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甘肃兰州某医院发了个“喜报”,结果惹来了大麻烦。这张喜报说他们9月份接诊了7500多人,手术426台,10月第一天也有450多人来看病。网友看到后炸开了锅,觉得医院太不体谅病人难受了。
10月15日,甘肃兰州某医院发了个“喜报”,结果惹来了大麻烦。这张喜报说他们9月份接诊了7500多人,手术426台,10月第一天也有450多人来看病。网友看到后炸开了锅,觉得医院太不体谅病人难受了。
医院工作人员后来解释,这些数据是内部总结会发的工作群消息,被新员工做成喜报送出去了。他们承认用词不当,但数据没错。10月16日卫健委也介入调查,说正在处理,具体怎么处理还没结论。
这事为啥闹这么大?主要是医院用“喜报”这种传统搞庆典的形式,来宣传门诊量和手术量,让很多人觉得医院把病人当成绩算了。有网友说,接诊人数多应该是正常工作,没必要像过节似的发喜报。
其实医院发数据通报本来没问题,但用“热烈祝贺”这种庆功的词儿就让人不舒服了。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后,大家更容易联想到医院可能重业绩轻服务。新员工可能没意识到这点,随手转发酿成舆情。
卫健委现在得查这事,可能要处理相关人员。但医院内部管理也得反思,为啥工作群的消息能随便变成对外宣传?新员工培训是不是有漏洞?发个内部数据为啥不先过审?
现在网上还有人翻出以前医院类似事件,说这可能是管理上的老问题。不过这次卫健委动作挺快,第二天就给出了处理进展。但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还需要详细调查。
这事给医疗机构提了个醒:就算数据真实,发布渠道和用词也很重要。特别是现在手机一拍全网传播,内部消息和对外宣传得分开管。否则好心搞数据汇总,结果被传成“冷血医院”,反而坏了名声。
现在卫健委和医院都在处理这事,到底怎么回事,后续还得等官方说法。不过普通患者看了这事儿,可能更警惕医院到底看重什么——是真的为病人,还是光顾着刷数据。
来源:旅行诗人安安的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