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八月廿六,牢记:1不穿,2不看,3不去,做4事,安康过秋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7 08:18 1

摘要:今天是农历八月廿六,此时节正处在“寒露”与“霜降”之间,秋意渐浓,寒气始生。老祖宗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句老话:“八月廿六,1不穿,2不看,3不去,做4事”,牢记这些,能助您顺应天时,避寒防燥,为健康入冬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是农历八月廿六,此时节正处在“寒露”与“霜降”之间,秋意渐浓,寒气始生。老祖宗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句老话:“八月廿六,1不穿,2不看,3不去,做4事”,牢记这些,能助您顺应天时,避寒防燥,为健康入冬打下坚实基础。

“1不穿”——不穿凉鞋、不露脚踝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慢,且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是身体的“第二心脏”。八月廿六后,早晚温差大,地面的寒气开始上行。如果此时还贪图凉快,穿着凉鞋或把脚踝露在外面,极易让寒邪入侵,导致腰腿疼痛、感冒频发,尤其对女性而言,更易引发宫寒、痛经等问题。请务必换上能包裹住脚踝的鞋袜,睡前用温水泡脚,驱散一天寒气的积累。

“2不看”——不看悲伤事,不看身边纷争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五脏中的“肺”,其志为“悲”。因此,秋天人容易产生悲伤、低落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悲秋”。此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收神”,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 一不看悲伤事:少看悲情的电影、电视剧,少听哀怨的音乐,少读令人心碎的故事。这些内容会放大内心的伤感,损耗肺气,让人精神不振。

- 二不看身边纷争:对于身边的争吵、是非和负面八卦,要学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不围观、不参与,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静。心火平息,肺气才能清肃通达。

“3不去”——不去三地,防病保身

为了适应秋日“收敛”的特性,有些地方要尽量少去。

- 一不去深夜场所:如酒吧、夜市等。夜晚寒气重,这些地方人多嘈杂,容易让人心神外散,消耗阳气,不利于秋日“早卧早起”的养生原则。

- 二不去荒野水边:此时节晨露、夜霜渐重,荒野水边不仅湿冷,而且风大。湿气与寒气结合,成为“寒湿”,侵袭人体,容易导致关节酸痛和脾胃不适。

- 三不去人多密闭处:如拥挤的商场、不透风的棋牌室。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密闭空间空气浑浊,容易传播病菌。加之秋燥令肺脏脆弱,更需呼吸新鲜空气。

“做4事”——顺应时节,滋养身心

- 第一事:泡脚引火归元。坚持每晚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最好没过脚踝。可以加入几片生姜或一小把艾叶,能更好地温通经络,引火下行,改善睡眠。

- 第二事:食粥滋阴润燥。早餐或晚餐喝一碗热粥,是秋季养胃润燥的绝佳选择。推荐小米红枣粥(健脾安神)、百合银耳粥(润肺止咳)、山药粥(补益脾胃),简单又有效。

- 第三事:开窗通风纳新。秋日虽凉,但切忌整天紧闭门窗。每天上午9-11点,下午2-4点,应开窗通风半小时,让室内浊气排出,新鲜空气进入,能有效预防疾病,保持头脑清醒。

- 第四事:登高望远舒怀。秋高气爽,正是登高的好时节。周末不妨去郊外爬山,既能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极目远眺,开阔心胸,有效排解“悲秋”情绪,让身心都得到舒展。

今日八月廿六,记住这“1不穿、2不看、3不去、做4事”,不仅是遵循一个传统习俗,更是一份对自己身体的深切关爱。愿您从今日起,调整步伐,收敛神气,安康顺遂地迎接接下来的秋冬时光!

来源:南瑾夏子说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