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榜样 | 翟会民:竹韵起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9:12 1

摘要:“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文明河北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翟会民

翟会民,男,1974年2月生,中共党员,雄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派快板书第三代非遗传承人。热心于公益事业,14年来坚持参与公益演出500余场,开展快板公益进校园活动,6年来,义务为5所学校学生上快板课,先后惠及800余名学生。指导的黄庄小学快板队在雄安新区中小学生“法润青春 守护‘少年的你’”风采展示大赛中荣获第二名。翟会民坚持逢年过节看望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个人累计捐款、捐物7万余元。荣登2024年“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竹韵起处

- 心盈 -

1997年,23岁的翟会民拥有了第一副真正的快板。细细抚摩竹板光滑温润的肌肤,将几片小板凑到眼前,闻着清新淡雅的竹香,他眼睛湿润了。竹板上的红丝线温柔地滑过他青春的脸庞,在他朦胧的目光中,牵引着清脆诱人的竹韵,也悄悄伸展着他梦想的未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看个电影比过节还热闹喜庆。夏日傍晚,雄县杨庄村打麦场上,暮色刚染红麦秸垛,老槐树下已挤满条凳马扎。10岁的翟会民早早爬到树上,等啊等,一直等到星星亮起,胶片转轮才开始咔嗒作响。

《南征北战》四个大字在屏幕上闪闪发光。急行军,争分夺秒!长途跋涉的小战士们困得东倒西歪,一边走一边低头打瞌睡。他们每人拿根小棍,前面同志困了,就用小棍敲一下头,接着走。眼看大家困得小棍都拿不住,队伍里忽然传来响亮的竹板声,嗒嗒嗒,咔咔咔!文工团的战士在打快板!铿锵有力的快板鼓点一样响彻整支队伍。小战士们低着的头猛然抬起,一下就精神了,喊着号子大踏步往前走。

翟会民也精神了,他蹭地跳下树,钻过人群,跑到幕布前。翻飞的竹板、漂亮的丝线、清脆的竹韵、动情的唱词,为小小的翟会民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从认识这副神奇的竹板开始,翟会民的快板之路就注定是红色的。如今已有十年演出经历的他,始终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演出的情景。

那是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雄县曲艺家协会巡回演出,来到杨庄村。翟会民坐在喜洋洋的人群中,从头看到尾,没等来快板书表演。他心中怅然若失,拿上心爱的快板,跑到演出团队用餐的地方。

饭桌上,翟会民表演快板书《哪吒闹海》片段。只见他手腕翻飞,竹板如长了翅膀的小鸟儿活泼泼舞动。“蓝荡荡的大海映日红,风清浪静万里晴……”大家顾不上吃饭,眼睛盯着他手中的板忽快忽慢,心都跟着哪吒在海上闹腾起来。表演结束,掌声雷动。曲协主席激动地站起来:“不错,你的水平可以呀!一起演出吧!”

从此,翟会民开始跟着雄县曲艺家协会巡回演出,并很快成为骨干。此后,县里有庆祝建党活动、新中国成立庆祝活动、 “七进” 服务、养老院慰问、非遗过大年等演出任务时,他都去义务表演。

这时,他已用过十几副快板。但在他心中,印象最深的始终是买到的第一副快板。那时买副快板多难啊。他跑遍十里八乡,没有;跑遍周边县城,也没有。后来,家里装电话,有了网络,他搜索到天津张金铭老师的电话。电话打通那一刻,他声音颤抖:“张老师,我喜欢快板,但买不着,想跟您买一副。”得到肯定答复,他赶紧来到邮局,将自己攒的200元钱邮过去。很快,一副快板邮过来。

这是真正的快板啊!光洁的竹板上了层透明的漆,红丝线漂亮顺滑,大板端庄,小板精巧。他拿在手上细细抚摸,喜极而泣,十岁那年做竹板的情景再次浮上心头。

那天,在电影上看到快板,小会民就让父亲给买,父亲摇头,没有卖的。那我自己做!北方农村,哪有竹片?他缠着父亲,一定要找到。父亲将他带到水利局养水基站。基站打井要先用竹片捆水泥井管。工地上有很多废弃竹片,小会民如获至宝,捡了一大堆。

父亲会木工活儿,家里有很多器材。这可帮了小会民大忙。他用锯子将竹片锯成合适的尺寸,用手推刨将竹片表面推平,再用微型刨推出点弧度。随后找根铁丝在灶火上烧红,在竹片上烫个眼儿。没有铜钱,就找来六个螺丝垫。没有丝线,母亲把旧围巾拆开,他用拆出的红棉线编成小辫,将两个大板串到一起,五个小板串到一起,竹板做好了!小会民被竹刺扎得满手血珠,但当第一声清脆的“嗒嗒”声在土坯房里响起时,这个农家少年的眼睛比灶火还亮。

从此,家里的竹板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收音机偶尔播出快板段子,他就赶紧拿纸笔记下来,练着唱。

那个年代的农村,冬天靠烧炕取暖,离开被窝,屋里气温在零下。腊月练板,小会民的手生了冻疮,又疼又痒。夏天没有电扇和空调,酷暑背词,汗水把记词的旧作业本洇得字迹模糊。不够光滑的竹片,把他的小手磕得通红。

这一练就是十多年。小会民慢慢长大,家里有了电脑,他就搜索快板书教学视频,看人家怎么打的,听那个点,记住,自己再去练。这样又练了几年,他总感觉只学了些皮毛,学不到精髓。后来,他联系到永清、固安等地的快板队,专程前去学习。

一年又一年,他在东奔西跑中学艺,却不知,距离他家两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位快板书大师刘三万。刘三万原来在县里剧团,后来去河南新乡海河工程慰问演出时,在工地上拜李润杰为师。后来又去天津女儿家,直到回雄县老家,翟会民才有机会结识他。

那是2011年秋天,雄县米家务镇的李文亮兴冲冲告诉翟会民:“西庄有个厉害的人物,是李派快板书第二代传人!”

翟会民闻言激动不已:“快,快带我过去!”

刘三万见翟会民面相端正,眉眼含笑,眼中有着善良的光芒,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这一年,刘三万70岁。他看人很准,此时的翟会民,已是雄县公益志愿者协会的资深会员。

说起翟会民的爱心公益事业,要追溯到他早年开办幼儿园的经历。多年说快板,快板书里的传统美德早已浸润在他内心深处。园里的困难孩子,他都减免学费。

他听说双堂乡一个家庭困难的男孩得了骨癌,马上筹集捐款,送到男孩家。在男孩家门口,他遇到很多人从车上往下卸米、面、油、牛奶、鸡蛋等生活用品。他拉住一个身穿红马甲的人,一问才知这是公益志愿者协会。翟会民眼睛亮了,就像独自行走的人突然找到大部队一样激动,赶紧申请加入。

那年深秋,秋风簌簌,白露凝霜,杨庄村白血病患者小芳家,翟会民的快板声驱散满屋愁云:“小姑娘,别泄气,咱们一起斗病魔!”小芳看着这个挺拔阳光的汉子,听着清脆悦耳的竹板声,虚弱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翟会民带头捐款,很快凑齐手术费用,小芳骨髓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多年过去了,她仍然很健康,日子过得也好。

竹板声声,竹韵起。柔软的红丝线轻轻滑过翟会民的手臂,他站在雄安新区雄县黄庄小学的操场上,看着眼前一排排的小学生。他们沐浴在晨光中,每人手握一副精致的快板,光滑的竹片闪着柔和的光芒。这是2025年春天,翟会民51岁。竹韵起处,翟会民的公益快板教学已覆盖5所学校,惠及800余名学生。

说起快板进校园的经历,翟会民觉得既是巧合,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2016年,在一次敬老院慰问演出活动中,雄县相庄小学李校长看到翟会民表演《劫刑车》,竹板铿锵:“伪军要注意!赶紧缴枪别啰嗦!谁先动手谁先死,谁想抵抗谁甭活!”李校长被他眼中的光芒、手上的力量深深吸引。

活动结束后,两个人聊起快板艺术的传承,聊到璀璨的非遗文化,翟会民深深叹息:“竹板快要失传了。”李校长握住他的手:“传统艺术不能断,非遗传承要从孩子抓起!”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利用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时间,开办快板社团。后来李校长从相庄小学调到黄庄小学,继续邀请翟会民快板进校园。再后来,李校长退休,他把翟会民介绍给新任校长,继续传承快板艺术。

看着孩子们面对快板时,陌生、探究的眼神,翟会民陷入深思:现在娱乐方式太多,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形式怎样才能吸引人,传承下去,发展起来?他在网络上搜索,研究创作新作品。快板要讲故事、制造悬念,拴扣、解扣、叙事抒情,用好辙口。他先学习每个辙韵相对应的字,用笨办法,把最后一个字定下,再往前找词,就这样试着写。

为创作好作品,他通过自学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为更好地做孩子们的社会辅导工作,他考取了社工证书。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翟会民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创作了快板书《雄安人民跟党走》。

孩子们看着快板词,熟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眼中的隔膜消失了,稚气的眼睛亮晶晶的,童音清灵灵的,一双双小手随着翟老师的节奏舞起:“三县人民都共振奋,那是千年大计的好时机。雄安人民跟党走,为国全都在出力气。”

首部雄安题材作品获得成功,翟会民很快又创作了第二部、第三部……他创作的《我做雄安新少年》备受孩子们喜爱。“竹板打,听我言,三县人民奔向前。建学校,建医院,安置区,高铁站。管廊上下似游龙,道路纵横连成片……”

每次接手新的快板社团,翟会民都会给孩子们讲解快板的来历,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竹板这么一打呀……”时光就流回到了从前。

新区设立后,翟会民来到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R1线车辆基地工作。他随身携带快板,休息时,常给工友们说快板,放松身心,陶冶性情。他还受北京城建集团邀请,教项目部员工打快板。到晚上,才有空在手机上写几句快板词,写多了,再打磨成完整作品。他还琢磨如何创新,比如配合其他乐器,或加入脱口秀或其他时尚元素,丰富表演效果。

翟会民的快板社团倍受欢迎。非遗过大年、雄县梨花节等,快板社团都会应邀演出。孩子们穿着中国红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竹韵起处,快板空灵动听,唱词抑扬顿挫,童音稚嫩犹如天籁。观众们啧啧赞叹,举着手机追逐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身影。

2025年春天,雄东长丰小学。下课了,孩子们蜂拥而出,将翟会民团团围住,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个女孩插不进话,就跳起来去拍他光亮的脑门。翟老师笑着任由孩子们吵闹,上课了,他带着孩子们来到活动室。

一进门,孩子们各自领快板,站好队。翟会民发下新写的歌词,“好好学,每个同学都有外出表演的机会。”孩子们劲头更足了,三十个孩子的竹板声加起来,简直震耳朵。

他朋友圈视频里,雄东爱景小学的孩子们身着白衬衣,佩戴红领巾,小脑瓜高高扬起,像一朵朵美丽热烈的向日葵。他们在塑胶操场排好队,竹板蝶翼般舞动。惹得校门外路人驻足聆听。唱到最后,孩子们右脚后移半步,右手向下一顿,继而高高扬起,竹板用力一打,齐声高唱。“好!”学校的老师们和校门外的路人纷纷鼓掌。

歌词的撰写、动作的设计凝聚了翟会民很多心血。黄庄小学快板队的孩子们至今记得那个飘雪的下午,翟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滑倒了,他一瘸一拐扛着三十副快板走进教室,发梢上的冰晶在暖气中化成水珠。“手腕要活,眼神要亮,精气神要从脚底板往上顶!”孩子们心疼地看着翟老师,个个听得认真。小雨在作文里写道:“翟老师的快板声,是照进我童年最亮的光。”2023年,黄庄小学快板队荣获雄安新区中小学生“法润青春 守护‘少年的你’”风采展示大赛第二名。黄庄小学,被新区评为快板特色学校。

朝阳中的雄县梨园,春风轻拂,梨花胜雪。快板队的孩子们红衣飘飘,手腕翻飞,童音清脆:“打起这个竹板笑开颜,雄县的非遗代代传。燕赵古地历史远,是人文民俗几千年……”

“糖醋鱼来喽!”翟会民回到家,换下演出服,系上围裙,钻进厨房。妻子看着他歉疚的眼神,板着的脸渐渐柔和。

这么多年,他做公益,义务演出,带快板社团,常顾不上家。妻子戳着他的头说:“你这脑瓜这么好用,要都用在挣钱上,咱家肯定好过。”他理解、心疼妻子,可他放不下执着的爱好,更放不下非遗传承责任。

在妻子释然又心疼的眼神中,这个把半生献给快板艺术的汉子,额前已生华发,但手腕翻转间依然虎虎生风。快板,是节奏韵律的艺术,也是为人之道的传承。从田间地头到雄安舞台,从自制竹板到传承非遗,由术而道,他用一副快板敲出传统文化的时代强音。正如他的自勉:“竹板声声,要奏响千年之城的文化心跳;快板艺人,当成为时代之音的击节歌者。”

作者

心盈

心盈,本名张建英,河北雄安新区容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散文创作研修班学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长城》《诗选刊》《中国报告文学》等,出版文集《生长》《走近大儒孙奇逢》等五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