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活着的时候,我们身体每一个微小的动作,从奔跑、跳跃到心跳、呼吸,都依赖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肌肉每次活动都要消耗一种能量货币,即三磷酸腺苷,英文缩写ATP。
人死后为什么会变得僵硬,而屠宰场里出来的猪肉却是又软又嫩?
在活着的时候,我们身体每一个微小的动作,从奔跑、跳跃到心跳、呼吸,都依赖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肌肉每次活动都要消耗一种能量货币,即三磷酸腺苷,英文缩写ATP。
当肌肉要收缩时,ATP水解为ADP和磷酸,释放能量同时使肌球蛋白头部翘起并结合肌动蛋白,形成“横桥”。
ADP和磷酸释放后,肌球蛋白头部拉动肌动蛋白丝,让肌纤维缩短,这样肌肉就收缩。放松时还要ATP参与,它结合肌球蛋白使其脱离肌动蛋白,横桥解离,这样肌肉就恢复松弛。
也就是说,ATP不光给肌肉细胞提供能量,它还是一把“钥匙”,能控制肌肉的舒张。而ATP的合成需要葡萄糖和氧气,人死了就不能再呼吸了,血氧也会被消耗掉,ATP也不能再产生。肌肉细胞收紧后,这个锁卡上就没有钥匙打开了。
尸僵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通常是人死后1~3小时才开始。从脸部逐步扩散到全身,最长持续时间是一天(24小时),然后尸体就会慢慢变软,称为“解僵”,时间比九叔的符还要管用。
肌肉不是被锁死了吗?为什么还会变软呢?
虽然没有了ATP这把“钥匙”过来解锁,但是尸体内部还有更猛的角色——蛋白酶。人体里的蛋白酶依旧有活性,它可以把肌动-肌球蛋白复合体这个“锁”给砸了。肌蛋白都溶解了,肌肉自然不会再紧绷。
与此同时,还有人体内的微生物参与分解。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话,尸体会发胀,最终形成“巨人观”,再后来外界微生物和苍蝇宝宝也会过来分一杯羹,尸体会变得不堪入目,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只剩下一堆白骨。
人死了会有尸僵,动物死了也不例外,尤其是哺乳动物,只是没有多少人会刻意的观察。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人类吃的猪肉、牛肉、羊肉这些肉也是尸体,菜市场和超市里放了一天后为什么没有僵硬呢?摸起来明明很柔软。
其实这些肉都是经过处理的,如果不处理,猪牛羊也会产生尸僵,而且死亡以后,猪的体内还有糖原和活细胞,糖原分解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拿到手上肉不光硬,还有一股奇怪的酸味,即便煮熟了也很难吃,屠宰场自然不能卖这样的肉。
屠宰场的操作是这样的,在屠宰的同时,给猪放血。移除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了全身肌肉ATP的枯竭进程。紧接着,处理后的猪会被立即送入低温冷却间,低温会降低活细胞的无氧呼吸活动,也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放血后,猪肉也进入尸僵阶段,然后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变软。其实尸僵并不会影响猪肉的味道,主要影响肉质风味的是乳酸。
在冷却间里,温度只有0~4摄氏度,肉被吊挂着,屠宰场会给它吹风,目的是加快肌细胞对乳酸的代谢,这一步叫“熟成”。同时,肉也会经历尸僵阶段,然后解僵。前面说了,解僵是肉里的蛋白酶在起作用,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是肉鲜味的重要来源。
就这样,猪肉在屠宰场里放一段时间后,里面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味道变好了,肉也软了下来,乳酸也分解了。这就是熟成排酸过后的肉,它可以入库冷冻,或者拿到市场上售卖。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定是假的,农村杀完猪明显没有这些步骤。
农村杀猪一般是在过年前,气温比较低,猪肉里面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生物活动速度很慢。杀猪肯定要准备杀猪菜,用的肉非常新鲜,猪毛刚褪干净,就用刀划下来一大块拿到厨房里烹饪,尸僵和乳酸就没有来得及产生,所以杀猪菜里的肉味道都非常好。
而吃不完的猪肉会被分成一片一片的,抹上盐丢进缸里腌上一段时间,之后晾晒做成腊肉,南方一些地方还会用烟熏,什么尸僵、排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些。
来源:科普足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