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9年10月14日,坦桑尼亚开国元首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在英国伦敦逝世,享年77岁。当这个消息传回坦桑尼亚时,成千上万的民众涌上街头,泪雨倾盆。
伦敦医院病房里,生命最后时刻的尼雷尔对身边人说:“我死了民众会哭的,希望他们节哀自持。”他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1999年10月14日,坦桑尼亚开国元首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在英国伦敦逝世,享年77岁。当这个消息传回坦桑尼亚时,成千上万的民众涌上街头,泪雨倾盆。
据报道,在他的棺木下葬的那一刻,当场昏厥不省人事者达179人。一位正在生产的母亲,在病床上看完国葬直播后,生下了三胞胎,她将三个孩子分别命名为尼雷尔、尼雷尔母亲的名字和马孔戈罗(尼雷尔第五子的名字),以此表达对国父的深切怀念。
1922年4月13日,尼雷尔出生于坦噶尼喀(坦桑尼亚大陆部分)的一个酋长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他抓住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先后在穆索马的教会学校和塔波拉的公立学校读书,后来进入乌干达的马凯雷雷学院。1949年,他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于1952年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坦噶尼喀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本土精英。
留学期间,尼雷尔经常与非洲各地的民族主义者讨论民族解放运动问题,立志要消灭非洲大陆的殖民制度。
1952年,尼雷尔回国从事教学工作。1954年7月7日,他将原有的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改组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简称坦盟),并当选为主席。
他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分阶段实现民族独立。1955年和1956年,他两度赴联合国就独立问题向托管理事会陈述意见,揭露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提出独立要求。
1961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告独立,尼雷尔出任总理。1962年12月,坦噶尼喀共和国成立,他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1964年,一场危机改变了东非政治格局。坦噶尼喀军队发生兵变,要求实现武装部队非洲化和改善待遇。
与此同时,桑给巴尔发生了革命。为稳定局势和应付外来压力,尼雷尔与桑给巴尔总统卡鲁姆会谈,就两国联合达成协议。
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当选为联合共和国总统。这一联合被证明是非洲国家统一中少有的成功案例。
1967年,尼雷尔发表了著名的 《阿鲁沙宣言》,宣布坦桑尼亚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强调自力更生和发展农业。
他将大中型工矿企业、贸易商行和金融机构收归国有,并在农村大规模建立乌贾马村。
尽管这些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挫折,但尼雷尔始终致力于寻找适合非洲的发展道路。他认识到政策失误后,在70年代中期开始调整经济政策,放宽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更加重视农业发展。
尼雷尔的个人品质使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作为国家总统,他不仅有坐车的特权,却养成了徒步下乡的习惯。
他穿上休闲服,戴上太阳帽,蹬上长筒雨靴,下乡了解民情,一走就是几十公里。他和农民亲如一家,一起吃饭,晚上同睡在一张牛皮上。
他没有高薪,没有国外存款,1981年获得“第三世界基金奖”的10万美元奖金,也全部献出来建了国家图书馆。他没有高级别墅,住在郊外一所普通的公房里。
他卸职时政府要给他在老家建一处住宅,却被他严词拒绝。
06 非洲民族解放的推动者尼雷尔不仅是坦桑尼亚的国父,也是整个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长期担任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主席、非洲前线国家首脑会议主席。
尽管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尼雷尔仍为非洲民族解放事业慷慨解囊,并为游击战士设立训练营地。
他中断了向南非提供劳工的协议,宁愿蒙受外汇收入减少的损失,也要支持反种族主义斗争。
07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尼雷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生中曾13次访问中国。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1965年,尼雷尔访华时提出了建设坦赞铁路的设想,得到了中方的大力支持。
面对西方的质疑,中国毅然承担了这一当时海外最大的援助项目,建成了被誉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
在坦桑尼亚推行私有化过程中,有人建议卖掉中国援建的友谊纺织厂,尼雷尔闻讯大为光火:“出卖友谊就是出卖朋友,中坦友谊是不能出卖的!”
08 晚年仍在奔波1985年,尼雷尔做出了一个在非洲国家极为罕见的决定——主动辞去总统职务。
退休后,他并没有安享晚年,仍然为非洲的和平事业奔波。他被推举为布隆迪部族冲突的国际调解人,致力于促进布隆迪国内和解。
1999年7月,关于布隆迪问题的谈判让这位和善的长者颇为窝火。用他的话说谈判是胡搅蛮缠,一片混乱。
当晚尼雷尔便发现腰部出现带状疱疹,经查白细胞骤然增多。但他仍坚持参加完阿尔及利亚非洲首脑会议,随后病情日益加重,最终于1999年8月30日启程去英国就医。
尼雷尔去世后,坦桑尼亚将10月14日定为“尼雷尔导师日”,每年举行纪念活动。2013年,联合国总部也举行了“尼雷尔导师日”纪念活动,时任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赞扬尼雷尔“有着伟大的远见,杰出的智慧、热情和机智,他为了民族团结和国家主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尽管尼雷尔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他的精神依然照亮着坦桑尼亚和整个非洲大陆的前行道路。他留下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一种精神力量——廉洁奉公、心系民众、坚持理想。在这个追逐名利的世界,尼雷尔的一生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领导力,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来源:一直在路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