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敬平那几张群组截图一抛出来,整个党部都愣住,他说“二十桌酒席,全是党员”,话音未落就炸开。
三天后就投票,蓝营却连环出事,许多基层看得直摇头!
黄敬平那几张群组截图一抛出来,整个党部都愣住,他说“二十桌酒席,全是党员”,话音未落就炸开。
有人盯着画面细算,经费来源成了放大镜下的焦点,酒杯举得再高,也挡不住追问。
同一时刻,最新民调在网上流传,郑丽文支持率逼近五成,比郝龙斌多出近一倍,引起另一波讨论。
其实半个月前,还没人敢断言她能领先,那会儿“正统派”人马声势不小,县市长公开站台,把场子撑得很热闹。
风向第一次转动,是新竹议会那句突兀的表态,许修睿说要挺郑丽文,不少同僚当时只觉得不可思议。
紧接着南投副议长潘一全放话,“郝当选我就退党”,简单一句,把矛盾摆到台面,气氛迅速升温。
桃园动静更大,邱奕胜拉着近二十位议员拍合照,喊支持郑丽文,现场掌声此起彼伏,市长张善政只能尴尬旁观。
地方派系为何敢“对着干”?有人说他们最懂算计,谁有胜算就靠向谁,另有人认为,他们更在意选后资源分配。
郝龙斌背后的赵少康,被点名是“外省权贵”,这标签又旧又敏感,社群里一句顶一句,很难收拾。
他在政论节目突然指郑丽文“养网军”,还把大陆官方拖进话题,结果本想冲锋,却成了反效果。
郭正亮当场拆招,蔡正元也出面批评,甚至连温和的邱毅都加入声讨,一连串回击让郝阵营更被动。
节目片段被截成短影片疯传,中间党员看到纷纷摇头,说“证据拿不出,就别乱说”,形象跌得更快。
除了口水,还有程序争议,选举日期从九月拖到十月,缴党费时间也延后,不满声音早已累积。
原订九场的政见会,被砍掉六场,场地费还不退,参选人只能苦笑,这插曲让“公平”二字蒙尘。
当权派被指“密室协商”,基层感觉被忽视,地方干部对媒体直说“我们才不想被当提款机”。
最新丑闻又添一把火,市政府名义的餐会,如果真是公款挪用,后果不止选举输赢的问题。
郝龙斌团队先否认,再说是“慰劳活动”,措辞变来变去,反而坐实了疑点,记者追问没停。
反观郑丽文阵营,公开行程和财务清单一并贴出,格式简单却管用,网友留言“总算看得懂”。
她没有派系背景,这句话被支持者反复强调,意思很直接,谁也占不到便宜,地方才愿意跟。
党机器多年沉疴不是一朝形成,选务偏颇、资源垄断、派系斗气,都累积在这场主席选举爆开。
假如郑丽文当选,赵少康、朱立伦等旧班底要怎么相处?媒体私下猜测,短期内妥协无可避免。
而郝龙斌若落败,也不是简单退场,他背后那一群人不会甘心,可能在地方或“中常会”另起战线。
选情胶着只剩七十二小时,却不断冒出新变数,记者守在党部门口,手机震个不停,新闻推播一条接一条。
夜里十一点,桃园又传出会议录音,有干部抱怨“被拉去餐会才知道要给郝拍照”,语气透着几分无奈。
观察员说,这回不再是谁人脉多,而是谁少犯错,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成为压垮选票的关键因素。
不少党员私下聊起投票日安排,有人打车到投票所,有人准备群组“打卡”,心态与以往明显不同。
他们说,不想再让党高层随意操控,“我们自己选”,这四个字在县市群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临近清晨,社交平台数据变化肉眼可见,郑阵营贴文互动持续上升,郝阵营那边则陷入防御模式。
赵少康再度开直播解释,却还是避不开“网军”问题,许多留言一句“证据呢?”就挂在画面上。
同样时间,罗智强在另一场街头茶会握手,他支持率只有二成出头,但仍努力找曝光,希望留住筹码。
张亚中与卓伯源行程相对低调,更多像在累积下一次赛局,不愿被卷进主流派对撞。
跟进调查的廉政单位暂时沉默,外界担心行动太慢,但知情人士说“证据要先确认,免得反弹”。
媒体镜头下,郝营志工依旧穿着统一背心站路口,比起几周前的兴奋,现在笑容淡了不少。
而郑丽文的办公室灯经常亮到凌晨,工作人员说“封包名单要再核对”,他们知道最后关头不能松。
清楚的是,这一役不只是换主席,更像一场党内旧规矩与新做法的碰撞,输赢之外还有后续震荡。
选票目前还在锁箱里,所有人只能等三天后的计票,数字铺陈完毕,争议才会暂时停歇。
来源:静静聊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