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都经历了从人人都在讲到没人再提的阶段,但真正留下来的,都是那些被融入日常业务的东西。
B端的一个规律:“新词火三年,能活下来的才叫技术。”
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中台元宇宙低代码最后都经历了从人人都在讲到没人再提的阶段,但真正留下来的,都是那些被融入日常业务的东西。
低代码现在的处境就这样:不再是热搜词,但已经渗透在无数系统里,比如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的自定义表单,其实就是低代码的一种,只是没人再把它单独拿出来炒。
图源见水印
2018~2022那几年是数字化转型最疯狂的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喊“数字化”“系统化”“自动化”。
但企业在实际做的过程中发现,IT部门忙不过来、业务部门干着急、外包又贵又慢。
这时候低代码出来,打的口号也是特别吸引人:
不懂代码,也能做系统业务自己搭建流程开发效率提升10倍这对企业老板来说,就像是一个又便宜又能干的万能工具,所以大家都愿意试一试。
资本市场那时候也跟着嗨,像国内这些老牌的低代码产品,除了简道云(这家公司主打不上市,利润共享)之外,其他的像明道云、简道云、氚云、轻流、ClickPaaS……几乎每家都拿了融资。
阿里、腾讯、金蝶、用友、钉钉,通通都入局做低代码了,有的甚至不讲功能,只讲“愿景“,当时一句——“人人都是开发者”,吹得比元宇宙还玄。
不管各位专业大佬喷的多厉害,你也得承认,低代码的确帮很多中小企业解决了一些小痛点:
以前审批流程要IT做,现在业务自己拖一拖。以前要写表单报表,现在几分钟搞定。以前小系统要两个月,现在两天能跑起来。尤其是对于没钱上ERP、CRM的小企业来说,低代码简直是穷人版数字化神器。
所以那几年火,完全合情合理。
一方面是,一个概念的宣传是有周期的,不可能永远都被大家热烈讨论,从2015年国内开始有规模的出现低代码产品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时间了,企业,网友已经对这个概念熟悉了。
用低代码的企业也习惯了,市场池子也基本定型,自然会慢慢归于平静。
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有3方面原因——
“不用IT,业务人员就能自己做系统。”
结果真让业务自己做,问题马上出来了。比如一个做销售管理的中小企业,用低代码搭了个CRM。销售负责人花了三天拖出了界面,自己都挺满意。
结果上线第二天:
数据不同步,权限乱掉,报表全错,客户信息重复得一塌糊涂。最后还是叫IT来救火,把那堆“拖出来的系统”推倒重建。
说白了,低代码降低了“搭界面”的门槛,但没降低“懂业务逻辑”的门槛。你不懂系统设计,照样出问题。
就像你给了一个人Photoshop,不代表他能做出海报。
低代码的强项在于:表单、审批、流程、数据看板——也就是简单的业务流。
但企业的核心系统,比如ERP、供应链、生产制造、财务核算,这些动辄上百个逻辑表、几百个接口。
这种复杂系统,用低代码能搭,但搭建的难度不亚于自己做开发,像生产计划系统(MPS)里,排产逻辑、物料需求、产能计算、异常反馈,全是多层嵌套逻辑。
你指望拖拖拽拽搭出来?那系统能跑就怪了。
所以低代码在企业内部逐渐被归位:从“主系统”→变成“辅系统”——它更像是补丁工具,不是底座平台。
这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事:低代码看起来成本低,但长期用下来并不便宜。
大部分低代码产品用的SaaS订阅制收费模式,也就是年费,一年几千块,听起来不多,但你要是用10年呢?要是要做定制开发呢?要请技术支持团队呢?
所以短期来看,成本低,但长期来说,也不便宜。
这也是低代码产品的定位——专门为那些中小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的边缘业务补充。
一是功能够用,不需要二次开发和定制,而是这些企业一次性也拿不出来好几十万,一年几千,负担小,也能接受。
其实你看最近两年,很多低代码厂商都不再强调“0代码开发”了,而是悄悄改口叫“业务中台”“应用构建平台”“智能表单平台”,为什么?
因为他们自己也明白:光靠“低代码”这个词,已经很难打动企业。
现在的玩法更务实:
明道云:转向企业级中台和集成服务。简道云:强调“表单+自动化+集成”,重点开发行业标准方案,走垂直路线轻流:定位“无代码协作平台”,重点在业务流协同。ClickPaaS:转B端项目市场,主打定制化开发。厂商们不再卖愿景,而是开始卖效率。
所以我反而觉得,低代码现在不火不代表它没用了,恰恰说明——市场成熟了。
当年火,是概念炒作;现在冷,是理性落地。现在那些还在用低代码的公司,一般都有这样的特点:
IT资源有限,但懂管理;业务变化快,需要灵活调整;不追求炫技,只求好用。这类企业,低代码带来的价值非常实际。对于低代码的应用大部分集中在——
用它做内部辅助系统:像物料申请、出差报销、销售打卡、工单流转这类系统,不用上ERP那种大平台,用低代码够了。用它做自动化连接器:比如CRM、ERP、OA之间要传数据,IT不想写接口脚本,用低代码自动化工具来跑流程。用它做快速原型验证:新业务刚起步,不想一上来就写系统,可以先用低代码搭一个demo跑几个月。如果一个公司想用它取代ERP、取代CRM、取代开发团队,那最后大概率要翻车。
低代码这几年确实被过度营销了,但它的价值并没有消失,只是回到了它该有的位置——不是取代IT,而是帮IT提效。
来源:猫说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