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BOM、MRP、WMS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6:19 2

摘要:这些问题,根源往往不在于某个部门的失职,而在于连接计划、采购、生产与仓储的核心信息链断裂了。而这条关键的信息链,是由BOM、MRP和WMS这三个环环相扣的系统所构成。

前两天我遇到了干制造业的朋友,他来跟我吐槽:

生产线上突然因缺料而停工,仓库里却堆砌着用不上的原材料;采购部门刚下订单,却发现仓库里其实还有大量库存!

这些问题,根源往往不在于某个部门的失职,而在于连接计划、采购、生产与仓储的核心信息链断裂了。而这条关键的信息链,是由BOM、MRP和WMS这三个环环相扣的系统所构成。

为什么这三者这么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一个从数据到行动,再通过反馈持续优化的管理闭环

接下来,我就逐一深入解析,帮你理清楚这条贯穿企业运营的生命线。

首先,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这三个概念各自承担的角色。

BOM是一份定义产品的文件,它精确规定了一件成品是由哪些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构成的,并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数量比例

要想直观地看到一张BOM表,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可以利用数据集成工具,比如我这里用FineBI来搭建库存管理分析看板图,把每个模块拆解之后就很清楚了,你看下图的原材料、半成品这些数据是不是就很清晰?我把这份模板链接放在这里,大家可以上手试试。需要自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比如,如果你要生产一张木桌,BOM就会清楚地列出:需要1个桌面、4条桌腿、一盒螺丝和一定量的油漆。

它详细记录了所有构成物品,并且是有层级的:最终产品>组件>原材料

BOM是静态的,它的准确性是后续所有活动的基石。如果BOM出错,比如把需要10个螺丝误写为100个,那么后续的采购和生产都会跟着错。

我一直强调,错误的数据输入,必然导致错误的输出,BOM正是这个最关键的数据源头。

那么,有了准确的产品蓝图之后呢?接下来就需要一个系统来把蓝图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MRP就是这样一套计算逻辑和系统。它的核心任务是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需要什么? (由BOM决定)需要多少? (由订单、预测和库存决定)什么时候需要? (由生产计划决定)

它的驱动力来自于主生产计划——即你计划在何时生产多少数量的最终产品。MRP系统会依据这个计划,去解析BOM,逐层计算出所有所需物料的总需求量。接着,它会核对当前的库存信息(包括现有库存、已在途的订单等),最终计算出:

净需求: 为了满足生产,我们还需要额外采购或生产多少具体物料。需求时间: 这些物料最晚必须在什么时候抵达生产线。

MRP是动态的,它随着计划、订单和库存的变化而持续运行。

那么MRP要怎么计算呢?首先要看这几个核心——

主生产计划: 例如,计划在第10周完工100台产品。BOM: 1台产品需要2个A部件和3个B零件。库存信息: 当前仓库里有50个A部件,B零件为0。提前期: 采购A部件需要1周,生产B零件需要2周。

MRP的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步:

计算毛需求: 要生产100台产品,根据BOM,对A部件的毛需求是100×2=200个。对B零件的毛需求是100×3=300个。计算净需求

净需求=毛需求-当前库存

核对库存,我们有50个A部件。那么A部件的净需求=200-50=150个。B零件没有库存,净需求即为300个。

计算计划订单下达: 我们需要在第10周备齐这些物料。考虑到A部件采购需要1周提前期,那么采购150个A部件的订单必须最晚在第9周下达;而B零件需要2周生产时间,那么生产300个B零件的指令就必须最晚在第8周下达。

现在我们弄清了计划和计算环节,再来看看执行环节。WMS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软件系统,它管理的是物理世界中的仓库、空间和货物。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确保仓库作业的精确与高效。

WMS具体管理什么呢?它负责:

库位管理:货物应该放在哪个具体位置?收货与上架:收进来多少货?如何快速准确上架?拣货与发货:要发出多少货?如何高效拣选和打包?库存盘点与数据维护:仓库里实时的准确库存是多少?

如果说MRP是制定计划的大脑,那么WMS就是忠实执行和反馈的双手。它确保仓库里的实物与系统数据保持一致,并高效地支持生产和发货需求。

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依靠人工或Excel处理复杂产品的MRP运算,极易出错且效率低下。实现MRP的系统化自动化,是企业提升管理精度的关键一步。

要知道,BOM、MRP、WMS绝非孤立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紧密协作的数据闭环。

这个闭环的流程是这样的:

BOM->MRP->WMS->(反馈给) MRP

BOM是MRP的输入基础: MRP要进行计算,首先必须有一张准确无误的BOM。没有正确的BOM,MRP就如同无米之炊。MRP是WMS的行动指令来源: MRP运算后产生的采购计划和生产领料单,会直接下达到WMS。WMS则依据这些指令进行收货、上架、拣选、发料等所有实体操作。WMS是MRP的数据保障与反馈源: MRP计算所依赖的“当前库存”数据,必须来源于WMS提供的实时、准确的库存信息。如果WMS记录的库存不准,MRP的计算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时,WMS在执行完每一步操作后,都会将最新的库存状态实时反馈给MRP系统,从而触发下一轮的计算和调整。

你懂我意思吗? 它们三者的关系,就像一个精密的团队,只有三者数据通畅、协同一致,企业这台机器才能高效运转。

那么,如何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实现库存的科学管理,既避免缺料停产,也防止资金沉淀在过剩库存上。

说白了,制定库存不能凭感觉,而是一个基于精准数据的、持续动态调整的流程。

具体步骤如下:

1.确保BOM与WMS的数据质量

BOM必须保持完全准确。 任何工程变更都必须第一时间在BOM中更新,这是所有计算的源头。WMS必须保证账实完全相符。

通过规范的流程,如条码扫描、定期循环盘点等确保系统库存数字与仓库实物一一对应。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2.有效运行MRP并严格执行

基于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运行MRP。

系统会自动调用准确的BOM和WMS的实时库存数据,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所有物料的净需求和建议到货时间。

采购和生产部门依据MRP的输出结果,生成采购订单和生产订单。

3.引入安全库存与策略参数

MRP主要处理“确定性需求”。对于不确定性,比如需求波动、供应商延迟等情况,我们需要为关键物料设置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的设置不是凭感觉,应基于该物料的消耗历史、采购提前期的稳定性等数据综合分析。这个安全库存量会作为WMS中的一个警戒线,一旦库存低于此线,系统便会预警。

在MRP系统中,还可以为不同特性的物料设置不同的采购或生产策略,从而进一步优化库存结构。

针对库存管理情况,还得要有一份专业的指导方案才能让你对库存管理知识更深入地了解,这里我给大家送上一份《供应链库存分析解决方案》,里面提供了如何根据科学分析供应链数据,优化库存,还能进行流程优化和持续改进。需要自取:(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总而言之, BOM、MRP、WMS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制造类企业运营管理的“铁三角”。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要实现科学的库存管理,就必须让这个闭环顺畅运转。

对于任何一家希望走向规范化、精益化的制造型企业而言,理解和用好这三个系统,是必经之路,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你说对不?

来源:数据分析不是个事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