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南朝时期,梁武帝对佛教的虔诚和尊崇,甚至可以用“痴迷”二字来形容。作为一国之君,他居然甘愿亲自受戒,戒荤腥,远女色,长期过着如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为了弘扬佛法而潜心研究佛经,亲自撰写了长达五十卷的《大品经注》,并经常四处讲经说法,以致无暇顾及国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便逐渐受到了统治者们的青睐。
而在南朝时期,梁武帝对佛教的虔诚和尊崇,甚至可以用“痴迷”二字来形容。作为一国之君,他居然甘愿亲自受戒,戒荤腥,远女色,长期过着如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为了弘扬佛法而潜心研究佛经,亲自撰写了长达五十卷的《大品经注》,并经常四处讲经说法,以致无暇顾及国家政事,最终致使国家走向了灭亡。
梁武帝萧衍(464~549),作为梁朝的开国皇帝,其祖上兰陵萧氏原本是北方的庶族,家族背景较为普通。然而,他的伯父萧道成却是一位极具谋略的政治家,趁宋朝内乱之机,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齐朝。
萧衍继承了叔父的胆识与谋略,在南齐时担任军职,曾多次与北魏军队交锋,威名远扬。
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队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在两军对峙之际,其他将领见魏军来势汹汹,皆畏惧不前。唯有萧衍挺身而出,亲自率领敢死队作为先锋,奋勇杀敌,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奋勇向前,一举击溃了十万魏军。
“皇帝菩萨”这个称号,是梁朝百姓赐予梁武帝的,其中蕴含的不仅是敬仰,更多的是嘲讽与不满。
作为一国之君,本应日理万机,然而梁武帝却置朝政于不顾,以“菩萨”自居,整日沉浸于佛法的玄妙之中,这无疑是一种荒谬至极的行为。退一步说,即便他已虔诚受戒,按理也应禅让皇位,远离尘世纷扰,可他却霸占帝位长达五十余年,这又怎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虔诚呢?
关于梁武帝皈依佛教的具体时间,据《南史·梁本纪》记载,应为天监十八年(519)。
自此以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扬佛法的事业中,逐渐走向了佞佛亡国的危险道路。史书记载,梁武帝为了提升自己的佛学修养,终日潜心研读佛经。一旦有所领悟,便迫不及待地召开佛经读书会,与手下的高僧们切磋谈玄,常常说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他不仅满足于设坛讲经,还充满创作热情,亲自撰写了长达五十卷的《大品经注》,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种沉迷于佛法的狂热却让他无暇顾及朝政,对那些繁琐的国务感到日益厌烦。
幸运的是,皇帝身边总有智囊团为他操持国事,这才使他能够抽身投入到个人的爱好之中。但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大权旁落,而智囊团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便成为了国家机器能否顺利运转的关键因素。
可惜的是,梁武帝手下的智囊团早已是一群贪污腐败的奸佞小人,这使得梁朝的国运逐渐走向衰微。除了谈玄论道,钻研佛教义理之外,梁武帝在生活中也严格恪守佛教教规。例如,他坚决不吃肉、不近女色。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是难以做到的事,他却始终坚守如一。信众中常有人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来为自己开脱,寻找摆脱教规束缚的借口,而梁武帝的行为无疑显示出了他事佛的坚定决心。
梁武帝不仅自己恪守清规戒律,还希望大臣们也能效仿,为他们树立一个简朴节制的好榜样。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的生活模式很难得到贵族们的认同。
因此,尽管长期的素食主义和禁欲主义为他带来了长寿和健康,却难以撼动南朝长期以来形成的浮华奢靡之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梁朝时期佛教寺庙盛极一时的景象。建造寺庙与佛像本是每一个虔诚向佛者心中的愿望,
然而,普通百姓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贡献微薄的善款以示诚意。而对于掌握着国家财政大权的梁武帝而言,资金显然不成问题。在个人生活开销上,梁武帝力求节俭,但在建造寺庙和佛像方面,他却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据《释迦方志》记载,从普通三年(522年)到梁朝灭亡的二十多年间,建康城新增了二百多座佛寺,这一建设速度前所未有。这些佛寺的兴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朝廷为了弥补财政缺口,不断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寺庙建成之后,需要供养大量的僧尼,这进一步削减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得寺院经济不断膨胀,国家财力日益萎缩,无疑严重削弱了梁朝的根基,加速了其衰败的进程。而此时,沉迷于佛教事务的“菩萨皇帝”却全然未觉,国家灭亡的危机正悄然临近。梁武帝将全部身心倾注于佛教事业,致使朝政大权旁落,奸佞之徒趁机掌权。
然而,年迈的梁武帝已不复年轻时的治国热情,对动荡的政局采取漠视态度。《通鉴》记载,每当宗亲谋逆,他总是试图以佛教经义感化他们,显示出其统治的昏庸。在“无为而治”的政策指导下,梁朝国运迅速衰退。至统治后期,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严重;朝臣不务实际,清谈玄学之风盛行;地方宗亲势力扩张,北方政权虎视眈眈;百姓不堪重负,农民起义频发。面对内忧外患,梁武帝却只知手持念珠,祈求菩萨保佑。
东魏叛将侯景趁虚而入,先用重金收买梁武帝身边的佞臣朱异,然后假装归降。昏庸的老皇帝在奸臣的蛊惑下,接受了侯景的假降,引狼入室。侯景随后不断用钱财笼络人心,扩张势力。此时的梁武帝早已心向佛门,无心家国天下。太清三年(549),叛军攻破都城建康,梁武帝被囚禁于台城,他却淡漠地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完全无视百姓的生死存亡。同年五月,梁武帝被饿死于台城,或许正奔向那西天,去追寻他梦寐以求的“涅成佛梦”。
来源:读懂今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