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流感防治及流感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帮助居民学习流感防控知识点,避免疫苗接种误区。
秋冬季节是防控流感的关键时期。防治流感都有哪些常见误区?接种流感疫苗又有什么说法?
10月15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流感防治及流感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帮助居民学习流感防控知识点,避免疫苗接种误区。
误区一:流感就是重感冒,扛几天就好了
尽管流感学名是流行性感冒,但不少市民误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在流行,从而放松警惕。事实上,流感绝非小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尤其对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症状上“一烧、二痛、三乏力”。一烧是指持续数天的高烧,体温可达39℃~40℃;二痛指的是常有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三乏力指的是极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肺炎。大多数情况下流感会自行好转,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比之下,普通感冒传染性不强,症状轻,呈自限性,基本不合并肺炎,没有明显发热,体力、食欲都没有明显影响,一般也没有明显的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误区二:流感疫苗副作用非常大
关于流感疫苗的类似质疑很常见。首先要明确的是,流感疫苗预防的是流感病毒,而非普通感冒病毒。接种后即使感染流感病毒,也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能大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概率。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来说,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接种疫苗对他们尤为重要。
流感疫苗相对安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烧灼感等;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程度均较为轻微,一般可自行缓解。极少出现重度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疫苗只能减少流感风险,不能完全避免感染风险,即使是接种疫苗,也需要做好防护。注射疫苗后2-4周才有保护力,并且3-6个月后保护力减弱,所以还是应该做好防护,戴好口罩。
流感要点问题
一次性说清
问题一:多大的孩子能接种疫苗?
答:年龄超过6个月的小朋友就可以接种灭活疫苗,3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减毒活疫苗。3岁以下小朋友接种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针,间隔一个月;减毒活疫苗仅需接种一次。
问题二:去年打了疫苗,今年还有必要打吗?
答:今年的流感疫苗毒株已更新,应及时接种新毒株的流感疫苗,以获得持续免疫力。去年的疫苗对今年的流感没有保护力,而且保护时间约半年。所以还是需要接种新的疫苗。
问题三:流感疫苗应该在何时接种?
答:流感一般在冬春季高发,而疫苗接种后需要2-4周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因此通常在9-11月接种,让身体获得有效保护。
问题四:孕期和哺乳期能打流感疫苗吗?
答:哺乳期妈妈可以正常接种流感疫苗,打完也可以正常哺乳,还可以间接保护小于6月龄无法接种流感疫苗的婴儿。
怀孕女性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应尽早接种流感灭活疫苗,但孕期禁止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
问题五:接种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刚刚开始出现发热,或有明显的咳嗽、流涕、鼻塞等常见的疾病症状,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可以等症状基本恢复再接种疫苗。
对疫苗过敏,或者辅料过敏,如鸡蛋、甲醛等禁止接种疫苗。
未控制的癫痫、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病史患者,禁止接种。
一般接种疫苗后需要留观30分钟左右,不建议当天洗澡、游泳。
来源:鞍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