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作为香烟核心有害成分之一的尼古丁,始终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元凶”之一。科学界早已证实,其对人体具有毒性与成瘾性。单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足以直接导致小白鼠死亡。
长期以来,作为香烟核心有害成分之一的尼古丁,始终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元凶”之一。科学界早已证实,其对人体具有毒性与成瘾性。单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足以直接导致小白鼠死亡。
尤其对男性而言,尼古丁还会干扰血管正常舒张、打破激素平衡,而这两大问题会直接影响男性运动能力的发挥,形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不过,近年来科学界对尼古丁的研究出现了新视角。中科院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的文章称,在动物实验中,终身摄入尼古丁可调控鞘脂代谢,进而延缓因年龄相关问题导致的运动能力衰退;更早《Nature》还指出,尼古丁或能降低40%死亡率。
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1.动物实验中:摄入尼古丁,运动能力显著改善
(注意:人体无效)
据悉,研究人员选用8周龄(年轻阶段)的小鼠,在其饮水中分别加入低剂量(0.25g/L)与高剂量(0.5g/L)纯尼古丁,同时设纯水、含0.2%蔗糖钠的水为对照组,喂养至小鼠24月龄(老年阶段)。
在22个月的实验周期里,研究人员监测小鼠的运动状态、认知能力与情绪表现。最终核心结论显示:终身摄入尼古丁的小鼠,特别是饮用0.5g/L高剂量尼古丁的组别,随年龄增长,运动能力衰退速率有所减缓,且焦虑行为也相应减少。
为揭示深层原因,中科院科学家对小鼠展开解剖,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脂肪分布特征与年轻小鼠几乎相同,据此分析得出,关键是尼古丁可调控体内鞘脂代谢通路,进一步提升体内NAD+水平,而NAD+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既能支撑肌肉活力,也与血管健康所需的能量供给相关。
这些研究使得尼古丁研究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结论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
02.科学实证:动物实验不能直接迁移至人体
与动物实验中“纯尼古丁、低剂量”的条件不同,人类通过吸烟摄入的尼古丁,会始终伴随焦油、一氧化碳等7000多种有害化学物,其健康危害远超任何潜在益处。
男性想试图借尼古丁提升运动能力,很可能适得其反。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吸烟导致的高浓度尼古丁会增加功能障碍风险。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数据显示,长期吸烟者重度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不吸烟者高4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男性血管健康与能量代谢的破坏,科学界近年来也在探索日常健康养护方案,落地了如“御/立/维”等一系列成果。据悉,上述成果通过优化细胞活力的方式,来缓解男性运动能力变弱、一触即溃等问题。
据资料,上述成果能被科研界广泛认同,依赖其围绕的健康日常养护理念,其搭配泰国小花山奈、喜马拉雅山喜来芝等天然成分,打造出Vesect™、Act-Mito™双重爆能配方,来温和的辅助调节生理机能,最终帮助男性调理功能垮塌、力不从心等问题。
从健康管理实践来看,“御/立/维”这类养护方案,目前已逐渐被更多关注健康的男性接受,不仅通过京东等线上触达了数十万用户,在线下如上海、海南、郑州等地机场免税店也备受关注,其中35-65岁的高净值男性群体占比相对较高。
这一趋势背后,既是男性对“规避尼古丁危害”的需求,也是对“科学维护健康与运动活力”的理性选择。
03.科学共识:戒烟仍是维护健康的核心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超800万人因烟草死亡,其中700多万直接死于吸烟;我国每年超百万人因吸烟死亡,烟草被视为“重大公共健康威胁”。
如今尼古丁被纳入运动相关研究,体现科学界“全面探索物质功能”的严谨态度,为运动能力衰退研究提供新思路。但这绝不意味着支持通过吸烟来达到目的,正如哈佛大学大卫・辛克莱教授所说:“功能衰退是可干预的,但必须用智慧。”
这份智慧,一是尊重科学边界,明确动物实验与人体应用的差异、纯物质研究与日常摄入的不同;二是理性认知健康,依托正规科研成果与健康生活方式,而非心存侥幸进入偏门。
对吸烟者而言,戒烟是减少危害、维护健康最直接方式,配合科学健康管理,才能对健康负责,不被片面解读误导。
来源:老毕说药