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RP系统选型,软件与软件之间的差距真的那么大么?对大多数财务供应链需求的甲方企业,选个主流品牌的成熟套装系统,其实,“能用”、也“够用”。
ERP系统选型,软件与软件之间的差距真的那么大么?对大多数财务供应链需求的甲方企业,选个主流品牌的成熟套装系统,其实,“能用”、也“够用”。
那要是追求“好用”,那乙方厂商就必须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你究竟为谁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定位模糊的产品线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容易被稀释的行业深度,同时客群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就越难满足。
SaaS ERP看金蝶
如果选型出发点是真的SaaS,那就找金蝶。因为:
1、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把软件从资产变成运营成本、让甲方告别“上线即痛苦的开始”这个旧梦、从而进入为结果付费的清醒现实;
2、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版本统一、持续迭代,从而让甲方拥抱最佳行业实践,当然代价是必须接受标准流程的规训;
3、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开箱即用、让IT部门从运维转向业务赋能,少一点对于服务器宕机和补丁更新的关怀,当然代价是必须接受对厂商的深度依赖;
4、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真正的多租户架构,从而让甲方快速获得全行业的集体智慧和风险预警,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5、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以周、月为单位进行产品迭代,让甲方的产品时刻保持技术前沿性。
国资ERP看浪潮
如果选型考虑点是国资监管,那就找浪潮吧。因为:
1、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系统从底层逻辑深度嵌入合规与风控、国资监管政策与报表体系,稳稳当当的“不出事儿”、而非“多赚钱”;
2、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快速响应政策条文转化为具体流程、权限、报表格式,这是纯技术公司无法理解的“政治账”;
3、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在“管资产”和“管资本”之间的精准切换,从而满足监管角色的双重性;
4、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把权限、流程、审计线索环环相扣,从而确保三重一大决策的无法逾越性;
5、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把等保、分保、密评仅仅当作门槛,更重要的是避免因为数据泄露导致的政治风险;
6、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将预算、投资、产权、考核等国资专项管理要求落实到实处。
制造ERP看鼎捷
如果ERP的选型考虑点是硬核制造的业务深度,那就找鼎捷。因为:
1、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系统从生产模型底层逻辑深度嵌入工序流转、在制品管理与成本归集,从而实现交付可控;
2、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通过柔性物料清单和灵活的工单管理、轻松应对频繁的工程变更和物料替代,这是纯财务导向厂商无法理解的制造账;
3、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在按单设计与按库生产的模式间平滑切换,从而快速响应制造业甲方定制的多样性;
4、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把物料清单、工艺路线、生产订单仅仅当作基础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动实现精准的领料防错与进度透明;
5、非专精于此的厂商,做不到在电子行业、通用/专用机械行业、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积累出大量的行业管理知识、并沉淀在系统的预设逻辑和行业插件中。
文末一点感悟:
我们不是在强调某一家厂商在上述某个功能领域“肯定做不到”,而是在强调专精于某一个维度领域的产品、在这个专精维度里的体系化沉淀能力。(这句话有点拗口,大家读两遍)金蝶、浪潮、鼎捷的路径表明,垂直领域的专业壁垒比“广度大于深度”的价值逻辑更具有韧性。
当甲方客户开始用脚投票选择“更懂行”的供应商时,说明行业正在走向理性与深化。无论选择广度还是深度,唯一不变的原则是:企业服务的终点,永远是客户业务价值的实现。
来源:人称T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