: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

芯片端:景嘉微的国产GPU“JM9”在AI训练场景中,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70%,且完全不受出口限制,中科曙光的AI服务器已实现“JM9芯片”100%国产化;

智算中心:“东数西算”工程的AI智算枢纽节点(如成渝、粤港澳),算力规模突破1000 PFLOPS,可同时支持10万个大模型训练任务;

边缘计算:海康威视的边缘AI盒子,能在工厂产线实时完成产品缺陷检测,延迟低于50毫秒,较云端计算效率提升40%。

3. 算法生态:从“通用模型”到“垂直精耕”

行业大模型:平安集团的“金融大模型”,可自动生成信贷风控报告、行业研报,在内部测试中替代了30%的分析师工作;

开源社区:国内“魔搭社区”聚集超500个行业大模型,开发者可基于开源模型快速定制(如医疗大模型只需微调2000条行业数据即可上线);

轻量化趋势:字节跳动的“轻量级AI模型”,可在手机端实现实时视频生成,无需依赖云端算力,为C端应用打开空间。

二、市场需求:全球万亿赛道,这些领域正在“抢跑”

高盛预测,2025-2030年全球AI市场的复合增速将达25%,其需求爆发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企业、消费、政务端的“集体觉醒”。

1. 企业端:降本增效的“必选项”

智能办公:微软Copilot在国内企业的渗透率超20%,某头部券商通过Copilot实现“研报生成自动化”,研究员人均产出提升50%;

工业质检:商汤科技的AI视觉检测系统,在新能源电池产线的缺陷识别率达99.99%,较人工质检效率提升10倍,宁德时代、比亚迪已全面引入;

金融风控:蚂蚁集团的AI风控模型,将信贷坏账率从1.2%降至0.8%,每年减少损失超50亿元,国内股份制银行的AI风控覆盖率已超60%。

2. 消费端:体验升级的“新战场”

智能助手:小米“小爱同学6.0”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全屋智能设备,并自主学习用户习惯(如“早晨自动拉窗帘、开咖啡机”),激活用户数突破5000万;

内容创作:“起点中文网”的AI辅助写作工具,可帮作者生成剧情大纲、人物设定,签约作者中使用比例超40%,单本小说创作周期缩短30%;

医疗健康:阿里健康的AI问诊系统,可支持700种常见病的初步诊断,在下沉市场的日均咨询量超100万次,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痛点。

3. 政务端:治理效率的“加速器”

智慧城市:杭州“城市大脑”的AI交通调度系统,将早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40%,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

智能客服:12345政务热线的AI客服接通率达95%,可自动处理80%的常规诉求,群众满意度从85分提升至92分;

舆情分析:人民网的“AI舆情监测系统”,可实时追踪全网热点,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已在20个省级政务单位落地。

三、A股产业链:三层机会与一层风险,看懂再下手

A股的AI产业链已形成“算力层-算法层-应用层”的完整生态,但不同层级的机会与风险差异极大,需精准识别。

1. 算力层:高确定性的“卖铲人”

核心标的:

中科曙光(AI服务器+智算中心,国内市占率35%):三季度AI服务器订单同比增长120%,新建的成渝智算中心将在2026年贡献营收;

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全球市占率40%):AI数据中心的光模块需求激增,公司产能已排期至2026年Q2;

景嘉微(国产GPU,JM9芯片):在军工AI、工业控制领域实现突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5%。

机会逻辑:AI训练、推理的算力需求是“刚性”的,只要AI产业发展,算力企业的业绩增长就有保障。

风险提示:若出现更高效的算力技术(如光子计算),现有算力硬件可能面临技术替代。

2. 算法层:高弹性的“造梦者”

核心标的:

科大讯飞(教育+医疗大模型,国内市占率25%):“星火大模型”在K12教育的付费用户突破500万,三季度教育业务营收增长40%;

商汤科技(AI视觉,全球市占率15%):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的项目签约额同比增长60%,AI视觉检测系统成为新能源车企标配;

卫宁健康(医疗大模型,国内医院覆盖率30%):“卫宁大模型”可辅助医生生成诊疗方案,在三甲医院的使用率超20%。

机会逻辑:垂直领域的算法企业,若能形成“数据壁垒+场景壁垒”,将享受行业增长的“β红利”和市占率提升的“α红利”。

风险提示:大模型研发投入极高(年投入超10亿元),若行业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可能因亏损出局。

3. 应用层:高分化的“实践者”

核心标的:

值得买(AI电商导购,月活超3000万):AI选品工具“什么值得买AI助手”,可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推荐商品,转化率提升25%;

天下秀(AI营销,红人经济龙头):“虹宇宙AI”可生成虚拟数字人,为品牌提供直播、代言服务,合作品牌超500家;

石基信息(AI酒店系统,全球市占率20%):AI酒店管理系统可自动处理入住、退房、客房服务,在洲际、万豪的渗透率超30%。

机会逻辑:离用户越近的应用层企业,越能快速验证商业模式,业绩弹性大。

风险提示:C端应用的用户习惯培养难度大,若产品体验不佳,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如某AI社交APP上线3个月用户留存率不足10%)。

4. 风险层:需规避的“伪AI”陷阱

纯题材炒作:部分上市公司仅通过“参股AI公司”“签订意向协议”就蹭热点,如某上市公司公告“与某AI企业战略合作”,但实际合作金额不足100万元;

技术空心化:一些企业号称“拥有自主大模型”,但实际是基于开源模型的“套壳”,缺乏核心算法能力,如某AI公司的大模型参数规模仅10亿,远低于行业百亿级水平;

估值泡沫化:部分AI概念股的市盈率超200倍,而营收增长不足30%,明显透支未来业绩。

四、投资策略:开场阶段的“攻防之道”

在AI的“开场阶段”,投资需把握“长期主线+短期催化+风险控制”的平衡。

1. 长期布局:聚焦“技术壁垒+场景落地”的龙头

配置方向:中科曙光(算力)+科大讯飞(算法)+值得买(应用),构建“算力-算法-应用”的产业链组合;

操作策略:采用“定投+逢低加仓”,如科创50ETF(含多只AI龙头)的定投周期可设置为1年,每下跌5%加仓10%;

止盈止损:长期标的以“产业趋势是否改变”为判断标准,若某龙头企业的技术路线被验证失败(如国产GPU性能大幅落后),则果断止损。

2. 短期博弈:捕捉“政策+事件”的催化机会

关注节点:11月的“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国家AI产业政策发布会”,可能释放行业利好;

标的选择:事件催化下,算力层(中际旭创)、算法层(商汤科技)的弹性更大;

仓位控制:短期博弈的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20%,且设置5%的止损线(如买入后跌破20日均线)。

3. 风险防御:避开“伪AI”与“高估值”

筛选工具:用“研发投入占比(超15%)+ 专利数量(AI相关专利超100项)+ 客户质量(世界500强客户占比超20%)”三个指标筛选真AI企业;

估值参考:AI板块的合理市盈率区间为50-80倍,若标的市盈率超100倍,需警惕估值回调风险。

结语:AI的“开场阶段”,是风险更是机会

高盛的判断揭示了一个真相:AI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而是“改变世界的浪潮”。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开场阶段的不确定性是风险,但也是“低成本布局时代级产业”的机会。

最后,互动话题留给大家:你最看好AI的哪个细分领域?是算力、算法还是应用?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逻辑,我们一起在AI的开场阶段,抓住属于自己的财富机会!(注:本文仅提供市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来源:小小同学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