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军的军车来源众多,系美、英、德、苏、日等国产品,型号众多,保养困难。再加上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的车辆损失巨大,从1951年起,国家每年进口汽车达1万辆以上,至1957年年底,全国有汽车9.2万辆,其中从前苏联就进口了5.5万辆,约占70%以上。
书接前文,上回的军用卡车介绍了“解放CA10”,这回咱们来聊聊“解放CA30”。
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军的军车来源众多,系美、英、德、苏、日等国产品,型号众多,保养困难。再加上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的车辆损失巨大,从1951年起,国家每年进口汽车达1万辆以上,至1957年年底,全国有汽车9.2万辆,其中从前苏联就进口了5.5万辆,约占70%以上。
民用汽车从国外进口尚且说的过去,军用汽车无论如何不能长期依赖外国,一旦被别人掐住脖子,损害的是军队的战斗力,是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土安全!于是,研发国产越野汽车开始提上日程,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长春一汽担负起了这项重任。
1956年,一汽技术部就拿出了两套方案,方案一的型号为CA31型,该方案立足于国内,是自己设计的;方案二的型号为CA30型,是仿造前苏联吉尔157型。之后经过讨论研究,方案二得到采纳。原因是当时一汽正在引进生产前苏联的CA10型载货汽车,吉尔157型越野汽车与CA10型有50%的零件可以通用,这样在研发CA30型的时候,就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过多资源的投入。
1957年3月CA30型军用卡车开始进行生产准备。转年的1958年9月,一汽成功试制出了第一辆国产CA30型军用越野汽车,CA30中的“C”应该是“China”或“Chinese”的缩写,代表中国,“A”应该是“Automobile”的缩写,代表汽车,“3”代表三桥驱动,“0”代表第一代车型。
CA30型军用卡车,官方标准称呼为“中国解放CA-30(6X6) 2.5吨军用卡车”。该车车身长6.684米,宽2.315米,高2.36米,空重5450公斤,由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以及电气设备这四大部分构成。除车厢为钢木制外,整车采用全金属设计制造,没有采用塑料件。
它的发动机在车体前部,水箱罩和前翼子板联成一体,将发动机罩改成大揭盖式。早期安装有改进自CA10的发动机,之后使用了改进型直列6缸水冷化油器发动机,发动机的启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驾驶室内电启动,另一种是外部手摇式启动。功率从CA10型的95马力提升至109马力,最大扭矩为343N.m。越野载重量2.5吨,越野牵引量3.6吨,平路全负荷最高时速65公里,行程680公里,最小转向半径12.1米,最大爬坡度30%,涉水深0.85米。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前进挡+1个倒挡的机械式变速器。分动箱采用两档设计,高挡速比为1.338,低挡速比则为2.440,通过分动箱将动力输出到各传动轴。全车采用单级减速桥,尺寸为12.00-18的超低压越野花纹轮胎,正常行驶下气压为3-3.5公斤,具备中央式轮胎调压能力。
涉水试验
CA30型军用卡车的底盘采用6×6全轮驱动设计,沿用了前苏联吉斯-157型车架和整体式冲压桥壳,配备分动器实现多轴驱动,后桥差速器可锁止,具备较高的离地间隙和良好的通过性,车尾还配备牵引钩和防空灯插座,使得该车能适应复杂恶劣的路面条件。此外,CA30还使用了一汽自行设计的12-18型轮胎,卡车的排气管离地间隙达850毫米,使得该车具备良好的越野性能和高涉水能力。车上配有两个油箱,主油箱容量为150L,副油箱的容量为65L,满油箱状态下行程680公里,最低燃油标准是RQ66汽油,也就是汽油辛烷值不低于66,每百公里标准耗油量42升。
该车的车头移植了解放CA11A型卡车车头造型,保留了美式卡车前脸风格,车鼻镶嵌有毛主席手书的"解放"标识,配备了镂空进气格栅和铁质大灯护栏。驾驶室为全金属封闭式双开门居中结构(前边是发动机舱),具有一定的防弹片溅射功能。车辆后部是木制地板的货箱,两侧通常设有可折叠的长凳,便于运兵或载物,必要时车厢上可安装弓形骨架用于搭建车篷布形成封闭空间。
CA30型军用卡车上的电气设备包括基本的照明系统、启动系统以及为适应军事需求可能加装的特殊设备(如中央充气系统,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并满足特定军事用途。
1959年初,解放CA30正式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但是装备部队后的CA30在使用中就暴露出一些设计和质量问题,比如车头设计影响驾驶员视野、在严寒地区启动困难、驱动桥强度不够、供油系统产生“气阻”和散热不良等,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性能和寿命。
针对部队反映的这些问题,一汽在1962年上半年停止了CA30型的生产,对其进行了7项重大改进,包括驱动桥改用新设计的结构、车头外形重新设计、改善发动机散热系的冷却性能、消除供油系气阻并采用大排量的汽油泵、自行设计轮胎中央充气装置、增加暖风除霜装置、增加启动加温装置等,并进行了5万公里试验,使得车辆的性能和外观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两年后的1964年,改进后的CA30型军用卡车定型为CA30A型,重新投入生产和装备。
CA30A型中“A”,表示这款车型是在针对CA30在部队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值得注意的是,自从这款车型的改进版本推出后,直至停产,都未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另外从后来披露的资料看,这次改进型有两种型号,除了6×6驱动版本CA30A型外,还有一种4×4驱动版本CA30A1型,不过4×4驱动版本国内较少,主要用于支援越南。
之后,CA30A型因其底盘灵活,衍生出众多变形车种,包括122毫米榴弹炮牵引车,用于运输红旗2号防空导弹的专用车辆,以及工程维护车、通讯指挥车和野战修理车等。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没有配备同步器的CA30A军用卡车,其换挡过程颇为繁琐,需要五个步骤:首先踩松离合,摘下当前挡位,然后轰一脚油门,再踩松离合,最后挂上目标挡位。这样的换挡流程,相较于现代汽车的简洁操作,确实显得有些复杂。尤其是在崎岖不平的非铺装路面或山路行驶时,换挡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变得尤为关键,这对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解放CA30型军用卡车就曾经奔驰在世界屋脊的道路上为前线的战士送去弹药补给。
胡志明小道上的车队
抗美援越期间,上万辆CA30型军用卡车被无偿地援助给了”同志+兄弟“般的越南,它是”胡志明小道“上主力的运输车。据参与援越行动的军官们回忆,当时越南的驾驶员们主要负责驾驶,而维修工作则交由中国负责。每当车辆出现故障时,他们便会选择弃车,并请求中国提供新的车辆支援。
在之后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和两山轮战期间,解放CA30型军用卡车承担着向前线运送兵员(每辆车可搭载25名全副武装士兵)、物资及牵引122毫米榴弹炮、57毫米高射炮等重型武器的重任。
参加阅兵的79式布雷车
在1984年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阅兵典礼上,解放CA30A型还驶过了天安门,接受了大家的检阅。
不但我军装备了该型军用卡车,解放CA30型还是新中国第一款大批量输出的军车,除了越南,还援助过朝鲜、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新型军车的研制和装备,到1985年,一汽结束了CA30A型军用卡车的生产,总计生产了84411辆。从8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到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东风EQ240等新型军车逐渐取代解放CA30型,退役的或转为民用,在石油勘探、林业运输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或直接报废。
如今,解放CA30和CA30A型军用卡车已经很难在路上见到,只有在一些博物馆或收藏家的手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军车文化的一部分,为后人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来源:猴大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